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2009年6月74例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CT影像学检查,对比X线和CT影像两种表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中X线平片显示52个空洞,CT显示113个;X 线显示空洞引起肺内支气管播散11例,CT显示24例;X线平片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47例,CT 显示72例;X线显示结核空洞外侧胸膜增厚5例,CT显示10例;X线无1例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CT显示纵隔内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4例,少量胸腔积液6例.统计学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作用大,其诊断肺结核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误诊肺结核的原因及CT表现,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诊断排除肺结核,后经CT和结核菌素试验证实为肺结核,总结30例误诊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肺叶病灶12例,占40%;早期粟粒陛肺结核4例,占13.33%;早期肺结核6例,占20%;下叶基底节段病灶7例,占23.33%;肺内隐匿部位病灶1例,占3.33%。CT诊断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播散、纵隔淋巴结肿大、纵膈淋巴结钙化、支气管播散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结论: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在X线胸片诊断不明确时及时进行CT复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典型X线、CT的影像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癌的影像诊断.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的病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灶的范围、形态、大小等影像特征,并对其诊断要点评价.结果:本组肺癌患者的X线征像表现为结节状干酪性病灶;类似结核球形病灶;不典型索条状影;斑片状阴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部分空洞内伴有液平面.CT表现为片状坏死性高密度阴影,周围伴有小结节影;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空洞内伴有或不伴有液平面,部分有钙化;孤立的球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增强扫描均出现不明显强化,部分为均匀强化.结论: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复杂,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肺癌的必要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更加准确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胸片和病灶体层检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对结核及糖尿病进行动态观察,并与35例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例进行影像学对照。结果:35例糖尿病肺结核的病灶以双上肺野分布的29例(29/35),病灶形态呈大片融合或斑块的有30例(30/35),本组病例中发现空洞的有26例(26/35),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的23例(23/26),支气管播散多见。血糖控制后,病灶大多好转。结论:糖尿病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有其特点,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影像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已经证实确诊的21例周围型肺癌病例的X线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发生于右上肺叶11例,左上肺叶5例,右下肺叶4例,左下肺叶1例;其中实性结节型20例,斑片型1例,合并空洞5例,纵隔淋巴肿大7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是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1例肺结核患者行X线电视透视(电透)、胸片和常规肺部螺旋CT扫描。结果91例中,斑片结节影15例,多发斑片、索条影54例,肺实变18例(其中12例病变内见“支气管气相”),伴空洞18例,伴支气管播散5例,伴两肺弥漫粟粒状阴影4例,伴胸膜改变14例,伴肺癌2例,伴细菌性感染5例。结论X线胸片是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电透对弥漫粟粒状阴影表现阴性,前后无法对比,辐射量大,应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7.
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与胸部CT影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与胸部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型、胸部CT影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累及肺叶范围广、面积大,其肺部病灶形态均可见斑片影、结节灶、纤维增殖灶,同时合并多个厚壁空洞;阴虚火旺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多见单个厚壁空洞。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胸部CT影像具有相关性,为量化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诸多CT表现规律及其征象群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大连市结核病医院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间连续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137例,涂阳肺结核134例,分别进行CT扫描,观察两组不同CT表现规律及征象群的分类.结果:本组诸多CT表现可分为5种征象群:即播散进展型、支气管型、间质型、肺实变型和自限倾向型.在涂阴和涂阳肺结核分别占53.7%、10.3%、0.7%、1.5%、34.3%和67.9%、3.0%、13.4%、11.2%、4.5%(p<0.05).前四型在活动性肺结核中大多检出3种以上活动性CT征象(90.2%),而自限倾向型仅9.8%检出多种活动性征象.结论:肺结核的CT征象群分型有助于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 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影像学表现.对比普通X线检查、CT平扫的差异.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清晰的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部位,阳性率95.12%,高于普通X线透视、CT平扫.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普通X检查对多数肺结核可以达到诊断目的,而CT对普通X线难以发现的病灶则显示清晰,这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28例,女72例,年龄16~68岁,平均3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46年。 CT全身扫描机采用,层厚10mm,层间10mm。两项检查不超过2周。普通X线摄胸正位平片。其中,Ⅲ型肺结核137例、Ⅵ型52例、Ⅰ型1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尘肺与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肺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尘肺与50例肺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将其各自的X线片及螺旋CT表现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作出评价。结果:X线片表现上尘肺空洞较少见,以厚壁为主,洞腔较小,肺结核X线片的空洞则洞壁较薄,内壁光滑,且空洞大小不一,其周围常出现卫星病灶;螺旋CT表现上:50例尘肺中,结节均匀分布7例(14%),大小一致21例(42%),密度均匀5例(10%),毛玻璃征4例(8%),50例肺结核中,结节均匀分布40例(80%),大小一致36例(72%),密度均匀36例(72%)以及毛玻璃征37例(74%)。