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77例共93耳(右耳51,左耳42)紧张部内陷袋病人为研究组。男27,女50,年龄6~88岁(平均39岁)。Ⅱ°内陷最常见占68%,Ⅲ°和Ⅳ°各占16%。后上、后下象限内陷占56%;后上象限内陷占28%;全紧张部内陷占9%。其余的病人中内陷累及前上、后上象限2例,后上、后下和前下象限1例,后上、后下和前上象限1例,前上、前下象限1例’前下象限1例。本组48耳(52%)无症状,有症状的45耳(48%)中耳痛30耳(32%)、耳溢液29耳(31%)。39耳(36例)可见自发的鼓膜镫骨连接,21耳透过变薄鼓膜可见完整的砧镫关节,其余的有镫骨弓缺失或透过鼓膜不能窥  相似文献   

2.
上鼓室和中鼓室交界处较窄,此处又有鼓室粘膜皱襞、听骨及鼓膜张肌肌腱存在,故上、中鼓室间仅有狭窄的鼓峡保持气体流通。本文从解剖学角度讨论鼓峡闭锁的机制。鼓峡闭锁可分为水平闭锁与立体闭锁两种。水平闭锁是由于上鼓室负压造成与鼓膜紧张部内陷无关。立体闭锁是由于内陷的鼓膜紧张部本身从下面封闭了鼓峡所造成的,它与渗出性中耳炎有密切关系。作者采用新鲜正常人颞骨标本,以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鼓膜不张、内陷袋的动态计量研究结果。作者们将鼓膜紧张部内陷称为“不张”,定为4级:Ⅰ级为轻度内陷,Ⅱ级为鼓膜与砧骨或镫骨接触,Ⅲ级为鼓膜与鼓岬相贴,Ⅳ级为鼓膜与鼓岬粘连(即粘连性中耳炎),不张鼓膜偶有自行穿孔者为Ⅴ级。“内陷袋”系指鼓膜后上象限开口宽广的凹陷,其基底易见者定为小内陷袋,不易见者为大内陷袋;袋内碎屑不能自净,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显示儿童后天性胆脂瘤常发生于鼓膜松弛部和紧张部后上方,3岁前阻脂瘤形成很少见。该文根据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分别对14块小儿正常领骨、11块化脓性中耳炎(POM)颧骨、13块数液性中耳炎(SOM)颧骨中的鼓膜进行比较研究。所有标本均为尸体解剖标本,并排除先天性畸形,年龄从出生后2天到3.5岁。正常小儿的颈骨。在松弛部固有层有大量间质、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以及松散成群的波浪形胶原纤维,在几个标本中见到Pms-sak间隙(即鼓膜上间隙一译注)。z月后标本没有原始间质,在鼓膜侧面见到星状细胞,混合有成纤维细胞,偶…  相似文献   

5.
以连续的50例鼓膜内陷袋病人为研究组,切除内降部分和将Shah微型通气管插入其余鼓膜,术后观察鼓股愈合情况并记录有无鼓膜持续穿孔和内陷袋复发。记录术前患耳鼓膜切开和插通气管次数。本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其中16例(男6,女10)为二例内陷,共G6耳(左32,右34)切除内陷袋,术时平均年龄11·23岁(3.25一57.66岁)。术后5例较模穿孔,其中2例术后1个月随访时穿孔仍存在。20例(男9,文11)内陷袋复发,一侧病变34例中12例复发.二例病变组中3例二侧复发,5例一侧复发,共23耳(左13,右10)失败,总复发率为34.8q0。术后平均随…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了1877年Burnett首次描述鼓膜与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移行能力以来的各家研究资料,并据以采用Stinson氏(1936)鼓膜脐上点一点印度墨标记以观察上皮移行情况,共观察50例(55耳)。其中有10例为正常耳作为对照组,15例(20耳)为鼓膜后上内陷袋组及25例为鼓室成形Ⅰ型术后组。观察结果:正常组(20耳)上皮移行速度平均为每天0.078mm;鼓膜后上内陷袋组20耳中16耳上皮移行向陷窝,每天0.12~0.7mm(平均0.32 mm),继之变慢移行到鼓环再到外耳道壁,另外2耳墨点沿陷窝下缘移行,1耳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鼓膜内陷,那些变菲薄萎缩的部分与纤维层的破坏和中耳负压导致内陷囊袋的形成有关。鼓膜放置通气管现已成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规范性手术治疗。对83例儿童的115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患)L均为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收集的病例,年龄1~11岁,患儿初诊时即开始收集数据,然后进行临床随访,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诊断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3个月的患儿即考虑鼓膜放量通气管,双耳均行鼓膜切开,但通气管仅放置于有积液耳。每3~6个月复查一次直至消除胶耳。按Sade分级标准对鼓膜内陷程度进行分级;根据…  相似文献   

