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oi  J.  Y.  Sandberg  M.  A.  Berson  E.  L.  王文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18-18
目的:评估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患者视功能的平均变化率。设计: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患者15例,年龄8~67岁,随访时间3~35年(平均随访时间13年)。随访时分别测量视力、视野及全视网膜电图振幅。然后通过重复测量纵向回  相似文献   

2.
夏丹  夏钦 《中国医药导报》2011,8(7):115-115
目的:探讨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报道1例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合并玻璃体混浊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专科检查,并观察此例患者两年的病情变化,针对合并症对症治疗。同时复习了10余例此病合并其他疾病文献报道。结果:此病的合并症在对症支持治疗下基本治愈,视力提高,但此病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测此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毯层视网膜变性,目前无特殊治疗,需长期随诊观察,积极治疗和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Brown(1937)首次描述了一种放射状视网膜脉络膜炎。Fraucaschetti(1962)则使用“色素性静脉旁”这一术语将本病命名为“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本病少见,现遇一例,报告如下: 延某,女,36岁,双眼视朦一年,於1986年5月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眼病史和眼病家族史,父母非近亲  相似文献   

4.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毯层视网膜变性,临床报道很少,近来我们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6岁,双眼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2年。检查:视力,右眼1.0 j_4,左眼1.0 j_4。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下方有一不规则形与视乳头相连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左眼视乳头颞侧至下方有与视乳头相连的萎缩区,均宽约1PD,区内有少量色素。在视网  相似文献   

5.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为一种可能是基子先天性改变基础上缓慢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毯层视网膜变性病变。目前国内文献报告只有8例,世界文献报导是从1937年由 Brown 发现并报道第一例,至1984年 Pedusst 等报告共为36例,实属罕见病例。现将我院眼科门诊首次遇见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限底病。1979年Skalka统计,国外文献报道不超过24例。我国1948年纪秀香首先报告第一例,37年后有严密、刘端济报告2例。直至1986年初范珊等又报告1例,总共国内报道不过9例。近期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眼病,本病伴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者,我科遇见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农民。于1984年8月开始感左眼眼胀、虹视和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眼跟压高而诊断为青光眼,用降眼压药物和服中药治疗,但视力继续下降。1985年7月就诊,当时眼压(M—φ弹性眼  相似文献   

8.
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将这项新技术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Nd∶YAG激光提高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灰色家兔20只(40只眼)用氩激光建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模型成功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20只眼),用氩激光随后用Nd∶YAG激光;对照组10只(20只眼),单独用氩激光诱发形成视网膜和脉络膜静脉间的吻合。结果: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和彩色眼底照像,实验组6只眼成功建立视网膜脉络膜吻合,检眼镜下激 光击射部位静脉中断呈漏斗状陷入脉络膜;FFA显示远端及近端静脉内血流汇入吻合处,吻合形成时间为4~6周,对照组未形成吻合。观察2~6个月由激光击射引起的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均在8周内吸收,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用Nd∶YAG激光可提高诱导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临床观察谢金荣(赣州市第一医院眼科341000)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复方丹参,维生素C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为临床常见眼病,本文对1986年~1989年我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现报导如下:1...  相似文献   

11.
双眼对称性视盘视网膜脉络膜缺损1例附属医院眼科李建军,朱晓红,乔志燕关键词视盘,视网膜,脉络膜,畸形患者女性,8岁。因双眼自幼视力不佳,于1993年8月7日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父母及姐姐视力、眼底均正常。查体:全身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情况:远视力:右...  相似文献   

12.
电击性视网膜脉络膜损伤七例帖彪,周江莉,杨曙光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郑州450000关键词电击;视网膜;脉络膜1989~1995年共遇到7例9眼由于电线短路引起电火花,导致单眼或双眼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的病例,经积极治疗后大都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O CT在诊断环形萎缩患者黄斑囊样水肿中的重要性。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对1例脉络膜视网膜环形萎缩的12岁男孩进行眼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浆鸟氨酸水平为735μm ol/L。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双眼包括黄斑中心区的强荧光。O CT显示双眼视网膜内低反射囊性区域,伴有偶发的视网膜层间连接高信号和视网膜增厚。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O CT都有助于诊断脉络膜视网膜环形萎缩引起的相关黄斑病变,患者只有视力下降而无任何临床证据的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脉络膜环形萎缩的黄斑囊样水肿:荧管造影和OCT评估@Olive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行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术后1、2、4及8周复查,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19例19眼25个治疗部位,其中1个治疗部位13例13眼,2个治疗部位6例6眼。吻合成功11例11眼(57.9%),吻合成功部位13点(52%)。治疗后视力改善11例11眼,无变化5例5眼,下降3例3眼(均为不成功病例)。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成功病例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有新生血管形成及转化为缺血型的病例;不成功病例中,3例3眼发展为缺血型,5例5眼视网膜出血吸收缓慢。结论: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可有效建立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通道,缓解阻塞后的血流阻滞,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善视力及眼底情况,疗效确切。需进一步研究其应用范围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B型超声波诊断原发性脉络膜骨瘤伴视网膜脱离一例林海淑1金爱莲1金英姬2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电诊科2汪清林业局职工医际电诊科关键词脉络膜肿瘤;骨瘤;视网膜脱离;超声学中图法分类号R739.7;R444患者,男,31岁.因右眼视力丧失5年,伴眼痛及同...  相似文献   

16.
对临床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而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视网膜脱离的7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例病例除视网膜脱离,其中伴玻璃体积血4例,伴视网膜下出血并机化组织形成者3例,伴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积血2例,伴色素上皮下血肿、脉络膜瘢痕组织形成1例。本文从临床体征和组织病理学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止血剂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施韶音(当涂县人民医院五官科243100)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中浆),是常见眼底病,原因不明,无理想疗法。我科从1992~1994年对19例本病患者用止血剂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18.
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系血-视网膜外屏障功能被破坏,回流静脉的阻塞而导致脉络膜缺血所致。患者突然感觉视力模糊,视物变形,有中央相对暗区。我院近年来使用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取得一定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1~2006年门诊与住院收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18例、20眼,年龄25~38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视力:8眼0.1~0.3;5眼0.4~0.6;7眼0.7~1.0。1.2治疗方法应用复方樟柳碱2 ml于患侧颞浅动脉旁用4.5号针头皮下缓慢推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歇2~3 d,最多用4个疗程…  相似文献   

19.
氢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徐玲北京友谊医院(100050)我院1987~1990年在门诊应用西德产OPTON气冷氢激光眼科治疗仪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13例13眼,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多见于20岁~45岁男性,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病变仅局限于眼底后极部。一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长期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黄斑下出现机化膜,下方视网膜色素上皮带状萎缩,可能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