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蒜素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延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作为心肌细胞受损指标。观察终浓度分别为5、10、20、50μg/m1的大蒜素预处理以及预处理12、24、36h后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并观察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s)抑制剂PD 98059对大蒜素预处理的作用。结果:大蒜素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漏出和MDA生成。其中20μg/m1浓度作用较强。大蒜素预处理12h后即产生延迟保护作用,24h最强,36h消失。H—7、PD 98059能够完全清除大蒜素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PKC及MAPKs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38MAPK(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是否参与去甲肾上腺素(NE)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分别应用去甲肾上腺素、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心脏,24h后对心脏进行缺血再灌注,观察此时心肌梗塞范围、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E预处理后即刻、10 min、15 min、30 min时p~(38)磷酸化水平。结果 NE预处理明显缩小心梗范围,减轻血浆LDH活性升高程度(P<0.01 vs I/R)。p38磷酸化在NE预处理后即刻稍微增高,10min轻度升高,15min达到高峰,30min开始下降。用SB203580可明显抑制p38磷酸化,而心梗范围、血浆LDH活性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似(P>0.05)。结论 ①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24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②p38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后p38短暂而快速的激活可能是药物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IPC).除病理组织学变化外,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中不同灌注时间的PKC和HSP70的变化.结果 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IPC组均低于IR组(P<0.05),而IPC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KC的表达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并且在再灌注2 h和6 h时,IP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P<0.05);HSP70的表达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并且在再灌注2 h和6 h时,在IP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PKC的激活以及与HSP70的诱导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额叶大脑皮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实验分行为学加脑梗死灶体积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2轮进行,每轮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异氟醚预处理组(n=8)。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阻断前脑血供2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醚预处理组于缺血前1.5 h经半密闭的吸入箱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1.5%),持续1 h。再灌注24 h后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法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测定额叶大脑皮质PKC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增加;缺血再灌注组额叶大脑皮质PKCγ表达减少,异氟醚预处理组额叶大脑皮质PKCγ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氟醚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梗死体积减少而额叶大脑皮质PKCγ表达增多(P均〈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可能是通过上调额叶大脑皮质PKCγ蛋白表达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即心肌遭受反复短暂缺血后 ,可以在后续的长期缺血中得到保护 ,减少梗塞面积 ,减轻缺血损伤。短暂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内源性物质如腺苷、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等释放增加 ,而这些物质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而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 ,叫药物性预处理。蛋白激酶C (proteinkinaseC ,PKC)是信息传导通路中重要的酶。近来的研究表明 ,多种物质诱导IPC作用与PKC密切相关。Hu等[1] 对离体大鼠灌流心脏作 2次 5min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和腺苷(Ade)、二氮嗪(Dia)药物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IR)组;(3)预处理10 min组(IP 10):缺血10min后复流10min,重复3次;(4)预处理5min组(IP5):缺血5min、复流5min,重复3次;(5)Ade预处理组;(6)Dia预处理组。对照组不作缺血处理,其余各组双后肢持续缺血4h,分别于再灌注2、24h检测胫前肌的单收缩、强直收缩力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结果 (1)5及Ade组在再灌注2h及24h较IR组的胫前肌单收缩力显著增加,而与对照组接近。(2)IP10组在再灌注2h时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在24h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弱于Ade及IP5组。(3)Dia组腔前肌的单收缩及强直收缩力在再灌注2h时较IR组降低,而在24h单收缩力显著升高,各预处理组对胫前肌的强直收缩力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P5、IP10及Ade组在再灌注2和24h时,而Dia组只在再灌注24h时血清CPK显著低于IR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腺苷对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Dia有延迟保护作用;IP5的作用优于IP10组;腺苷预处理可以取得与缺血预处理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蛋白激酶C在兔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兔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 5 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 5组。假手术组 (S)、缺血 /再灌注组 (I/R)、缺血预处理组 (IPC)、多粘菌素B组 (PMB)和缺血预处理加多粘菌素B组 (IPC +PMB)。