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对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以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26例为观察组,同期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胸部淋巴结清扫情况和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胸部各部位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转移率,转移度,术后一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60例进行电视胸腔镜下胸部淋巴结清扫手术,设为观察组,另外60例进行常规开胸手术,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胸部各部位淋巴结平均清扫个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食管旁清扫数量(3.72±0.29)个多于对照组(3.21±1.01)个、气管旁清扫(1.92±1.36)个多于对照组(1.13±0.21)个、支气管旁、隆突下以及下肺静脉旁淋巴结的清扫数量远远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清扫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胸部淋巴结的清扫手术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罗晖  杨颖  汪华  陈旭  徐俊  蒲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33-34,37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微创效果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T3N1M0期以下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胸腔镜组)60例和常规开胸手术作食管癌切除治疗组(开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3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胸部手术时间为(35.2±4.1)min,胸部术中出血量为(101.3±17.4)mL,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3.4±2.1)个,淋巴结阳性率为12.1%,3年生存率为53.3%;开胸组胸部手术时间为(60.7±7.3)min,胸部术中出血量为(156.1±34.5)mL,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2.8±3.1)个,淋巴结阳性率为12.5%,3年生存率为51.7%。胸腔镜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3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的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的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食管癌行胸腔镜食管切除加胸部淋巴结清扫。结果20例顺利行胸腔镜食管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同时行胸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倒。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近期结果与开胸术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41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淋巴清扫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能否选到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要求,观察1年存活率和1年复发率厦手术创伤程度。方法同期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31例设为观察组,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34倒设为对照组,比较二组围手术期情况、淋巴结清扫个数厦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二组在淋巴结清扫个数、阳性率、1年生存率和1年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术中能选到常规开胸的治疗效果,且有胸部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3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142例)和观察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最终疗效的指标与传统手术相比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常规三切口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进行食管癌切除术的83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三切口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部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胸部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再入ICU率、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部手术时间、胸部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胸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心肺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常规三切口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淋巴清扫彻底、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食管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死亡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稍低。结论:食管癌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下实施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而且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电视胸腔镜(VATS)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微创、对肺功能影响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现主要介绍胸腔镜治疗肺大泡、肺气肿、胸腔积液和食管癌方面的研究。1.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的研究:1997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行食管癌切除120例,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对其中的25例食管癌(研究组)病灶施行电视胸腔镜切除,以同期22例施行常规开胸手术者为对照组,对两组间胸部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相比较。实践表明电视胸腔镜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初诊且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及其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淋巴结清扫数量、清扫站数、T分期是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相同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1-T2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P〈0.05);T3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远期疗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岸坤  黄少波  廖艳萍 《海南医学》2016,(12):1965-1967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PLR)治疗喉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喉癌患者,从手术日起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5年,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以年龄、病理分级、切除术式、TNM分期等临床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随访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124/128)、75.00%(96/128)、66.41%(85/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清扫、吸烟史、病理分级对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手术预后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疗效的高危因素是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喉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17例经"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6.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1.9%、9.75%,1.%、30.5%、1.7%和1.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对胸段食管癌尤其是胸上、中段食管癌在条件具备时应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tterns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define the adequate range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7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undergoing radical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lymph nodes in three reg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found in 136 of the 217 patients (62.6%) and skip metastases of the lymph nodes in 12 patients (5.5%). In 3 989 lymph nodes desected, metastases were identified in 454 lymph nodes (11.38%). The rat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31.7%, 21.2% and 12.1% in the neck, thoracic mediastinum and abdominal cavity, respectively, in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21.9%, 30.5% and 15.6% in middle thoracic carcinoma, and 9.75%, 12.7% and 34.5% in lower thoracic carcinoma. The 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nd lymphatic vessel invasion were factors influencing lymph node metastases (P<0.05). CONCLUSION: Because of the upward, downward and skip metastasis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cells to the lymph nodes, the operable patients with thoracic esophagus carcinoma should receive radical desection of the lymph nodes in the 3 regions to promote the patients' survival.  相似文献   

15.
陈铭伍  冼磊  何巍  周华富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5,27(8):1146-1148
目的探讨工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至2004年226例Ⅰ期NSCLC的诊疗经过。全组肺叶切除206例,肺段或楔形切除15例,袖状切除5例。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Ⅰ期NSCL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0.3%和66.2%。鳞癌的1、3、5年生存率均比腺癌与腺鳞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高(P〈0.05)。肺叶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比肺段或楔形切除患者高(P〈0.05)。结论定期体检及综合检查对Ⅰ期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极为重要。外科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早期肺癌的有较好预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接受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79例(R0切除,D2淋巴结清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用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序贯4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39例,术后仅予以6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局部复发率降低[64.1%(25/39) vs 40.0% (16/40),P=0.032],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4/31)和18.5%(5/27)(P=0.049),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6个月和19个月(P=0.024).试验组血液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有改善生存的趋势.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7.
Zhao L  Zhang BH  Xue Q  He 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61-2764
目的 探讨同时性食管与食管胃交界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收集1988年4月至200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性食管与食管胃交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47例患者中,术前食管癌漏诊1例,食管胃交界癌漏诊12例.全组1、3、5年的生存率为81.5%、49.1%、34.3%,中位生存期3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性质、食管癌N分期(2009版)、食管胃交界癌N分期(2009版)、食管胃交界癌TNM分期(2002版)、食管胃交界癌TNM分期(2009版)等5个因素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手术性质和食管胃交界癌N分期(2009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同时性食管与食管胃交界双原发痛容易漏诊,术前应尽量完善造影和胃镜检查,注意减少第2原发癌的漏诊.根治性手术切除及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79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8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腺样囊性癌患者798例,腭部、舌下口底区域和腮腺区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病部位。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2例,总体转移率约10.3%(82/798),其中原发于颌下腺、舌下口底区及舌部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分别为20.8%、16.1%、15.1%,而腭部、腮腺原发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6.1%、3.4%。颈Ⅰ、Ⅱ区为常见转移区域,极少累及Ⅳ、Ⅴ区淋巴结。主要转移模式是由癌细胞沿经典的淋巴管/血管通路转移(70.7%),部分颌下及舌下病例不除外直接侵犯淋巴结。8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4% 和 20.6%。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转移阴性组,且组织学呈现实性型的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筛孔型和管状型肿瘤。结论:舌下、口底及颌下腺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转移常见原发部位,实性型组织学结构与转移率显著正相关,在临床诊治及随访中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Li YF  Hu Y  Lin P  Zheng B  Luo KJ  Yang H  Yang HX  Wang JY  Rong TH  F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36-2639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胸段食管癌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6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有或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对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676例,其中492例有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其转移率为10.4%;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3.2%、6.8%,P=0.001;Tis、T1、T2、T3和T4的降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6.5%、13.3%和28.6%,P=0.008;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均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单独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清扫与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6.8%、26.6%,P=0.013,其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4.1%,P=0.020.生存分析显示:N0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9%、62.8%,P=0.083;N1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7%、29.3%,P=0.112;隆突下淋巴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6%、31.7%,P=0.142.结论 局部早期及胸上段食管癌可以不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胸中、下段食管癌局部侵犯明显,应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