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血清HGF和VEGF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SIA)动态检测并分析患者不同时期血清HGF和VEGF水平.结果 ①ANLL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LL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③ANLL患者C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N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GF,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HGF水平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自愿)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缓解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表达状况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r=0.536);治疗后19~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均<0.05),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后VEGF表达下降,但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疾病状态和预后;化疗未缓解组持续高表达,化疗缓解患者表达明显下降,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是否难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NLL)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ANLL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水平,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ANLL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外周血VEGF的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病情呈正相关,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VEGF和MMP-9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L)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65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MMP-9的水平.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有髓外浸润组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缓解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高于复发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VEGF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P=0.615,P<0.01).结论 AL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存在异常并与病情密切相关,显著增高者易发生髓外浸润,两者共同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白血病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定量检测 88例急性白血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中及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 :初发白血病及复发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及细胞上清液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均P <0 .0 1) ;血清VEGF含量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 .44 6 ,0 .42 1.均P <0 .0 5 ,)。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复发潜能的有效指标。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和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6.
MDS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MDS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43例MDS 病人血清VEGF水平,其中RA组16例,RAS组6例,RAEB组14例,RAEBT组7例,分析其与MDS分型及临床因素的关系,以正常人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为对照组.结果 RA组、RAS组病人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RAEB组、RAEBT组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RA、RAS及正常对照组(F=34.33,q=3.34~12.01,P<0.05).血清VEGF水平与病人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关(F=2.46、32.58,q=2.80~11.54,P<0.05).结论 VEGF水平与MDS的发展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VEGF在急性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对5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脑梗塞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的第1、7、14天分别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族别、不同梗塞面积、不同梗塞部位以及不同神经功能评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7、14天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梗塞面积大的VEGF水平高于非大面积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重度的血清VEGF水平高于中度、轻度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族别、不同硬塞部位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7、14天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提示VEGF参与了急性脑梗塞的修复病理变化过程,有可能反映脑梗塞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中血管生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2 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KDR、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细胞出芽现象广泛存在 ,生成的微血管无明显血管管腔形成 ,而正常骨髓组织的微血管管腔大而直 ;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 ;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 (P<0 .0 5 ) ,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 ,但治疗前KDR、MVD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AML骨髓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 ,VEGF 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 ,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秀芳  孙峰  丁润生  尹红  刘红  黄石兵  徐瑞容 《广东医学》2008,29(10):1691-169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EnVison两步法)检测38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BM-MVD)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骨髓幼稚细胞水平,分析VEGF与白血病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MVD[(20.39±8.49)/hpf]明显高于对照组[(8.97±3.49)/hpf](P<0.01);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存在血管新生,骨髓MVD变化与临床病情有关,观察骨髓MVD有助于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常志  康志敏  李贵森  何强  王莉  杨秀川 《四川医学》2002,23(11):1122-112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中 19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及斑块大小。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187.3± 110 .0pg/mlvs 44 .6± 2 9.3pg/ml ,P <0 .0 0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EGF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r =0 .78,P <0 .0 5 ;r =0 .74,P <0 .0 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VEGF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指标 ,血透患者中VEGF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白血病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88例急性白血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及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初发白血病及复发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及细胞上清液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均P<O.01);血清VEGF含量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446,0.421.均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复发潜能的有效指标。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和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病毒性脑炎(V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白细胞介素(IL-6)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2例VE患儿血清VEGF和IL-6水平,30例同年龄组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做对照.结果:IL-6水平在VE的急性期与恢复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急性期IL-6水平也明显高于恢复期.有频繁抽搐、昏迷及脑干症状的重度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儿;VE的急性期和恢复期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可能参与VE的发病,高水平的血清IL-6对VE的诊断、临床严重性的评估有参考价值;VEGF水平增加,在病脑发病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FN-γ、VEGF、IL-10及IL-12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IFN-γ、VEGF、IL-10及IL-1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化疗前AL患者的VEGF、IL-10、IFN-γ和IL-12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L患者的VEGF、IL-10、IFN-γ和IL-12活性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变化情况:长期缓解组>中期缓解组>短期缓解组。结论 IFN-γ、VEGF、IL-10及IL-12参与AL发病,VEGF、IL-10、IFN-γ和IL-12的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AL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 A、V T P/V T L P、T A V 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 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最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 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Fas、TNFa水平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Fas和TNFa水平及其意义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Fas,用放免法测定TNFa水平 ,共 6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ALL2 5例 ,ANLL37例。结果显示 :ALL和ANLL患者sFa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CR患者其水平明显降低 ,PR和NR患者其血清sFas仍处于高水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TNFa变化与sFas相似 ,治疗前明显增高 ,并随治疗后CR而降低 ,但与sFas无直线相关。提示治疗前测定血清sFas和TNFa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动态监测二者变化有助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而探讨VEGF对APL发病机制的作用和预后价值.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测定了22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同时以15例健康成人作对照,观察其与APL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22例APL患者中,14例初发未治患者的血清VEGF平均水平(82.93±23.8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34±5.87)pg/mL(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VEGF平均水平(20.00±4.38)PS/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72.13 4-23.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初治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21,P<0.01),与年龄、性别、APL亚型、近期疗效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 ①APL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可能主要来自白血病细胞.反映APL患者体内肿瘤负荷,与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有关;②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清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VEGF),探讨sVEGF 与NSCLC患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NSCLC患者和20例健康正常人的s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的sVEGF水平(156.3±17.2)pg/mL 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46.6±19.3)pg/mL(P=0.0000)。sVEGF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初复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sVEGF 表达明显高于腺癌(P=0.0297),有远处转移NSCLC患者的sVEGF含量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的(P=0.000?0)。sVEGF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密切相关(r=0.524,0.634及0.728)。放疗前、结束时和放疗后SD+PD组sVEGF水平分别高于CR+PR组。结论 检测NSCLC患者的sVEGF水平,对评估肿瘤负荷、复发转移、疗效均为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细胞survivinmRNA表达及与疗效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2 8例初发ANLL患者和 6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survivinmRNA的表达。结果 :ANLL患者survivinmRNA表达阳性率 75 .0 % (2 1/ 2 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 2 / 6 (χ2 =3.919,P <0 .0 5 ) ;survivinmRNA表达阴性的ANLL患者接受 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缓解 (BMR)率高于阳性者 (83.3%vs 2 5 .0 % ,P =0 .0 2 3)。结论 :survivin基因在ANLL细胞高表达 ,可能是ANLL患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联合化疗缓解成人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含T药物治疗方案联合化疗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29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混合型白血病3例,选择治疗前条件类同、应用常规化疗方案的配对病例作为对照。实验组给予T+A、V+T+P/V+T+L+P、T+A+V+P(A:阿糖胞苷、V:长春新碱、P:强的松、L: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化疗。结果 实验组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vs 44.44%,P=0.031)。实验组的骨髓抑制重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最低值、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和感染发生率在两组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3、0.049和0.012)。结论 含吡柔比星的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较常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NLL有更好的效果,但骨髓抑制明显,感染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