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氧气湿化瓶是一种连接氧气供应渠道与患者之间的重要器材,其主要作用为对患者吸入氧气的加湿放置气体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增加肺泡活性,并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直观的吸氧动态观察以及流量的调节依据[1]。氧气湿化瓶主要由滤芯、瓶壁、湿化液组成,在吸氧过程中易产生细菌的滋生,若缺乏有效而规范的消毒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2]。既往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主要由临床科室应用消毒剂进  相似文献   

2.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必备装置,而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1]。临床上常规用清水冲洗后消毒,氧气湿化瓶反复使用后其内壁附有不同程度的污迹,不能彻底清洁,不能及时干燥,保存方法不正确,存放过程中易被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而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目前,各医院对湿化瓶的消毒已引起重视,有的已采用一次性湿化瓶。对湿化瓶的研究,也有报道。这对控制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氧气湿化瓶系统是指流量表—过滤管—湿化瓶—湿化液,它是一个整体,仅考虑某一方面,就不能根本上消除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5.
程莉  曾颖 《中国药业》2010,19(21):64-6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经湿化瓶氧气雾化双鼻导管吸入组和经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喷气嘴吸入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种方法雾化吸入治疗均可使老年AECOPD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经湿化瓶氧气雾化双鼻导管吸入组患者依从性更好、效果更明显。结论经湿化瓶氧气雾化双鼻导管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更适合老年AECOPD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常规氧疗时氧气加湿过程中气溶胶的产生和输送,寻找解决气溶胶产生和微生物传播的方法,探讨预防吸氧相关医院肺炎的方法。方法应用常规入水湿化和仿生学表面湿化两种装置,在吸氧管终端,通过激光粒子计数仪进行气溶胶计数。湿源物质中添加三氯化铁和可溶性淀粉后,观察是否分别与吸氧管终端的硫氰酸铵和碘制剂发生显色反应,来鉴定气溶胶的产生和输送。结果在5L/min流量的情况下,入水湿化的终端氧气中,0.3μm、0.5μm、1.0μm、5.0μm、10.0μm、25.0μm的平均气溶胶分别为239,319±43,508、24,845±5,120、887±180、0±0、0±0、0±0个/m3。表面湿化的终端氧气中测量到的气溶胶分别为252.3±174.5、101±82.5、50.5±58.3、0±0、0±0、0±0个/m3。入水湿化产生的0.3μm、0.5μm、1μm的气溶胶与表面湿化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氧气入水湿化后所产生人量0.3μm~1μm的气溶胶经过表面湿化后,终端氧气中的气溶胶显著减少,表面湿化不能将湿源物质中的溶质输送到终端,进而有效解决了传统入水湿化过程中气溶胶携带湿化液污染与溶质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非一次性使用,塑料湿化瓶消毒采用氯制剂浸泡30min后用蒸馏水冲净晾干备用[1],湿化液通常为蒸馏水,湿化液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h,一般要求湿化液8h更换1次,此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湿化液污染的概率,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保证患者吸氧安全,降低因吸氧系统污染所致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我科应用OT-MⅡ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氧气湿化瓶采样培养,了解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洗涤液或瓶内液培养分离细菌。结果 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湿化瓶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氧气湿化瓶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吸氧可改善人体缺氧的状态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 ,近年来文献报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程度相当严重 〔1〕,致病菌检出率高达 2 0 % 〔2〕。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机会。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我们对吸氧的消毒管理做了以下改进 ,介绍如下。1 湿化液的选择  采用瓶装生理盐水 ,可避免由于桶装蒸馏水长期搁置所致的细菌污染。湿化液每 2 4小时更换 1次 ,生理盐水启用后放置时间 4 8小时。2 湿化瓶的消毒湿化瓶采用 2‰的洗消净浸泡 1小时 ,倒置晾干水份备用。用时 ,用少量生理盐水冲刷内壁以去除洗消净刺激性气味 ,对长期吸氧的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普通氧气表进行改良,使氧气送出途中无漏气,保证氧气驱动雾化所需的6~8L/min氧流量,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较高浓度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方法:将瓶式氧气表上的湿化瓶及导气管拆卸掉,接口处安装相应大小的连接头,使氧气由原来的两个出口变成一个出口(此口接雾化连接管)避免了氧气通过湿化瓶时发生的漏气现象.结果:应用改良后氧气表雾化吸入60例与改良前氧气表雾化吸入60例对照(药液为4mL,氧流量均调至6L/min).改良后雾化所需时间为5~7min,改良前雾化所需时间为15~20min,湿化瓶暴裂一例.结论:瓶式氧气表改良后雾化,由于雾化时间的减少,增加了患儿依从性,雾化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高,并确保了患儿的安全.所以,瓶式氧气表改良后的效果优于改良前.  相似文献   

