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妇产科门诊就诊者阴道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12月15 860例妇科门诊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5 860例就诊者中,检出阴道感染5103例(32.2%),平均年龄(35.16±8.95)岁。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793例(17.6%),细菌性阴道病(BV)2018例(12.7%),滴虫性阴道炎(TV)292例(1.8%)。混合感染462例,VVC合并BV感染346例(7.1%);BV合并TV感染102例(4.4%),VVC合并TV感染10例(0.3%),VVC合并BV及TV感染4例(0.1%)。VVC好发于秋季,患者阴道pH值3.8~4.5为主;BV好发于夏季,患者阴道pH值4.5~5.5为主;TV好发于春季,患者pH值4.5~5.5为主;三种阴道炎清洁度均以Ⅲ度为主。无感染就诊者的阴道pH值3.8~5.5,75.4%的无感染就诊者清洁度为Ⅱ~Ⅲ度。结论:VVC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阴道炎,混合感染以VVC合并BV最多见,阴道炎发病与季节有关,VVC患者阴道pH环境偏酸性,BV及TV患者阴道pH环境偏碱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内常见微生物感染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10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常见微生物检测,分析阴道常见微生物感染与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感染阴道微生物,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单纯和混合感染36例,支原体单纯和混合感染21例,沙眼衣原体(CT)单纯和混合感染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单纯和混合感染10例,滴虫性阴道炎(TV)单纯和混合感染2例。VVC、支原体感染和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衣原体感染与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常见微生物感染会增加HPV感染风险,VVC、支原体感染与HPV感染之间有显著联系;CT、BV、TV与HPV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为阴道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显微镜检联合需氧菌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五项预成酶谱分析技术对21 812例妇科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1)21 812例阴道分泌物送检标本检出假丝酵母菌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BV、AV、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单一感染及各类混合感染共计13 510例,总检出率61.94%;13 510例感染标本中,单一感染6 391例占47.31%,混合感染7 119例占52.69%。混合感染中,AV合并VVC2 323例,占32.63%,构成比最高;其次为AV合并BV 2 113例占29.68%。(2)检测结果按4个月份段进行统计分析,VVC在1~3月检出844例(15.12%);混合感染在7~9月检出2 328例(42.48%),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1 812例阴道分泌物送检标本中,乳酸杆菌失衡检出率78.19%,常见阴道炎与阴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VVC、BV、AV、TV及混合感染菌群失调的检出百分比分别为83.85%、95.67%、100%、96.97%、100%。结论:本地区常见阴道炎及混合感染发生率高,阴道菌群失调多见,混合性阴道炎以AV混合感染为主,VVC和混合性阴道炎的感染与季节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并分析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妇女1 492例、非妊娠期妇女1 500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涂片检查,检测病原体,进行pH值测定,对比分析2组感染类型的差别。结果 1 492例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BV)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混合感染最高(55.43%);单纯感染中以BV检出率最高(17.56%),其次是VVC(11.46%),各种感染类型中年龄构成比均以26~30岁年龄阶段为最高。1 500例非妊娠期感染患者中以BV感染率最高(29.80%),其次为VVC(2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组的BV+VVC感染率高于非妊娠组,其余各种病原体感染率均低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以BV+VVC混合感染最多见,临床治疗可依据发病特点制定出个体化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AV患者中,单纯AV患者105例(70.00%),混合感染者45例(30.00%)。单纯AV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以阴道分泌物颜色和质地的改变为主,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以及性交痛等。混合感染中,AV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临床症状以阴道分泌物有异味为主;AV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或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单纯AV阴道分泌物胺试验为阴性,AV合并BV为阳性,AV合并VVC者为阴性,AV合并TV者为阳性;AV及混合感染者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阴道乳杆菌普遍缺乏,pH>4.5。结论:AV易合并其他感染,尤以BV、VVC、TV多见。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AV应注意有无其他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R-HPV感染与各种生殖道常见病原菌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妇科门诊就诊的1950例女性,进行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阴道分泌物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细菌性阴道病(BV)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CT)与高危型HPV发生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滴虫性阴道炎(TV)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及CT是宫颈高危型HPV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需氧菌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选取以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症状就诊的患者286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分析常见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286例患者中共有AV 99例,占34.62%。99例AV患者中,单纯AV感染36例,占36.36%;混合感染63例,占63.64%,其中合并BV感染39例,占61.90%,合并VVC感染15例,占23.81%,合并TV感染9例,占14.29%。结论 AV是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以合并BV、VVC、TV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女性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之间治疗后复发率和易复发率的差别,以寻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以阴道分泌物半定量法、湿片法和培养法对临床药物治疗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595例外阴阴道炎病例中单纯BV、单纯VVC和BV-VVC混合感染的患病率为56.6%(4295/7595)、30.68%(2330/7.595)和12.77%(970/7595);复发率分别为4.07%(175/7595)、7.89%(184/7595)和48.56%(471/7595),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30例复发病例中。BV、VVC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易复发率分别为1.7%(3/175),4,89%(9/84)和10.19%(48/471),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V、VVC混合感染导致VVC复发率、易复发率明显增高;VVC合并BV是VVC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及有效的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50例AV患者中,单纯AV患者105例(70.00%),混合感染者45例(30.00%)。单纯AV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以阴道分泌物颜色和质地的改变为主,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以及性交痛等。混合感染中,AV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临床症状以阴道分泌物有异味为主;AV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或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vagini—tis,TV)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单纯AV阴道分泌物胺试验为阴性,AV合并BV为阳性,AV合并VVC者为阴性,AV合并TV者为阳性;AV及混合感染者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阴道乳杆菌普遍缺乏,pH〉4.5。结论:AV易合并其他感染,尤以BV、VVC、TV多见。