8.
中耳内气体分子的数量与中耳容积之比决定整个中耳腔的压力。因此,中耳腔容积减小将会导致中耳腔压力的升高。鼓膜松弛或紧张部的内陷将减小中耳空间,进而引起中耳腔压力升高。中耳压力降低时可出现鼓膜内陷,后者使中耳的压力重新保持在接近大气压。该研究观察了鼓膜松弛部内陷所致的中耳容积及其中耳压力的变化。研究对象为38例鼓膜松弛部内陷的成年病人,以鼓膜内陷的程度分A组和B组。A组15耳,鼓膜松弛部内陷1级(松弛部略凹陷);B组23耳,鼓膜松弛部内陷Ⅱ级(内陷贴附于槌骨柄)。方法:①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带刻度的微…  相似文献   

9.
咽鼓管功能不良常导致鼓膜内陷成袋,进一步发生胆脂瘤,破坏听骨链。为了防止术后复发,80年代多人提出用带软骨膜的软骨片修复术后鼓膜。该文报告自1988年1月至1991年6月用取自耳屏的带软骨膜软骨片修复此类鼓膜38耳。初做的15耳是移植长方形的软骨片只加强鼓膜的后上象限,后做的24耳是将移植的软骨片分离,分别加强鼓膜的后上象限及松弛部。随访21个月和13.7个月。结果发现1例用长方形软骨片移植的病耳复发上鼓室内陷袋伴有巨大胆脂瘤。再次手术于镜骨头移植软骨片而获得满意听力。1例病入软骨片从挝骨移到鼓室盾板,导致听力减退。各…  相似文献   

10.
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鼓膜内陷袋伴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鼓室内陷袋是耳科常见的体征,早期主要表现为耳闷塞感、耳呜、听力下降;部分内陷袋进一步发展形成内陷袋胆脂瘤。如何在内陷袋早期进行干预非常重要,目前对内陷袋有鼓膜切开置管术、激光内陷袋切除术等方案,为了解鼓膜切开置管术和穿刺冲洗对早期内陷袋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鼓膜通气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364例(714耳)分泌性中耳炎(OME)患儿鼓膜置管后1~36个月取管,总结不同时间段取管并发症出现比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气管留置1~6个月29例(55耳),其中脱管1例(3.4%),堵管3例(10.3%),置管陷入鼓室0例,肉芽增生0例,胆脂瘤0例,耳漏2例(6.9%),鼓膜穿孔0例;6~12个月96例(190耳),其中脱管7例(7.3%),堵管15例(15.6%),置管陷入鼓室1例(1.0%),肉芽增生0例,胆脂瘤0例,耳漏5例(5.2%),鼓膜穿孔0例;留置12~24个月156例(308耳),其中脱管14例(9.0%),堵管20例(12.8%),置管陷入鼓室2例(1.3%),肉芽增生3例(1.9%),胆脂瘤1例(0.6%),耳漏4例(2.5%),鼓膜穿孔0例;留置24~36个月83例(161耳),其中脱管30例(36.1%),堵管44例(53.0%),置管陷入鼓室5例(6.0%),肉芽增生3例(3.6%),胆脂瘤2例(2.4%),耳漏2例(2.4%),鼓膜穿孔2例(2.4%)。全部病例未发现鼓室硬化者。结论:2年以内鼓膜通气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关系不大;2年以上脱管和堵管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耳外科发展表明:鼓环后上骨壁隆起及鼓索在防止鼓膜后部内陷袋的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鼓环后上骨壁缺损可能是先天性、病理性、或手术造成。这种缺损5—15%可以形成胆脂瘤;若同时伴有咽鼓管功能失常和鼓膜后部内陷,使鼓膜与砧镫关节或镫骨脚相连,则可产生砧镫关节、砧骨长脚或镫骨脚的破坏而影响听力。作者报导1971—1972年用耳廓软骨-软骨膜移植片治疗鼓膜后部内陷袋10例。术中若取耳后切口,可自切口分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达耳廓软骨并取材。若取耳内切口,则在耳廓后最突起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25例行乳突手术治疗胆脂瘤患儿,9例4~9岁,16例10~16岁。病史在1年或不到1年的5例均为第一次手术,未行过插通气管等任何通气手术,其中1名7岁4名在10岁或10岁以上。反复中耳炎病史1年以上者20例,10岁以下8名皆行过通气手术,4例插通气管、2例鼓膜切开及2例乳突单纯凿开,病史平均3.6年;10岁以上12名有3名曾反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鼓膜大穿孔一般指穿孔直径大于5 mm的鼓膜紧张部穿孔,穿孔越大,穿孔时间越长,自然愈合率越低,对此疾病的治疗为观察3个月,未愈合者鼓膜修补术治疗,近期有文献报道鼓膜贴补治疗治愈率为30.4%~80%,  相似文献   

