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青年组)临床资料,与同期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老年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按病因统计分为:青年组动脉粥样硬化28例(41.2%),老年组49例(72.0%);青年组心源性栓塞20例(29.4%),老年组10例(14.7%);青年组脑动脉炎10例(14.7%),老年组4例(5.9%);青年组其他原因10例(14.7%),老年组5例(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伴或不伴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纯偏身感觉障碍;头晕、乏力、视物障碍等.病变主要在脑叶、基底节.预后:青年组的治愈好转率为91.2%(62/68),老年组为73.5%(50/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呈多样性和复杂性.青年脑梗死临床表现与老年脑梗死存在差异.青年脑梗死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老年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 65岁)组(43例)及老年(≥65岁)组(29例);应用Logistic分析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47例(65.3%)出现贫血,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为55.8%(24/43),老年组贫血发生率为79.3%(23/29),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年,OR=1.23,95% CI 1.12~ 1.95,P=0.001)、糖尿病(OR=1.34,95%CI 1.14~ 1.89,P=0.013)及大量蛋白尿(OR=1.11,95% CI 1.05~1.76,P=0.011)是总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贫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治疗前年龄(每增加10年)、糖尿病及大量蛋白尿是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及老年脑梗死患者空腹及甲硫氨酸负荷试验(MLT)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差异,以及MLT对于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发病3 d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138例,其中,中青年脑梗死患者68例(中青年脑梗死组),老年脑梗死患者70例(老年脑梗死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组空腹及MLT后血浆t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组空腹血浆tHcy为(23.50±10.23)μmol/L,显著高于老年脑梗死组[(11.76±4.52)μmol/L]及健康对照组[(9.85±3.68)μmol/L](P<0.01),而老年脑梗死组空腹血浆t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脑梗死组MLT后血浆tHcy水平为(46.78±13.64)μmol/L,老年脑梗死组为(40.53±8.71)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8.42±9.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脑梗死组与老年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浆tHcy水平是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老年脑梗死患者也存在甲硫氨酸代谢异常,单纯测定空腹血浆tHcy不足以发现老年脑梗死患者甲硫氨酸代谢异常,而MLT是发现隐匿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段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高危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差别,以利于采取不同的预防方式,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6例)、中年组(57例)及老年组(89例).研究变量包括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结果 青年组三酰甘油升高率及长期吸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60.9%(28/46)比22.5%( 20/89)、65.2%( 30/46)比29.2%( 26/89),P<0.05].中年组男性比例及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率显著高于老年组[ 80.7% (46/57)比59.6% (53/89)、57.9%(33/57)比29.2%(26/89)、47.4%(27/57)比15.7%(14/89),P<0.05].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饮酒率显著高于青年组[ 84.2% (48/57)比60.9% (28/46)、54.4% (31/57)比26.1%(12/46)、47.4%( 27/57)比23.9%(11/46),P< 0.05].青年组三酰甘油升高率高于中年组[60.9%(28/46)比29.8%(17/57),P<0.05].老年组高血压率显著高于青年组[83.1%(74/89)比60.9%(28/46),P< 0.05].各组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防侧重点不同,青年患者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年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更强调血压、血糖的控制,老年患者则主要对血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019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3324例)和老年组(≥60岁,1695例).比较分析两组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 共检出结直肠息肉1168例,年龄(53.4±6.1)岁.老年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和息肉癌变率[31.92%(541/1695),14.05%(76/541)]均高于中青年组[18.86%(627/3324),8.29%(5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单发率[79.74%(500/627)]明显高于老年组[59.89%(324/541)],且多发患者癌变率高于单发患者[中青年组:40.94%(52/127)比0,老年组:33.18%(72/217)比1.23%(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癌变息肉的数量、基底和表面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腺瘤占60.93%(382/627),老年组腺瘤占73.20%(396/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是发现并处理息肉的有效手段,息肉的直径、数量与息肉癌变有一定关系,结直肠息肉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定期随访,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对青年脑梗死的预防提出更好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18-45岁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9例作为青年组,收集同期60-85岁患者99例作为老年组。入院均行头颅CT或MRI,及相关血液指标检查,血管相关影像评估,同时用TOAST病因分型研究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所差异。(2)青年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38例(38.39%)、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SAA)25例(25.25%)、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13例(13.13%)、其他明确病因脑梗死(SOE)12例(12.12%)和不明原因型脑梗死(SUE)11例(11.11%)。