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运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86名临床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PSQI总分为5.63±4.12,有54.65%的精神科医护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22.09%的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差.精神科组PSQI睡眠效率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内科组.除入睡时间外,PSQI各成分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差,且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是互为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睡眠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精神科作为临床医学中一个学科,有其职业特殊性,如精神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思维和行为紊乱的精神病患者,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所从事的职业受到社会习俗的轻视等,所以精神科医护人员可能存在更多的睡眠问题。为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卫生改革不断推进,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发生多元化变化,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41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的SCL-90量表的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较国内常模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精神科医生的SCL-90量表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各因子分较精神科护士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精神科护士好;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团体调查的方法,对950名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一般状况、睡眠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共872名,该调查人群妇女PSQI平均得分为(5.67±3.61)分;以PSQI总分>7分作为判断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则有32.7%的妇女有睡眠质量问题;根据更年期妇女的睡眠质量状况将调查对象分为睡眠好、睡眠一般、睡眠差3个组,3组调查者间的SCL-90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性(r=0.470,P <0.05);影响妇女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躯体化,年龄与抑郁可能与妇女睡眠质量有关.结论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可能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引起精神科医护人员精神紧张和情绪烦躁郁闷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如重视医患沟通、改善工作环境与时间,加强继续教育和提供有效社会支持等,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精神科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缺乏理智行为的患者、并且要热心地给压力较大的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精神卫生知识,使其能运用心理卫生理论,以积极的姿态正确对待事物,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进行自我调整,增强了其心理应激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种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相对其他人群来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使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而精神科医生与护士相比较,可能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卫生知识较护士相对更专业,使精神科医生自我调解和适应能力比护士强,使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精神科护士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校研究生睡眠质量情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4名在校研究生进行睡眠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有7.8%的研究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6.7%和10.0%;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34.0%)、睡眠时间不足(24.6%),入睡慢(13.9)和自感睡眠质量不佳(11.1%).研究生中博士和硕士,男性和女性,已婚者与未婚者的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睡眠质量不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P<0.001),两两比较发现,睡眠越好,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P<0.05);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90总均分间有显著的相关(r=0.5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睡眠质量的心理症状因子主要为强迫和焦虑,这两个因素可解释PSQI总分变异的26.4%.结论心理因素对研究生的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团体调查的方法,对950名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一般状况、睡眠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共872名,该调查人群妇女PSQI平均得分为(5.67±3.61)分;以PSQI总分>7分作为判断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则有32.7%的妇女有睡眠质量问题;根据更年期妇女的睡眠质量状况将调查对象分为睡眠好、睡眠一般、睡眠差3个组,3组调查者间的SCL-90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性(r=0.470,P <0.05);影响妇女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躯体化,年龄与抑郁可能与妇女睡眠质量有关.结论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可能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高三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并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98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有睡眠障碍者18例(19.36%),各成分得分≥2分的发生率3.23%~27.96%,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SCL-90九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90总均分间有显著的相关(r=0.288)。结论:高三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存在问题,且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睡眠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玲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37-38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和睡眠质量 ,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 (D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 5 0例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组心理防御方式 (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因子和掩饰因子的因子分高 ,成熟防御因子分低 )和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相关分析发现 ,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PSQI的总分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较正常人低 ,睡眠质量差 ,二者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护士睡眠自适应能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军人睡眠自适应量表和中国军人睡眠质量量表对223名军队护士进行了测量。结果护士睡眠自适应水平中等偏低,平均分为2.81,低于理论中点分3分;睡眠质量除了与对睡眠的重视因子相关不显著外(相关系数为-0.027),与睡眠自适应总体水平及其5个因子的相关在0.18~0.56之间(P〈0.05);睡眠的积极暗示、睡眠的抗干扰力、睡眠的影响因素和对睡眠的重视4个因子能够显著预测军队护士的睡眠质量。结论通过认知模式干预,使护士形成与睡眠有关的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诊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初诊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型综合医院一线护士的睡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一线护士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一线护士300名,由专人对其进行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一些睡眠卫生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际收回问卷256份,有效问卷209份.对于怀疑失眠的问卷采取面对面的回访,根据CCMD-2-R中失眠症以及最新的失眠定义,最终确定护士实际失眠症患病率为27.3%,SAS评分达到焦虑状态者23.0%,SDS评分达到抑郁状态者31.1%.相关性分析显示,每周值夜班次数、做梦严重与否、SAS评分、SDS评分与匹斯堡总分存在正相关性.部分护士的睡眠卫生知识欠缺或习惯不正确.结论 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约1/3的一线护士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焦虑和抑郁状态,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9-22
目的探讨PEM/DDP对晚期非鳞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参麦注射液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晚期(Ⅲ~Ⅳ期)非鳞肺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接受常规生物学指标检查。研究组采用PEM/DDP化疗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次化疗第0~7天接受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使用PEM/DDP化疗,每3周重复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对心理状况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5.3±3.2)分、(35.3±3.2)分,研究组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23.2±3.1)分、(23.2±3.1)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治疗8周后PSQI评分分别为(8.2±1.3)分、(6.9±1.1)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M/DDP化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晚期非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有改善作用,可提高晚期非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白班和轮班护理睡眠质量状况,为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本医院26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白班组PSQI总分大于7分者13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0%,轮班组130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5.5%。两组人群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班护士比白班护士有较差的睡眠质量,需采取多种干扰措施来提高护士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14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根据PSQI总分值(PSQI≤5和PSQI>5)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同时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分、人体测量学指标、营养指标、生化测定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在年龄、男女比例、教育程度和种族上无明显差别;在每次超滤量、透析充分性上无明显差别,睡眠质量较好组(对照组)在营养状况的6个维度上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试验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可能是影响其营养状况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