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补充,更是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的必要手段。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脊柱病变的诊断以后,对LDH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以较好的观察软组织病变,大大突破了以往X线、CT及造影在LDH病变诊断中的局限,给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带来了飞跃性的发展。现就MRI在LDH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CT分型腰椎间盘突出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资料和临床表现。结果(1)最常见单间盘突出(63.6%)和两间盘突出(31.4%);其中L4-5椎间盘(60.5%)和L5S1,椎间盘(31.9%)突出最常见。(2)CT分型最常见的是后外侧型(41.6%)和中央型突出(22.7%),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腰痛伴下肢痛(48.6%)和单纯下肢痛(32.1%)。结论CT分型与临床表现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结合二者分析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得到缓解,中医疗法和西医非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较佳[1]。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与磁共振的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5.
6.
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操作方法,探讨手术适应症,分析临床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在腰椎间盘镜下完成突出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果:本组80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疗效评定:优65例,良8例,可4例,差3例。结论: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损伤小、出血少的微创手术。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其内部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而产生的症状[1]。其常用的保守疗法为机械牵引或牵引加中医手法,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疗效良好[2,3]。笔者就青岛市骨伤医院5年间椎...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MRI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报道10例均经手术证实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MRI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9例患为单一椎间盘突出,且均位于L4/5,1例患为L4/5,L5/S1间盘突出。全部患均为正后方突出。X线平片均为阴性。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相对较轻,X线平片多无阳性发现,常导致延诊,而RI可获得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分为幼稚型、成熟型、中央型3型,并分别施以不同手法治疗,收效各异,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0例,男380例,女300例;年龄18~30岁95例,31~40岁320例,41~50岁215例,51~72岁50例;病程在1个月以内90例,2~6个月460例,7个月~1年85例,1年以上者45例。有明显外伤者350例,无明显外伤史330例。其中幼稚型280例,成熟型350例,中央型50例。治愈时间最短15d,最长3个月,平…  相似文献   

10.
儿童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洪生  杨少华 《华夏医学》2002,15(2):212-2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成人腰腿痛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文献报道在骨科门诊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占 1 8.2 % [1 ]。随着诊断技术及 CT和 MRI的应用 ,对少年儿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逐渐增高 ,笔者将 1 996~ 2 0 0 1年收治的儿童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1 0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0例中 ,男 7例 ,女 3例。其中 8岁 1例 ,1 2岁 1例 ,1 3岁1例 ,1 5岁 2例 ,1 6岁 2例 ,1 7岁 3例 ;有外伤史 8例 ,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8例 ;伴跛行 5例。单纯腰痛 2例。下肢皮肤相应部位浅感觉减退的 6例 ,臀肌萎缩 2例。 L aseque征 30~ 45度 4例 ,…  相似文献   

11.
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64例的CT直接征象表现:椎间盘呈软组织呈半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局限突出于椎间盘边缘,突出方向多为中央型和外侧型。间接征象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螺旋CT显示中央型18例,旁侧型24例,椎间孔型22例,其中旁侧型与椎间孔型发病率相近。结论螺旋CT扫描已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医生综合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通过螺旋CT扫描可以大大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 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 CT 所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 L4-5、L5~S1两个节段,根据表现主要为中央型。结论:CT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方法:脊髓造影44例,手术探查椎间隙55个;CT检查90例,手术探查椎间隙134个;MRI检查100例,手术探查椎间隙136个,分别计算各种检查与手术探查符合率。结果:脊髓造影符合率81.8%(45/55),CT检查符合率88%(118/134),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率94.9%(129/136)。结论: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率高,且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适宜观察脊髓改变,对有条件者应尽量作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CT、MRI影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均经病理学确诊,均采用CT、MRI检查,对比CT、MRI影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特征.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MRI诊断总符合率为94.67%明显高于CT诊断总符合率为81.33%,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明显作用,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在临床中通常采用CT、MRI联合使用方法,以便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MRI或CT检查特征及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随访11.4个月。优216例,良17例,可0例,差3例,优良率为98.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MRI检查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及手术的适应证,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表现较青少年复杂,治疗上也有不同。现报告我院1992~2002年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就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晓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70-4172
目的比较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的97例LDH患者,其中非破裂型LDH 58例,破裂型LDH(RLDH)39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LDH检出率、LDH征象检出率及对不同类型LDH征象检出率。结果 CT、MRI对LDH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积气、钙化的检出率均较C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对脊髓变性、硬脊膜受压、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对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非破裂型LDH巨大突出、髓核异位、边界模糊、后缘锐角的检出率均低于R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对非破裂型LDH低信号带、髓核异位、椎间盘变性、后缘不规则的检出率均低于R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MRI均可有效分辨LDH与RLDH,CT有利于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密度、形态,MRI有利于显示椎管内结构,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做到精确定位诊断,明确病变节段及间盘突出位置,同时根据是否有明确下腰痛的症状及动力位X光片的改变等情况判断是否合并腰椎不稳定。常规腰椎间盘手术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定的患者,除了做间盘摘除和椎板减压外,还进行邻近节段的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结果 42例患者得到随访,JOA评分明显提高。合并不稳定的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使命良好。出现断钉、硬膜破裂、神经牵拉伤、间盘突出复发、邻近节段间盘突出等并发症,经处理效果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做到精确定位诊断,同时判断是否合并腰椎不稳定。常规腰椎间盘手术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合并椎间不稳定需要进行内固定和植骨。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以L4-5和L5、S1间盘突出最常见。其分型方法较多且不统一,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笔者总结了120例经临床、手术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CT资料,分析其CT分型及表现,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多需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评价除患者症状和体征外,磁共振(MRI)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MRI改变以6个月为界限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并在手术累及的椎旁肌、椎板和黄韧带、硬膜、髓核和纤维环、软骨终板、腰椎间隙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MRI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