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志毅  陆华文 《广东医学》2006,27(7):1040-104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57例297只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为61.95%,其次为混合性散光,占17.51%;复性近视散光,占15.49%。单纯远视散光4.71%。单纯近视散光0.34%。从弱视程度来看,轻度弱视155眼,占52.19%;中度弱视125眼,占42.09%,重度弱视17眼,占5.7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混合散光柱镜平均度数为(2.30±0.61)D。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6.00 D以及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3.00 D的复性远视散光容易引起重度弱视;球面镜度数在-6.00 D以上的复性近视散光亦容易引起重度弱视。  相似文献   

2.
儿童弱视一般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4种类型,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见,家长们务必重视。1.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两眼视力不好,经检查,除有屈光不正外,没有其他病变,但验光戴镜后视力仍差,无法达到正常,或者无法接近正常。所患屈光不正,可表现为远视、近视、远视散光、近视散光,或者既有远视又有近视的混合性散光。屈光度数多属于高度,远视度数一般高于300度,近视度数高于600度。2.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两眼虽屈光不正,但一眼度数高,视力不好,另一眼度数低,视力好,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如果配戴眼镜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性质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 147例259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近视性弱视组、远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远视性弱视总有效率86.5%,均高于混合散光性弱视83.3%和近视性弱视66.7%(P<0.01和P<0.05)。结论: 屈光不正的性质影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颜氏立体图对门诊的121例3~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治疗前后(6月)的对比分析,观察弱视程度的不同及屈光类型的不同对患儿立体视治疗前后的影响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近立体视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具有正常近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以散光性屈光不正为主,高度远视者近立体视较差,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近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疗效越好,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间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 、中度弱视较重度弱视立体视功能发育较好,治疗后预后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高度远视对视功能影响较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立体视发育预后较好.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散光型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好于高度远视组儿童(屈光参差除外),重度弱视有一部分视力提高后立体视仍未发育,在弱视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桂英 《右江医学》2004,32(3):249-25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力争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及时治疗 ,以促进视力发育。方法 对 2 48例 4~ 6岁儿童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 ,裸眼视力小于 4.9者 ,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 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 ,占 85 .13 % ,混合散光占 10 .3 8% ,近视占 4.48%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中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弱视构成比最大 ,占 74.6%。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 ,及时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的类型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2.5-14岁弱视儿童按年龄、类型及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弱视患儿之比为1:1;斜视性弱视占65.5%,屈光不正性弱视占2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2.0%;内、外斜视性弱视之比为2.3:1,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之比为1.9:1;各类弱视的屈兴状态为,远视及远视散光占79.1%.近视及近视散光占16.1%,混合性散光占4.1%,正视眼占0.69%.结论 儿童弱视的类型,年龄分布及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视力低常且排除器质性眼病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屈光不正年龄分布: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共检出屈光不正85例,3岁组50例(58.82%)、4岁组20例(23.53%)、5岁组10例(11.76%)、6岁组5例(5.88%);不同年龄的儿童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儿童混合散光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弱视分布特征: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弱视50例(50.00%),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4.00%)、屈光参差性弱视18例(36.00%)、斜视性弱视10例(20.00%),各年龄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屈光类型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远视性屈光不正52例(61.18%)、近视性屈光不正22例(25.88%),混合散光11例(12.94%);(4)屈光程度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轻度屈光不正者60例(70.59%),中度21例(24.71%),重度4例(4.71%)。 结论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屈光不正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程度主要为轻度,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正> 近两年来共检查1526例,其中男804例,女72例,男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5岁。本组共计3040眼。双眼1514例,单眼12例。一、屈光不正的类型近视多于远视,其比例为3.65:1。单纯近视显著多于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远视亦显著多于复性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均较其他屈光类型少见。二、屈光不正类型与年龄7岁以下儿童中远视多于近视;8~12岁近视有所增加;13~25岁近视显著增加,约占该期屈光不正的89.57%左右;26—39岁近视所占比例略有降低,但仍居多数;40岁以上则恰恰相反,远视又明显多于近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应用单纯性屈光矫正措施进行治疗,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共计70例(140只眼)作为研究资料,对患儿实施验光,戴镜矫正。结果在对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和一年之后,患儿的中度远视基本治愈几率最高,其次是高度远视与散视治疗的效果很好,混合型散光治愈率是最低的。结论对临床上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单纯性屈光矫正治疗,治疗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学龄期维吾尔族儿童视力、弱视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2156名6-12岁学龄期维吾尔族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视力低下者行检影验光后分析其屈光状态。结果弱视患病率为3.71%,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1.25%,男女之间弱视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检出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41.25%,屈光参差性弱视占42.50%,斜视性弱视占13.75%,形觉剥夺性弱视占2.50%。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中,远视占42.42%,近视占12.12%,混合散光占45.46%;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中,远视占35.29%,近视占47.07%,混合散光占17.64%。