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预警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其具有病原体的多型性、宿主动物的多样性、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发病机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且隐性感染者较多,给其防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建立出血热预警系统,通过确定能准确反映出血热发病水平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敏感危险指标,通过对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和防制效果的评估来准确的预测出血热的发病趋势、危险度和流行强度,确定出血热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危险因素分布特点,提出预警方案,变被动的控制为主动的预防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以下是笔者对出血热预警体系中相关预警指标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1990—199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肝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在5~、25~年龄组有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发病专率高达88.34/10万和88.04/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25.36岁,随着发病率的下降,甲肝发病平均年龄有后移的趋势;甲肝季节性明显,1~4月份发病相对集中,3月份为流行高峰;地区分布不平衡,浙北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甲肝预防策略应采取以甲肝疫苗免疫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甲肝防制效果,对仪征化纤公司近10年甲型肝炎流行情况及防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1994年开始大面积接种甲肝疫苗后5年,年均发病率较前5年下降了61%,发病不再呈现明显的冬春季节高峰,发病年龄显现后移趋势,说明大面积接种甲肝疫苗有效地控制了仪化地区甲型肝炎发病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淮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跃  刘林飞  胡锦流  范刚  王仪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68-1369
目的了解淮安市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市1990~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结果该市肝炎从1993年开始发病率逐年大幅度下降。甲肝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从1993年起逐年下降。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集中于20~45岁,小年龄组发现呈递减趋势。其他肝炎中未分型占很大比重。结论该市从1994年起开展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导措施的甲肝压春峰工作,有效控制了甲肝流行。从1992年开始将新生儿乙肝病苗接种列入常规,小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下降,说明乙肝疫苗接种产生效果。今后肝炎防制对策应巩固甲肝防制,注重乙肝防制,同时要提高肝炎实验室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6~2008年自贡市甲型肝炎流行规律,为甲型肝炎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8年自贡市甲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8年自贡市甲肝发病率波动在3.63/10万~17.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51/10万,2003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夏秋季发病偏高,以农民、学生、工人发病为主。[结论]自贡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局部暴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应继续实行以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甲肝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对湖北省2004-2009年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建立预测模型计算,分析模型准确度及预测值范围.结果 预测出201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预测传染病近期发病率是可行的,能帮助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提前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年来长江路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疫情动态,为完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通河街道、庙行镇1994至2005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江路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庙行镇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虽高于通河街道,但其发病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本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血清分型在上世纪90年代以甲肝为主,近年来以乙肝、戊肝为主;除丙肝外,各型肝炎发病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为主。结论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制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在巩固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加强成年人的预防控制,建议在成年人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免疫接种对甲型肝炎发病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免疫接种对甲肝发病的影响。方法 计算发病率并对率间的差异用卡方检验作显著性检验,用集中度评价甲肝发病的时间聚集性。结果 ①不同防制措施年间以接种甲肝疫苗年份的平均发病率最低,其年发病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②在开放的人群中,当累计接种率维持于20%以上时,可有效控制甲肝流行并使其发病率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③在开展甲肝疫苗接种之前,其集中度在55~75之间波动;甲肝疫苗在人群中广泛接种之后,其值大幅下降,并波动于2~10之间。结论 接种甲肝疫苗是控制甲肝流行的最有效的措施,在开放的人群中,当甲肝疫苗累计接种率达20%时,其发病率即出现显著地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2004-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2004-2010年甲肝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2 116例,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从2004年的2.3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德保县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趋势,为今后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和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6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89例,以乙肝发病最多,占75.52%(1 502/1 989),其次是甲肝,占16.39%(326/1 989),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44:1),职业发病的高危人群是农民(占51.23%)和学生(占14.93%).结论 针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甲、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接种,并加强对全民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巨艳红  邹长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52-2754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下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0年连云港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0年连云港市共报告甲肝3 2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2/10万,连云港市甲肝疫情呈连续下降趋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出现1—3月和7—8月2个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30~3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51∶1。结论该市甲肝疫情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是重点防制的污染病之一。加强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甲肝流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河南省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l0 .0软件对河南省1997~ 2 0 0 3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灰色模型对甲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1997~ 2 0 0 3年河南省甲肝发病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的 13.71% ,平均发病率为 10 .2 7/ 10万。甲肝发病男女性别比为 1.78:1;10a以下儿童占甲肝总发病数的 4 4 .14 % ;发病职业构成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 ,分别占 37.0 8%、2 5 .16 %和 17.0 2 %。地区分布以信阳市发病为多。甲肝发病有明显的秋季高峰。甲肝发病率预测模型为y #t =31.78e0 .2 0 95(t-1) - 2 3.2 7,预测 2 0 0 4年甲肝发病率 13.89/10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对 2 0 0 4年甲肝的流行情况加以重视。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 ,预防控制甲肝流行。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24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南省甲型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2005-2008年间发生的24起暴发疫情进行了同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08年,湖南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共报告24起甲肝暴发疫情,各年间甲肝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水传播占50%.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占有一定比例(33.3%),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人群以中学生为主. 结论 湖南省甲肝暴发疫情流行强度大,以经水传播为主.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策略,控制甲肝暴发疫情发生是今后甲肝防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梁晓雷  张廷禄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05-1507
