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肝博士》2005,(6):26-27
“免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说“这几天没休息好,免疫力下降,感冒了”,等等。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免疫力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的确,免疫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想象机体没有免疫力会是怎样甲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如果没有免疫机制的保护,这些微生物就会肆无忌惮地侵袭机体而致病。并且,  相似文献   

2.
二种纯系小鼠动物模型应用于布鲁氏菌病传染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细菌学、血清学、细胞免疫学及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较系统地应用牛、羊和猪布鲁氏菌毒种建立二个纯系小鼠(BALB/c及C57/BL)布鲁氏菌病动物模型。发现BALB/c感染布鲁氏菌的过程较明显,尤其用牛种544A皮下感染时更为明显,表明BALB/c小鼠可作为慢性感染动物模型。抗体形成细胞(PFC)的动态观察表明,三种布鲁氏菌对小鼠PFC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羊种布鲁氏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用布氏菌素进行皮内变态反应的观察发现,BALB/c小鼠对布氏菌素的皮内变态反应不敏感;而C57/BL小鼠则较为敏感,但在感染后第45天左右有一免疫抑制阶段。本研究为国内外广泛利用纯系小鼠作为布鲁氏菌传染免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顾江宁 《宁夏医学杂志》1990,12(2):77-78,71
采用PPD检测结核病人血清中结核抗体对点免疫法(DIBA)中影响因素做了探讨,结果表明用PH9.6碳酸盐缓冲液作包被液和包被的抗原经冷热处理后所显示的结果优于其它对比条件,选用包被的PPD最佳浓度为0.185mg/ml;1:2的小牛血清封闭效果较好;在加样中翻板法较优;底物液中显色的最佳时间是15分钟。了解DIBA法中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种免疫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迄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IL-2活性、IL-2R表达及T细胞亚群可明显变化[1-2]。然而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观察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IL-2活性、IL-2R表达及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影响因素。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33~69岁,均经病理或临床确诊。其中AFP(+)23例,AFP(-)13例;HBsAg(+)25例,HBsAg(-)11例;AFP(+)伴HBsAg(+)14例;肿…  相似文献   

7.
(一)肺结核的传染机制结核病是全身传染病,其中肺结核最多,占90%左右.必须存在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或条件,才能构成结核病的传染或发病.  相似文献   

8.
乙肝疫苗(HepB)自问世以来,对控制乙型肝炎(乙肝)的传播起到特异性的预防作用,对控制与乙肝有关的肝硬化、肝癌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影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的因素较多,并不是所有的受种者都能产生抗-HBs,如机体的个体差异、疫苗的冷链管理、接种部位、接种人员的操作技术是否规范以及遗传等因素,对抗-HBs阳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杨晓萍 《中外医疗》2014,33(1):183-184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来获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获得较高的重复性,精准性以及可比较性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方法笔者主要通过结合该院2012年年初至年末开展的临床免疫检验质控的活动实例的方法进行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解决对策的探讨。结果针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而研究出具体的措施之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获得了质量非常高的检验结果。结论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只有规范好免疫质控行为规范,采取科学标准化方法进行免疫质控才能有效避免各种人为非人为的影响因素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在知情同意下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询问调查;对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采集血样检测狂犬病IgG抗体。结果共调查288人,男性137人,女性151人,平均年龄(33.83±18.07)岁;抗体阳转率为68.75%;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有年龄、既往是否有狂犬病疫苗注射史和本次注射疫苗种类。结论年龄越小、既往注射过狂犬病疫苗和注射国产疫苗更容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11.
舰艇环境中有害因子可对机体产生免疫应激作用,引起T细胞激活、增殖、核到合成迅速增加,参与能量代谢和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需求也相应增加,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核苷酸作为应激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免疫应激状态下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已被大量实验证实,且已应用于临床。故补充外源性核苷酸及相应的核苷酸合成前体物质,对提高舰艇艇员的免疫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免疫预防的"提供方"、"接受方"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现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改善我国目前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保证我国免疫预防事业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常住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PPS)随机抽样法开展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2岁流动儿童150名,3~6岁留守儿童300名、常住儿童300名,接种记录按卫生部标准进行统计。结果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常住儿童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分别为60%8、9.7%9、8.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母亲职业和文化程度、胎次和接种点距离是影响儿童接种及时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儿童,影响接种率及时性的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儿童照顾者对疫苗接种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掌握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技能的意义,学生对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影响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的因素和应采取的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正>现在,有人认为扁桃体没有用,还经常发炎,就把它割了;有人在做手术时,顺便将阑尾割掉了,认为这样可以预防阑尾炎。岂不知,扁桃体、阑尾等都是由免疫细胞充塞而成的,能够抵抗各类的感染。免疫细胞是肌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肌体中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免疫器官,是指不和外界相通的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淋巴系统,以及和外界相通的呼吸道、胃肠道和生殖泌尿系的淋巴系统。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为:骨髓:生产各类血细胞。从骨髓里产生的细胞会被送到胸腺中。胸腺:它像一个训练营,儿童时期,没有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28例,统计分析其人群分布、疾病类型及发病季节等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法,加强呼吸道传染疾病控制。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季节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仅少数患者可正确了解掌握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措施、传播形式和途径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8岁以下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冬春季节为高发期,针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治疗工作,从而减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普洱县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接种率统计分析。结果:普洱县2002—20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化后的接种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普洱县2002-2005年乙肝疫苗专项报表的数据进行05年乙肝疫苗三针(HepB3)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2.35%、81.52%、92.92%、95.97%,全县HepB3全程平均接种率为85.43%。2002年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为0,2003—2005年HepB,及时接种率分别为16.29%、28.63%、60.87%,全县HepB。及时平均接种率为35.14%。且经卡方检验,2002年与2005年HepB1全程接种率和2003年与2005年HepB。及时接种率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epB3全程平均接种率最高的是宁洱镇,为97.04%;最低的是凤阳乡,为68.66%;其中,2005年HepB1及时接种率最高的是宁洱镇,为89.18%,最低的是勐先乡,为27.04%。结论:普洱县HepB3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自纳入儿童免疫规化后逐年提高.达到项目进度要求目标,但各乡镇间HepB3和HepB1的接种率存在很大差距。我县交通、通信、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影响HepB3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的重要因素,同时,提高农村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落实医院分娩儿童的HepB1及时接种,是提高新生儿HepB1接种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保德县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该县人口密度大、人群流动频繁的县城所在地东关镇作为抽样调查现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计划免疫知信行调查. 结果 流动儿童接种率(53.97%)低于常住儿童接种率(9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01),流动儿童监护人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27±9.53,低于常住儿童监护人平均得分20.19±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流动儿童监护人职业以个体务工(48.7%)和经商(29.8%)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49.2%)和高中(21.2%)为主.来源地越远、监护人文化程度越低、个体务工是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的危险因素,免疫相关知识得分越高、计划免疫态度积极是促进儿童免疫接种的因素. 结论 该县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儿童计划免疫认识不足,主动性不高,需要开展计划免疫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