实验末测血浆SOD活力和MDA含量 ,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 ,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I/R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SOD活力下降 ,MDA含量、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增加 (P均 <0 .0 1)。IPC组与I/R组相比 ,SOD活力增加 ,MDA含量、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下降 (P均 <0 .0 1)。I/R组、PMB组及IPC +PMB组之间的检测指标对比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②电镜显示I/R组、PMB组及IPC +PMB组均有明显的肺超微结构损伤 ,而IPC组损伤不明显。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且可被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取消 ,提示PKC参与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腺苷、三氮嗪及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和腺苷(Ade),二氮嗪(Dia)药物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IR)组;(3)预处理10min组(IP10);缺血10min后复流10min。重复3次;(4)预处理5min组(IP5);缺血5min,复流5min,重复3次;(5)Ade预处理组;(6)Dia预处理组,对照组不作缺血处理,其余各组双后肢持续缺血4h,分别于再灌注2、24h检测胫前肌的单收缩,强直收缩力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结果 (1)IP5及Ade组在再灌注2h及24h较IR组的胫前肌单收缩力显著增加,而与对照组接近,(2)IP10组在再灌注2h时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在24h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弱于Ade及IP5组。(3)Dia组胫前肌的单收缩及强直收缩力在再灌注2h时较IR组降低,而在24h单收缩力显著升高,各预处理组对胫前肌的强直收缩力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P5,IP10及Ade组在再灌注2和24h时,而Dia组只在再灌注24h时血清CPK显著低于IR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腺苷对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Dia有延迟保护作用;IP5的作用优于IP10组;腺苷预处理可以取得与缺血预处理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器官交叉预处理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肾脏反复缺血预处理的方法,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上,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H7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肾脏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蛋白、乳酸脱氢酶、组织蛋白酶D的漏出和丙二醛的产生(P<001)。蛋白激酶(PKC)抑制剂H7完全取消了上述保护作用。结论肾脏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PKC激话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8 6年Murry[1] 等提出“缺血预处理”这一概念 ,即 :心肌反复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之后对缺血状态产生适应。这种适应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 ,保护效应有能量消耗的降低和在缺血过程中细胞损伤状况的延迟。这一概念的提出 ,纠正了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反复短暂心肌缺血会造成累积性损伤 ,最终导致心肌梗塞的概念 ,并为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理探讨开辟了崭新的一页。心肌缺血预处理可分为三部分。①最初的触发 ,在缺血和再灌注的短时间内引起 ;②激活信息通路 ,由此激活一种后效应器 ;③诱导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 ,即在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小肠原位灌流的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PKC抑制剂PolymyxinB和H_7对缺血预处理(PC)的肠道组织及血管床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PC明显减轻了I/R后肠粘膜病理损伤、MDA产生、IDH漏出(P<0.01),并减少了肠道微血管壁对伊文思兰的渗出(P<0.01)。PolymyxinH和H_7完全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缺血预处理对I/R的小肠组织和血管床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涉及PK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潘明新  张翌  李爱辉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8):1188-1189,1193
目的 研究在肝脏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改变及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模型,应用PKC抑制剂、激动剂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通过检测PKC和P44/42MAPKs磷酸化水平、HSP70表达量等的变化,同时观察光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和PKC激动剂组的PKC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P〈0.01),P44/42MAPKs磷酸化水平、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肝细胞结构改变较小。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PKC抑制剂组相应的观察指标呈相反变化,PKC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MEK抑制剂组的P44/42MAPKs磷酸化激活显著减少,HSP70表达量降低,肝组织细胞结构出现较明显的改变。结论 体内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中,PKC激活对P44/42MAPKs通路激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KC对P44/42MAPKs起正性调控作用.HSP70表达受P44/42MAPKs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s fromMenispermum dauricum,PAMD)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细胞凋亡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用受试药物术前连续预处理模型大鼠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PAMD高、中、低剂量组,尼莫地平、银杏叶片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24,48,72 h大脑皮质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KB表达变化。