目的研究连云港市甲型肝炎(简称甲肝)12年间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全市的甲肝防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连云港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系统上报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连云港12年间甲肝发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1559.35,P=0.00),有春秋2季发病高峰,但大多数年份高峰不明显,灌云县发病率最高,农民长期在50%以上,15岁以下儿童发病水平逐年下降至7%以下,而成人发病比重上升,男女性别比2.55∶1。结论该市甲肝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推广疫苗接种仍是连云港市今后甲肝防治工作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甲肝发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湖州市传染病年鉴》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98—2017年湖州市甲肝发病资料,以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为干预实施时间点构建中断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纳入前后甲肝发病率水平改变量和斜率改变量指标,分析扩大免疫规划对甲肝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湖州市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0.228/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558/10万;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年均发病率为1.721/10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263/10万;甲肝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速度较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降低了1.295/10万。结论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湖州市甲肝年发病水平降低,并对甲肝发病趋势下降产生长期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990~2013年大连市甲肝流行规律,为甲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13年大连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甲肝发病率波动在1.79/10万~192.3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68.73/10万,历经四次流行高峰,自2002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近几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冬春季高发,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发病为主。结论:大连市甲肝防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局部暴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应继续实行以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8-2014年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西安市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度值方法分析甲肝发病的季节特征,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8-2014年西安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72例,年均发病率为1.00/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0.61/10万);2008-2014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8.13,P<0.001),2011-2014年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6.82,P=0.010)。各年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中心城区(1.14/10万)及城乡结合区(1.19/10万)的年均发病率都明显高于郊县(0.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且发病集中在东北方向。病例主要集中在20~69岁,占总病例数的71.68%;病例的发病高峰年龄有后移现象。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以农民为主(30.24%),其次为离退人员(16.78%)、学生(10.50%)。西安市18月龄~6岁儿童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89.84%。2009年报告甲肝暴发疫情1起。结论 西安市甲肝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近3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应加强疾病监测、加大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肝不同流行特征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甲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0-2005年甲肝疫情资料及相关因素,比较甲肝流行年和非流行年的发病率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在1990-1994年甲肝发病流行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为59.85/10万,高发季节为秋冬季节,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2-15岁儿童少年发病为主;在1995-2005年甲肝发病非流行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26/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20-50岁成人发病为主。结论加强甲肝疫苗的常规免疫,做好人群甲肝抗体监测及疫情监测,控制甲肝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冈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黄冈市2005-2013年间86 36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5-2013年黄冈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142.5/10万,以乙肝报告病例最多,占92.07%,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丙肝和戊肝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甲肝=27.44,P=0.00;χ~2乙肝=280.2,P=0.00;χ~2戊肝=36.81,P=0.00);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3年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乙肝病例中以农民为主,而且农民乙肝发病数除了2009和2010年之外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学生乙肝发病数逐年稳步下降。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好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石平  钱燕华  缪小兰  邵洁  施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383-6384,6387
目的 分析无锡市1991~2010年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相关预警指标探讨,为政府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2000和SPSS 11.0软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无锡市1991~2010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种进行分析.结果 无锡市1991~2010年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范围在21.22/10万~278.78/10万;主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病种为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年均发病率范围分别在17.51/10万~183.31/10万、0.39~50.12/10万、0~1.52/10万、3.14~107.46/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亦呈明显下降,但发病构成比有所升高.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无锡市腹泻病感染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6.75%),病毒以轮状病毒(33.33%)和诺如病毒(7.95%)为主.结论 肠道传染病防制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仍然是无锡市应重点防制的传染病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