结论:青年与老年脑梗死在危险因素方面不尽相同,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青年脑梗死病因分型以动脉硬化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和减少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年龄≤50岁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96例(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非脑梗死患者4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bg)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ey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90±10.90)mmol/L比(19.70±3.0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血清Hcy水平与年龄、T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血清Fbg水平与年龄、TC、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其发生与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以及饮酒有关,临床应及早做出病因诊断,对可干预因素进行早期有效控制,加强宣教,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19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对53例复发脑梗死及13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脑梗死的10个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复发组平均年龄(69.00±10.30)岁,首发组平均年龄(62.31±12.58)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发组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87/50),与复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酗酒和家族史是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P=0.035,0.022,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4).[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重症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皮质分水岭脑梗死(CWSI)与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分水岭脑梗死(WSI)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我院卒中单元收治的WSI患者1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MRI/CT)分为CWSI组和IW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脑供血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结果 141例WSI患者分为IWSI组94例,CWSI组4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CWSI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3.41±0.73)mmol/L,IWSI组为(2.96±0.8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WSI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43例(45.7%),而CWSI组33例(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WSI患者中,98例(68.5%)有动脉狭窄,MCA狭窄46例(32.6%),其中CWSI组9例(19.1%),IWSI组37例(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狭窄41例(29.1%),其中IWSI组23例(24.5%),CWSI18例(3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SI的形成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大脑中动脉狭窄是IWSI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CWS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传统危险因素的现状,进而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AMI发病年龄变化的影响.方法 记录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AMI(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82例.分析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吸烟、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最终61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青年组43例,中年组216例,老年组234例,老老年组120例.(1)青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及老老年组相比,吸烟与高脂血症比例均显著升高(P< 0.0125或<0.001);中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吸烟比例显著升高(P< 0.001),两组高脂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中年组与老老年组相比,吸烟与高脂血症比例均明显升高(P< 0.001或<0.0125).(2)正在吸烟的AMI患者发病年龄为(56.84±13.00)岁,从不吸烟的AMI患者发病年龄为(74.29±10.57)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脂血症的AMI患者发病年龄为(62.92±15.04)岁,未合并高脂血症的AMI患者发病年龄为(68.63±13.93)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及高脂血症,尤其吸烟是中青年AMI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AMI发病年龄明显提前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而积极戒烟及控制血脂有望对减少中青年AMI发病率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48例)为确诊的老年男性RLS患者,按照年龄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55例非RLS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生活习惯(包括体育锻炼情况、烟酒嗜好等)和既往疾病史等.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帕金森病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13/148)比3.2%(5/155)](P< 0.05),而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病史、周围神经病病史等既往疾病史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3.92±32.07)μmol/L比(85.35±36.1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既往帕金森病病史、周围神经病病史、血肌酐水平是老年男性RL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 CI)分别为5.68(1.046 ~ 30.846)、4.13(1.109 ~ 15.368)、1.02(1.014~ 1.036).结论 既往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病史和血肌酐水平是老年男性R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84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年龄≤40岁)组(37例)和老年(年龄≥51岁)组(47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 青年组男性、明确诱因、冠心病家族史、大量饮酒史、大量吸烟史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100.0% (37/37)比80.9%(38/47),40.5%(15/37)比14.9%(7/47)、18.9%(7/37)比6.4%(3/47)、56.8%(21/37)比23.4%(11/47)、67.6%(25/37)比55.3%(26/47),P< 0.01或<0.05],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37.8% (14/37)比61.7%(29/47)、16.2%(6/37)比27.7%(13/47),P<0.01或<0.05].青年组典型胸痛率高于老年组[83.8%(31/37)比72.3%(34/47),P<0.05],但既往心绞痛、多部位梗死率低于老年组[13.5%(5/37)比31.9%(15/47)、13.5%(5/37)比25.5%(12/47),P<0.01或<0.05].CAG结果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率明显高于老年组[48.6%(17/35)比26.7%(12/45),P<0.05],侧支循环形成者比例低于老年组[11.4%(4/35)比24.4%(11/45),P<0.05].结论 男性、过度疲劳等明确诱因、大量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多表现为突发典型胸痛,多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侧支循环少,梗死范围局限.培养青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青年AM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37例及青年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脑梗死程度、致病因素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青年组梗死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吸烟率、饮酒率、糖尿病率、高血压率、肥胖率分别为61.29%、58.06%、22.58%、25.81%、48.39%,与老年组的29.73%、27.03%、67.57%、62.16%、18.