结果: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大鼠大脑皮质PKB均被诱导表达,PAMD预处理7 d后,缺血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PKB表达明显升高。结论:PAMD能明显促进缺血脑损伤后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KB表达水平,从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在体小鼠冠状动脉阻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吗啡预处理 2 4h后 ,小鼠心肌缺血 4 5min ,再灌注 12 0min。用氯化三苯四唑 ( 2 ,3,5 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 ,TTC)染色确定梗死心肌范围。心肌梗死范围以梗死心肌 (IS)占缺血区心肌 (AAR)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并观察选择性iNOS抑制剂 (S methylthioureasulfate ,SMT)和iNOS基因敲除对吗啡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野生对照组IS/AAR为 4 3%± 5 % ,2 4h前给予吗啡可以使IS/AAR显著降低至 2 2 %± 4 % (P <0 0 5 )。吗啡预处理后再给予SMT可以取消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吗啡预处理对iNOS基因敲除小鼠完全没有心肌保护作用。结论 吗啡预处理具有晚期心肌保护作用。iNOS介导了吗啡预处理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缺血预处理对肢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给予兔后肢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预处理 ,然后于持续缺血 4h ,再灌注 1h后行股静脉穿刺 ,抽血检测血清肌磷酸激酶 (CPK)、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 ,并取腓肠肌病检。结果 :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肌细胞内酶释放减少 ,病理切片也发现骨骼肌坏死和梗塞灶减少 ,血清MDA含量下降 ,而SOD活力升高。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以影响体内的自由基代谢 ,对肢体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且这种保护作用与预处理次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翌  潘明新  高毅 《广东医学》2006,27(6):796-798
目的 研究在肝脏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protain kinase C,PKC)活性改变及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模型,应用PKC抑制剂、激动剂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抑制剂,通过检测PKC和P44/42MAPKs磷酸化水平、HSP70表达量等的变化,同时观察光镜下细胞形态学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和PKC激动剂组的PKC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P<0.01),P44/42MAPKs磷酸化水平、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肝细胞结构改变较小.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PKC抑制剂组相应的观察指标呈相反变化,PKC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MEK抑制剂组的P44/42MAPKs磷酸化激活显著减少,HSP70表达量降低,肝组织细胞结构出现较明显的改变.结论 体内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中,PKC激活对P44/42MAPKs通路激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KC对P44/42MAPKs起正性调控作用,HSP70表达受P44/42MAPKs调控.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缺血预处理对肢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给予兔后肢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预处理,然后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后行股静脉穿刺,抽血检测血清肌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COT)、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取腓肠肌病检。结果: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肌细胞内酶释放减少,病理切片也发现骨骼肌坏死和梗塞灶减少,血清MDA含量下降,而SOD活力升高。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影响体内的自由基代谢,对肢体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预处理次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迟相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是否存在耐受现象。[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0只分6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8只、缺血预处理组10只;分别间隔不同时间行3次预处理,末次预处理24 h后缺血再灌注,根据间隔时间分为IP 12、18、24和48 h 4组,每组各8只。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预处理组和4组间隔不同时间预处理组的心梗面积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IP 12 h组的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高于缺血预处理组(P〈0.05)。间隔12-24 h,心肌保护作用有增强趋势,而间隔24-48 h保护作用反而减弱,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间隔12-48 h的多次延迟相预处理并未产生耐受现象,最佳预处理的时间间隔可能在24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P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PDTC预处理组,每组再分为3h、6h、9h及12h四个时间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发大鼠SAP模型。PDTC预处理组在建立SAP模型前1h腹腔内注射PDTC。检测血清淀粉酶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透射电镜下SAP各组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核浓缩等现象。PDTC预处理组与相对应的SAP各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PDTC预处理各组大鼠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提示PDTC对SAP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预处理(PC)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用短暂缺氧进行预处理。结果预处理能提高A/R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MDA产生及LDH和蛋白质的漏出,激活心肌细胞PKC活性。PKC抑制剂完全阻断了PC的细胞保护作用。结论离体心肌细胞存在PC保护现象,其保护机理与PKC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