11.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对使用中的鼻导管、氧气连接管、湿化瓶的消毒工作已被普遍重视 ,但备用中心供氧装置氧气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往往被忽视。注意做好氧气接口处使用前后的消毒和备用状态的保洁工作 ,是避免引起医院感染的环节之一。为了解氧气接口处的细菌污染 ,全面做好氧气吸入各环节的消毒工作 ,我们对全院1 55个氧气接口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并针对污染状况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把全院 1 3个病区划分为内、外两大片区 ,内科片包括儿科、中医科、…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用后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OT-MⅡ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用后的污染程度,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方法随机选同一ICU病房用后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和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各50只,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3.17.7.2进行采样后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50只OT—MⅡ型湿化装置平均使用时间225.6h(9.4d),49只各层面未检出细菌,1只OT—MII型氧气湿化装置内容物的上表面检出一个G’球菌菌落,使用后细菌污染率2%;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1d染菌率32%。两种湿化瓶使用后的污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x2=15.89,P〈0.05)。结论应当尽量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选择一种合适的临床氧疗方法。方法:将90例的基层医院心内科且符合吸氧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常规湿化瓶,观察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对比两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及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结果: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67%,观察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5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53.33%、57.78%、15.56%,观察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5.56%、13.33%、13.33%,观察组在鼻咽干燥及鼻咽发痒的不适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氧气异味方面(P>0.05);对照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9.1±0.5),观察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2.5±0.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应用于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可降低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并能够减少护理时数及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治疗工具,尤其是对呼吸功能较差,血氧浓度低于正常的患者使用较多,因患者患病期间抵抗力较差,致病菌会随着湿化瓶的污染而导致患者呼吸道的感染发生,因此做好氧气湿化瓶的集中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保证。对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俊生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198-1199
<正>目前医院对氧气湿化瓶水的污染往往不够重视,氧气通过湿化水产生气泡,细菌会随湿化后的氧气直接进入患者的呼吸道。臭氧是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对绝大多数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杀作用。由此,我们应用臭氧对湿化瓶专用水杀菌的方法,使患者更加安全地使用湿化瓶专用水。  相似文献   

16.
吸氧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吸氧过程中及时每日更换湿化瓶也容易使氧气装置形成一层水垢,自2008年我科采用过氧乙酸除水垢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给予急诊抢救患者持续的未经湿化中低流量的吸氧,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可行性。方法将中低流量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连接氧气表,安装未加任何湿化液的湿化瓶;对照组患者常规蒸馏水湿化。比较两组患者<12 h、12~24 h和24~48 h患者呼吸道反应及湿化瓶的细菌检测指标,护士安装吸氧装置的时间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鼻咽部的明显不适,鼻黏膜干燥血丝现象比较无明显差异,湿化瓶的细菌检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未添加湿化液的吸氧装置安装更简便,缩短了抢救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低流量给氧无需湿化,干燥给氧的的湿化瓶无需每日更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使用氧气湿化瓶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碧 《贵州医药》2009,33(3):275-275
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一位,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为了解某三级医院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中湿化液和清洗消毒后存放不同天数的湿化污染状况,我们进行了现场采样并监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氧气驱动湿化气道吸入疗法,对照组40例常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ID或TID进行对比研究;对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疗法在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排痰效果方面疗效满意,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建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21-2222
目的 应用复方黄连溶液作为氧气吸入的湿化液,观察其降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价值. 方法 30例长期吸氧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甲、乙组各15例,采用两阶段交叉实验方法(氧气吸入湿化液:第Ⅰ阶段甲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乙组采用复方黄连溶液,第Ⅱ阶段甲组采用复方黄连溶液、乙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液细菌落计数情况及两种湿化液的细菌培养合格情况.)结果经过两阶段交叉实验的方差分析:复方黄连溶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细菌菌落计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01,P<0.01),而Ⅰ、Ⅱ阶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4,P>0.05);复方黄连溶液作为氧气吸入湿化液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0.9%氯化钠注射液(χ^2=52.50,P<0.01). 结论 复方黄连溶液作为氧气吸入湿化液可有效减少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