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颈部血管狭窄或斑块形成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4.86%、59.46%,高于中青年组的22.58%、1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青年组预后明显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脑梗死疾病在致病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可据此对不同年龄患者选择不同的预防方案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青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青年和老年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提高防止效果。将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及危险因素、梗死分型、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表明,青年组脑梗死不仅与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有关,而且与失眠、偏头痛、风心病、超重、外伤、口服避孕药有关,且病情轻、病程短,并发症少,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4例复发性脑梗死及1237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酗酒、颈动脉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并对结果分析、检验。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吸烟、酗酒、年龄>60岁及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两组间糖尿病所占比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急性脑梗死(A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TOAST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40例伴有脑微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ACI组(24例)和TIA组(16例).以年龄、血压和血脂等为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同时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TOAST亚型分类,比较两组患者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 ACI组患者年龄(73.3±4.1)岁,伴有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8%(23/24),70.8%(17/24),明显高于TIA组的(65.5±5.6)岁,13/16,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0%(18/24),16.7%(4/24),明显高于TIA组的8/16和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组小动脉闭塞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3%(2/24),明显低于TIA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和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胃癌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新收治的3 009例胃癌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结果]老年组患者1 835例(60.98%),中青年组患者1 174例(39.01%);胃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0.28,老年组中男性比例79.3%高于中青年中男性比例75.2%(X2=7.066,P=0.008);胃癌患者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比例为13.8:4.5:1,老年组中民族构成比与中青年中民族构成比分布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9,P=0.992);病变在胃体者占49.4%.其次为胃窦胃角占23.6%,贲门(食管胃交接处)胃底占13.4%,涉及多部位者占12.5%,残胃者占1.2%;病理类型构成比大小顺序为低分化腺癌45.7%、中分化腺癌31.4%、黏液腺癌12.9%、高分化腺癌8.5%、印戒细胞癌1.6%.[结论]老年组胃癌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在临床上应采取相适应的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6例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检查指标以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TG、LDL-C、FIB、Apo B及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情况在首次接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个月时,对照组NIHSS15分的比例(58.9%)明显高于观察组(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LDL-C、Apo B是独立危险因素,而FIB水平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血脂水平、收缩压以及FIB等,同时更容易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而在预后上则要稍微差于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时LDL-C、Apo B是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中青年心肌梗塞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中青年心肌梗塞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18~45岁中青年心肌梗塞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并对心肌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通过对病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BMI、腰臀比、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酗酒及每日睡眠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化指标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组在总蛋白、谷氨酸天冬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尿酸、血钠、血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激素、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心肌梗塞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中青年心肌梗塞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936)、血压(OR=3.228)、血脂(OR=1.912)、冠心病家族史(OR=3.380)、吸烟(OR=4.242)、酗酒(OR=1.415)、每日睡眠时间(OR=6.527)是中青年心肌梗塞的影响因素,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男性、高血压、高血脂、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酗酒、每日睡眠时间<6 h是武汉市中青年心肌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建议中青年应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才习惯,重视体检,尽早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梗死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病例的人群分布、季节及时点分布,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烟酒嗜好作为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各年龄组病例各因素所占比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65岁,高发年龄为60~79岁;发病月分布季节性较差,每天时点分布呈一定的“季节性”,第7时点发病最多;脑梗死病例中各种发病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高血脂、烟酒嗜好在各年龄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发病的高峰时间为每天7~19时,高血压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及烟酒嗜好正在逐步成为中青年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