15.
温热鼓膜切开术是以控制热量作鼓膜切开的方法,已证实它可提供足够长时间的鼓室通气、使分泌性中耳炎消散,Goode和Schulz报告10例切开术后穿孔可保持开放3~4周,认为50%病例可因之而无需采用通气管,Saito等报告作多个穿孔或作一占鼓膜象限1/4大小的灼热穿孔,能保持开放三个月以上仍未闭合,很可能该病例有形成长期穿孔的潜在并发症。作者用豚鼠作温热鼓膜切开术进行研究,术后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说,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因有一个穿孔存在就为植入性胆脂瘤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文献中也报道了通气管的应用和以后发生的胆脂瘤之间可能有关。为此作者们进行了下述回顾性研究。将1975~1980年间作过耳手术的儿童96名分为二组。一组有胆脂瘤,另一组有慢性中耳炎无胆脂瘤。从插管到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平均时间为49个月,时程范围是4~156个月。分析结果表明胆脂瘤组49耳中14耳应用过通气管,慢性中耳炎组64耳,只3耳应用过通气管。经X~2分析,有显著差异(P<0.001)。关于胆脂瘤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静止期)伴鼓膜紧张部中央性大穿孔患者的病变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静止期)伴鼓膜紧张部中央性大穿孔患者147例,其中101例不伴乳突病变者行鼓室成形术;46例伴乳突病变者,在进行鼓室成形术的同时进行乳突开放术。结果:147例中有142例(96.6%)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纯音听力骨气导差平均为(16.6±10.9)dBHL。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静止期)伴鼓膜紧张部大穿孔的患者,术前颞骨高分辨CT检查及术中详细探查是必须的。确保术后咽鼓管、上鼓室、鼓窦,特别是后两者的引流通畅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用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行鼓膜重建或上鼓室、后鼓室及鼓膜的联合重建,对鼓膜紧张部中央性大穿孔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在豚鼠鼓膜上采用点墨的方法来研究鼓膜上皮的移行特点及穿孔和通气管插入对移行过程的影响。研究材料为豚鼠的299个鼓膜,均在全麻下进行。在手术显微镜下用1mm 直径的纤细金属丝蘸1%龙胆紫进行点染。68个正常鼓膜点了115点,182个急性穿孔鼓膜点了182点,穿孔鼓膜的墨点除在其穿孔边缘上的以外一般都点在距穿孔边缘不少于0.5mm 处。通气管采用直径为1~2mm 的“T”形硅橡胶管,其点染方法与穿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明确乳突CT正常的患者进行乳突探查的必要性。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为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术前完善检查,102例患者中乳突CT异常的患者为85例(83.33%),乳突CT正常并且干耳2月以上患者17例(16.67%)。所有患者均全麻下进行乳突开放术及鼓室成形术。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随访鼓膜愈合均良好,乳突CT正常的患者在术中探查乳突、鼓窦、鼓室、听骨链、咽鼓管口区域,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一个及以上区域的病变,多处病变影响乳突鼓窦引流。结论乳突CT正常不能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鼓膜修补的标准,除外伤性鼓膜穿孔外均应进行乳突探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鼓膜穿孔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以正-负压平衡法结合Valsalva测试,检测42例(46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和225例(248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均优于慢性中耳炎患者。前者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17%(1/46),而后者高达76.21%(189/248)。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患者群体中,负压状态下咽鼓管开放压最先受到损伤。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高发,主要表现为腭帆张肌功能不良为主的主动开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