二者在结节分布、结节大小、密度均匀性及伴毛玻璃征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尘肺与肺结核X线片上空洞的大小及形态各有特点,螺旋CT上结节的分布、大小、均匀度以及密度等表现明显不同,这些特点为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将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胸片和病灶体层检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对结核及糖尿病进行动态观察;并将35例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糖尿病肺结核的病灶分布在双上肺野的有29例(29/35),病灶形态呈大片融合或斑块的有30例(30/35),发现空洞的有26例(26/35),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的有23例(23/26),支气管播散多见。控制血糖后,病灶大多好转。结论:糖尿病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上具有特异性,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的探讨及分析,提高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信宜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60例不典型肺结核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不同类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诊断情况,分析CT影像诊断特点。结果:60例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1)结节或肿块型30例。(2)节段或肺叶实变型13例。(3)空洞型7例。(4)纵膈淋巴结肿大型3例。(5)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6)间质改变为主2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影像表现较为复杂,特征较多,影像诊断医师在对不典型肺结核进行分析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疾病诊断,还应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进一步确认,并对病灶进行动态观察,以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若无法确诊,应尽早对其病变组织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006例肺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及X线cT表现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肺结核的防治水平。材料与方法:对近6年收治的各型肺结核1006例的胸部x线平片及x线CT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细人群结核病的x线表现分五型:①病灶周围炎型。②小叶浸润或段性浸润型。③干酪性肺炎空洞形成型。④陈旧性病灶、纤维化、硬结灶型。(5)渗出性胸膜炎型及陈旧性胸膜炎型。结论:散发或小范围隐匿流行是该组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灶周围炎型是初染肺结核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77例经过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继发性肺结核CT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继发性肺结核中:浸润型肺结核61例﹙其中局灶型肺结核14例,结核球28例,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形成17例,干酪性肺炎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6例。结论 CT能真实反映肺内病灶部位、形态、密度、大小、数目及边缘情况,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继发性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肺结核X线表现。方法选择53例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予降血糖治疗,疗程2个月。X线下观察2组肺结核病灶情况。结果观察组范围累加大于1个肺野、双上中肺野分布、双上中下肺野分布、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及其他叶段分布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大片状和块状影、支气管播散、空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小斑片状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空洞愈合46例(92%),观察组38例(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并肺结核X线表现与单纯肺结核表现不同,对不同血糖浓度、不同肺部病灶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中医辨证证型与X线影像及痰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中医辨证证型与X线影像及痰菌检查的关系。方法将68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肺阴亏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分析各证型与胸部X线征象和痰中抗酸杆菌的关系。结果688例患者中肺阴亏虚型404例(58.7%),X线影像以小范围的增殖、渗出灶为主;阴虚火旺型204例(29.7%),X线影像见病灶扩大,干酪样病灶和空洞性病灶较其他类型多见;气阴两虚型67例(9.7%),X线示广泛纤维化样病灶发生率较高(47.3%);阴阳两虚型13例(1.9%),见于疾病晚期,肺组织损伤严重者。4型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依次是(19.2%,63.1%,13.5%,3.9%),各证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结核中医辨证证型与X线影像及痰中抗酸杆菌存在一定的关系,X线胸片和痰菌检查对肺结核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内支气管囊肿X线、CT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支气管囊肿的X线、CT征象,对误诊的疾病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误诊为肺结核7例,肺囊肿伴曲菌感染漏误诊2例,肺囊肿癌变漏误诊1例,误诊为肺癌2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2例,误诊转移瘤1例。结论肺内支气管囊肿具有较多非典型的影像特征,应仔细全面分析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病史,注意与类似征象的疾病鉴别是避免术前影像误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内多发结节性病变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肺内多发结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本院自2001年至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验证的病例86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及CT表现。结果当结节直径在3~5mm时,以肺炎肺结核肺转移瘤肺泡癌为多见,1~2mm时,以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转移瘤多见。肺内多发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根据结节的分布。诊断时首先观察胸膜下有无结节。小气道结节具主要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播散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非小气道结节见于过敏生肺炎等。胸膜下有结节则可分为结节随机分布和沿淋巴管周围分布。随机分布结节见于血性肺较多瘤、粟粒性肺结核和细支气管肺泡癌.淋巴管周分布:主要见于癌性淋巴管及矽肺。结论 X线结合CT在肺内多发结节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是采取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评价和分析肺结核的临床X线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我所628例痰菌阳性的初治肺结核病例临床资料及其X线影像。结果痰菌阳性初治肺结核病人病灶可侵犯两肺中的所有肺叶的全部肺段,X线表现呈多样性,包括渗出性、增殖性、十酪性、形成空洞、纤维化、钙化等。结论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放射和临床医师对结核病的诊断水平,是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取得成效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