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肝息风止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滋养肝肾的治疗法则,应用天麻牛膝胶囊制剂治疗面肌痉挛61例,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治疗1~12个疗程,治愈33例(54.1%)、好转23例(37.7%)、无效5例(8.2%),总有效率91.8%。结论: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良好,且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2岁;病程最短一年,最。长七年。全部病例,均以面肌不自主、不规则抽搐、强烈痉挛为特征,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其中,肝气不疏型8例,证见脘腹胀满,舌质淡红,少苔,脉弦;肝热郁结型10例,证见目赤,口苦咽干,胁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肝阳上亢型6例,证见平素头晕目弦,耳鸣  相似文献   

3.
尹树国 《新中医》1993,25(10):28-28
以加减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46例,认为本病病因是肝阴亏虚,虚风内动或血虚生风,气血失常。治以熄风止痉,养血滋阴柔肝为法。结果:痊愈32例,显效8例,有效6例。  相似文献   

4.
孙秀萍  井辉明 《陕西中医》2011,32(2):166-167
目的:观察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天麻、白芍、僵蚕、白芷、钩藤、丹参、生牡蛎、全蝎、蜈蚣、甘草)联合针刺颧髎、太阳、阳白、鱼腰、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翳风、合谷治疗面肌痉挛3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痉之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局部和远端穴位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30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5-25
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卡马西平、抗胆碱能类药物、巴氯芬、氯硝安定、氟哌啶醇等,但疗效欠佳且有较多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嗜睡、眩晕、共济失调、无力等副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尝试将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用于面肌痉挛的治疗。作为γ-氨基丁酸(GBAB)的衍生物,加巴喷丁的化学分子结构与巴氯芬相似,故有人推测其治疗面肌痉挛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面肌痉挛系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无痛性的阵发性抽搐,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妇女多见。2010年以来应用天麻钩藤饮结合针灸治疗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学》面肌痉挛诊断标准[1],来自本院门诊。男10例,女20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3个月;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2治疗方法中药以补益肝肾、平肝熄风为法,方用天麻钩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不规则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目前临床尚无良方。笔者根据《内经》“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理,采用疏风通络之法,治愈顽固性面肌痉挛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针灸》1991,(36):15-16
  相似文献   

10.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本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0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眼周抽动29例,面部和口角抽动11例,颌部和耳后、头皮抽动2例。治疗取穴以阿是穴散刺,用细火针(针体直径约5mm),所刺穴位先用2.5%...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是指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而无神经系统的其他阳性体征者,因其发病原因不明,所以又称之为原发性的面肌痉挛。临证之时,尚有继发性、癔病性等面肌痉挛,当仔细分辨。本篇主要谈有关原发性面瘫的治疗体会。 1、辨证论治,以脾为主 面肌痉挛多由眼轮匝肌起始。按五轮学说,眼睑为肉轮,归属于脾。脾胃虚弱,血不养筋,虚而动风,眼睑瞤动。又脾主思维,思虑过度,耗损脾胃,中土受损,生血不足;又肝木横逆,侵侮脾土,脾胃虚劳,聚湿成痰,肝风内动,风痰阻络,均可致本  相似文献   

12.
13.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本组2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治疗穴位取患侧的四白、下关、颧、太阳、后溪(双)、足三里(双)。四白穴以45°角向下进针,深0.8~1寸,得气后加强刺激,使整个面部有较...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属于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等范畴[1]。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单纯服用中药、西药封闭或手术治疗均只一时缓解,且容易复发。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5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原因为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之后,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上扰面部;或由于心情不畅,肝气郁结致经脉阻滞不通,或肝郁化火,火邪上扰;或风寒湿邪客于少阳、阳明,经气运行不畅,筋脉收引而致面部肌肉拘急搐动;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血虚生风而致肌肉啁动。  相似文献   

15.
正面肌痉挛,又称为面肌抽搐。是以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疾病。以前认为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在发现年轻人发病也逐渐增多。女性较为常见。表现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面肌抽动,多限于一侧,两侧受累较少。起病多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口角、整个面肌扩展。精神紧张、疲劳时加重,睡眠时缓解或者消失。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美容针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患者38  相似文献   

16.
面肌痉挛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一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阵发性抽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大到口轮匝肌,甚至累及颈阔肌.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无疼痛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本病属祖国医学"面风"范围,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原因为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之后,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上扰面部而见面风.或由于心情不畅,肝失疏泻,当肝气郁结则经脉阻滞不通,或肝郁化火,火邪上扰均可见面风.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常始于眼轮匝肌 ,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 ,通常紧张、强光以及咀嚼可为激发症状的诱因。面肌痉挛属中医学“筋惕肉”范畴 ,属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又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拟就近 2 5年以来有关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报道作简单总结回顾 ,以期为进一步的针灸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临床治疗进展1.针刺(1)体针体针 ,即选取传统经穴 ,用毫针进行针刺的方法。于书庄等 [1 ] 运用手法激发 ,使经气由刺激点开始 ,沿着所激发的经络到达“病所”的针刺手法 ,配合辨证施…  相似文献   

18.
杜静华  陈雅民 《河北中医》2011,33(7):1089-109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面肌阵挛等,亦称原发性面肌抽搐,以示和其他疾病鉴别。本病病因不明,针刺治疗面肌痉挛至今缺少明确的诊断标准,仅全部患者肌电图100%可显示肌纤维震颤波及肌束震颤波,CT及脑电图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传伟 《河南中医》2002,22(5):56-57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疒契 疒从”范畴。在中医学里尚有“疒契 疒从”一证。疒契 疒从 即抽搐。《张氏医通·疒契 疒从》篇说 :“疒契 者 ,筋脉拘急也 ,疒从 者 ,筋脉弛纵也 ,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疒契 疒从 总论》中又说 :“疒契 者 ,蠕动引缩之谓 ,后人所谓抽掣 ,搐扌弱 ,古人所谓疒契 也。”面部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不同 ,面肌痉挛可有三部同时痉挛 ,眼、面、口 ;两部痉挛 ,眼、面 ,或面、口 ;或仅有眼部痉挛。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而又较为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 ,一直是众医家关注的问题。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 ,面肌痉挛发病多…  相似文献   

20.
远道取穴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道取穴治疗面肌痉挛(315300)慈溪市人民医院黄均文面肌痉挛是半侧面部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肌肉抽搐。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而又较难治愈的一种疾病。中医属于“筋惕肉目闰”。西医则认为是面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近10年来,本人采用远道取穴法对4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