结论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形成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远视为多,而屈光参差性弱视以近视为多,且以单眼的中、高度近视多见,进一步证实我们的临床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眼科门诊接待的3-12岁1 000例儿童(2 000只眼)进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其屈光状态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最多,占658只眼(65.8%),远视296只眼(29.6%)混合散光46只眼(4.6%);其中学龄前近视眼29只(2.9%),学龄后近视眼629只(62.9%);学龄前远视眼128只(12.8%),学龄后远视眼168只(16.8%);学龄前混合散光眼25只(2.5%),学龄后混合散光眼21只(2.1%).结论 3~6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6-12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近视为主,随年龄增长近视人数增多及程度加深,弱视多发于远视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单眼弱视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发病情况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单眼弱视患者阿托品散瞳后进行各种相关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43例,占69.35%;斜视性弱视19例,占30.65%。其它屈光类型分布为复性远视散光33例,占53.23%;单纯远视18例,占29.32%;单纯远视散光8例,占12.90%;复性近视散光3例,占4.84%。结论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初诊年龄、屈光类型、验光检查方法、治疗方法、定期复查及家长孩子配合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的主要类型、程度、轴向的分布规律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门诊接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散瞳验光,并对其中477例831只眼的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8%,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13.8%,单纯远视散光9.0%,复性近视散光8.7%,单纯近视散光23%.学龄前儿童散光度多分布在0.50D-2.00D之间,占42.0%.散光轴向:顺散光占95.9%,逆规散光占2.4%和斜轴散光1.7%.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连市近年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和弱视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460例(920只眼),分析屈光状态分布、弱视发生状况,同时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0例儿童中弱视儿童267例(弱视眼434只,矫正视力正常眼100只),矫正视力正常儿童193例(矫正视力正常眼386只)。矫正视力正常眼中近视和远视的占比高于弱视眼(P <0.05);弱视眼中散光的占比高于矫正视力正常眼(P <0.05)。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为主,分别占65.85%和60.81%。弱视和矫正视力正常患儿年龄、出生时窒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挑食、每天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及读写姿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出生时窒息是发生弱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以散光为主,同时弱视发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禅城区张槎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眼屈光不正的特点。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小学校幼儿园22397名学生在自然瞳孔下(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用Canon RK-F1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屈光状态。用国际小数灯箱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低下儿生进行光学矫正。结果:①3~6岁组以远视为主,占80.23%,单纯远视比复性远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较多见,而混合散光少见,且男女各种屈光不正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5岁组以近视为主,单纯近视比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明显更多见,混合性散光仍较少。②3~6岁组屈光不正均以轻度为主。男女生各程度所占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7~15岁组屈光不正也以轻度为主,但男女生远近视程度存在差异。轻度近视男生组明显高于女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男女生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片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的7~15岁近视发生率较3~6岁近视发生率有明显的提高,而远视发生率相反,7~15岁比3~6岁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3~17岁儿童少年视力异常的屈光不正状态,便于尽早发现并进行矫正和治疗,以保证视力正常发育.方法 对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门诊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因视力异常而散瞳验光的3~17岁儿童1 786例眼的屈光不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岁组:远视眼814眼占86.32%;该组各类散光564眼(59.81%);7~17岁组:近视眼1 133眼占70.50%;各类散光648眼(40.32%),学龄前儿童散光患儿明显多于少儿组(P<0.01);屈光不正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7.95%.矫正视力7~17岁组明显优于3~6岁组(P<0.01).近视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随年龄增长视力异常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屈光不正程度均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屈光性弱视波前像差的特点,探讨波前像差在屈光性弱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83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经1%阿托品散瞳3d后进行检影验光,电脑验光、20d后复光,获得矫正视力,并行波前像差检查,观察各类高阶像差的分布,近视、远视及散光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弱视程度与高阶像差的关系。结果眼球总RMS(波前像差的均方根)值与屈光度呈正相关(P<0.05),随散光度的增加,高阶像差中的三叶散光、慧差、球差都增加(P<0.05)。结论像差随屈光度数的增大而增大,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高阶像差分析有助于了解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综合治疗前后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07—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行传统综合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者45例(82只眼),前瞻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并对治疗前后屈光动态按患者弱视程度、近视程度和疗效等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治疗后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高于治疗前(P〈0.05);球镜、等效球镜的年均变化为(0.49±1.09)D/年和(0.54±1.09)D/年;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1.00D以内(占91.5%)。(2)轻、中、重度弱视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轻、中、高度近视程度的弱视眼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疗效的弱视眼屈光度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综合治疗对近视性弱视患者近视屈光度增长影响甚微,重度弱视程度的患者屈光动态变化低于轻、中度弱视患者。  相似文献   

19.
张强 《中外医疗》2016,(18):36-38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1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总结其临床治疗措施。结果屈光不正轻度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中度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7%,重度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7.4%;远视眼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3%,近视眼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0.0%,散光眼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7.1%;轻度弱视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中度弱视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6%,重度弱视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8.7%;6岁以下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6岁以上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5%。结论对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患儿采取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