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AV应注意有无其他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阴道微生态异常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要求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患者共2400例,对其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和HPV检查,按照阴道微生态结果分为微生态正常组864例、乳酸杆菌减少组824例、细菌性阴道病(BV)组392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组217例、滴虫性阴道炎(TV)组17例、混合性阴道炎组86例,分别计算每组HPV感染率,并将乳酸杆菌减少组(12.01%)、BV组(24.74%)、VVC组(13.36%)、TV组(11.76%)、混合型阴道炎组(20.93%)的HPV感染率分别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计算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上述各种类型阴道微生态异常是否影响HPV感染率。结果 BV组患者HPV感染率24.74%、混合型阴道炎组患者HPV感染率20.93%,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杆菌减少组、VVC组、TV组HPV感染率与微生态正常组HPV...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297-1298
目的:探讨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细菌性阴道病(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局部的表达情况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BV患者、VVC患者和健康女性(对照组)各30例,用ELISA方法检测3组对象阴道后穹隆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BV组和VVC组患者阴道灌洗液Th1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VC组IL-2和IL-12值明显低于BV组(P<0.05)。结论:BV和VVC患者阴道局部Th1细胞因子减少,Th1/Th2失衡,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病原微生物易于繁殖而发生BV、VVC等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综合治疗(附164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蓝氧治疗与药物综合治疗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164例下生殖道感染中细菌性阴道病(BV)90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老年性阴道炎(老阴炎 )24例.在同型阴道炎组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使用蓝氧治疗结合局部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细菌性阴道病97.8%,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96%,老年性阴道炎91.7%.结论 蓝氧治疗在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治疗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制霉菌素片联合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混合感染的体会。方法:将300例VVC混合感染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制霉菌素片与复方甲硝唑阴道栓联合治疗)和B组(采用达克宁栓治疗),每组各有150例。结果:A组VVC混合感染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制霉菌素片联合复方甲硝唑应用在VVC混合感染患者中,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阴道炎治疗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细菌性阴道病(BV) BV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无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与BV发生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阴道加德纳菌、厌氧革兰阴性菌(如拟杆菌)和革兰阳性菌(如胨链球菌及动弯弧菌等).合并BV妇女妇科术后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和BV复发的风险增加,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STD)的风险亦增大,如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和收入的妇女患者与阴道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就诊的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患者2 280例,将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与患者自己填写的职业和收入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及分析。结果 VVC为不同职业患者的高发病,占48.90%~73.71%;办公室职业者为VVC的高发人群,占73.71%;车间职业的为BV的高发人群,占34.56%;商贸自由职业为TV的高发人群,占24.24%;无收入者阴道炎患病率最高,为37.76%,随着收入的提高,阴道炎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不同收入和职业的阴道炎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在我院宫颈疾病科就诊的HR-HPV阳性和阴性妇女各200例,均检测阴道微生态指标,统计分析其变化与HR-HPV的相关性。结果:HR-HPV阳性组中细菌性阴道病(BV)55例(27.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3例(11.5%),PH>4.5的患者123例(61.5%),滴虫性阴道炎(TV)3例(1.5%),阴道清洁度≥III 98例(49.0%),与HR-HPV阴性组的各项阴道微生态指标比较,BV和PH值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V、VVC、阴道清洁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阴道微生态改变和HR-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丹东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感染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5月由我所对1 423例城镇无业、下岗女工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妇科检查,结果统一录入生殖健康档案.结果 1 423例检查对象中,患病人数673例,总患病率47.29%;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BV)、盆腔炎、非特异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分析表明:生殖道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灌洗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观念和态度、改变不良个人卫生行为是预防RTI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微环境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72例(LSIL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45例(HSIL组)和正常宫颈者104例(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微环境和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均为L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性生活年龄、HPV感染、阴道pH、BV、滴虫性阴道炎、VVC、IL-2、IL-4、IFN-γ均为H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阴道微环境和HPV感染均可能增加CIN发生,两者均为影响CIN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本调查了解妇科门诊及幼师体检当中VVC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奎屯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2004.6.15-2004.6.30就诊的患者及幼师体检的幼师予以调查登记。1.2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访谈记录,并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真菌学镜检阳性,并至少有一项VVC症状和(或)体征的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妇科门诊有296例完成相关因素调查,幼师体检244例进行同表格登记。对非VVC患者随机抽取105例进行表格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汉族已婚育龄妇女患细菌性阴道病(B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556例维吾尔族和371例汉族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BV的普查.方法询问病史、妇科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Amsel's诊断标准.结果维吾尔族已婚育龄妇女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为27%,汉族为24%,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两民族年龄之间有共同差异,P<0.01.结论普查结果显示细菌性阴道病较其它阴道炎发病率高4倍.Amsel's方法对诊断BV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简便、有效、适用,对及时发现和治疗BV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