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据估计目前热带国家盘尾丝虫(O.v.)感染者有2000万,该病是这些国家的主要致盲原因。对动物和人体感染O.v.后的免疫 病理学研究均表明宿主能产生针对虫体的抵抗力。作者研究了来自西部非洲盘尾丝虫病高发区隐性感染者(PI)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2.
苏丹南、北、东部等地区的盘尾丝虫病流行区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以前的研究证实,盘尾丝虫基因组中含有一 150 bp重复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O-150家族)。此重复序列可用于鉴别不同盘尾丝虫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本文作者对不同流行区的盘尾丝虫基因组中O-150家族进行研究,比较流行于苏丹东、西、南部疫源地的盘尾丝虫是否存在差别,并与非洲西部的盘尾丝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盘尾丝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皮肤及眼部。盘尾丝虫病是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治疗盘尾丝虫病仍常用海群生和苏拉明,但它们的治疗副作用很严重,其中包括引起眼部损伤。因此,作者对伊维菌素治疗盘尾丝虫病的副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致盲性为主要表现的盘尾丝虫病被广泛报道并已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 ,而以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盘尾丝虫病却很少有研究报道且未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作者报道了1 991~ 1 994年在乌干达西部Kigoyera区盘尾丝虫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在Kigoyera区随机选择因盘尾丝虫皮炎到医院就诊的 7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盘尾丝虫皮炎临床分类标准进行皮损定位、皮损临床分类及皮损严重性分级 ,运用改良的Murdoch氏皮肤评分系统计算中值 ,评价盘尾丝虫皮肤病的流行程度。结果表明 :在 72名盘尾丝虫患者中 ,多数患者出现较严重的盘尾丝虫皮损 ,皮肤结节中值…  相似文献   

5.
盘尾丝虫病即河盲症是由盘尾丝虫感染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 ,也是感染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有 1 2亿人属于高危人群 ,1 80 0万感染者 ,其中 2 70万感染者已失明。河盲症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每年大量的经费用于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不断出现的抗药现象加大了疾病防治的难度。治疗性药物能抑制和杀灭微丝蚴 ,但不能清除患者体内的成虫。要从根本上控制盘尾丝虫病 ,就必须引入有效的疫苗。然而 ,盘尾丝虫虫期复杂、抗原多样 ,又缺乏能提供各虫期不同抗原的动物宿主 ,使得其免疫学研究和疫苗研制困难重…  相似文献   

6.
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在热带、亚热带许多地区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有关丝虫病的自然史,或丝虫引起宿主的免疫机理的了解还甚少。本文将新近有关丝虫病免疫学的各方面知识和今后的研究工作要点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盘尾丝虫与犬恶丝虫抗原组分的同源程度。作者用体外培养的犬恶丝虫微丝蚴(mf)作成可溶性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并采用~(35)硫-蛋氨酸(~(35)S-met)标记的mf蛋白质,与一组获自危地马拉和利比里亚的盘尾丝虫病人血清(分别为18例和27例)及感染犬恶丝虫的狗血清(8例)进行免疫沉淀试验和放射自显影分析。正常人血清(N-HS)获自土著非洲人和北美洲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阐明了河盲症(即盘尾丝虫病 )的发病机制。盘尾丝虫病由盘尾丝虫引发 ,它可以释放出数百万能穿透人皮肤、进入人眼睛的幼虫。该小组认为 ,与盘尾丝虫共生的 Wolbachia菌是引发宿主免疫病理反应 ,导致严重的皮肤病和视觉障碍甚至最终失明的原因。由美、英、德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 ,通过向患有角膜炎实验鼠的角膜基质中直接注入盘尾丝虫提取物的方法 ,研究了盘尾丝虫病的发病机制。发现 ,用能损伤 Wol-bachia菌的强力四环素处理过的盘尾丝虫与正常及不影响 Wolbachia菌的盘尾丝虫相比 ,其角膜基质的厚度、浑浊度 (…  相似文献   

9.
盘尾丝虫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地区。一些学者观察到非洲和美洲盘尾丝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认为是两大洲媒介-寄生虫复杂关系的差异导致了盘尾丝虫生物学上的差别。Tada(1981)用醋酸-地衣红压片技术计算体核数可以鉴定不同种的微丝蚴,本文用该技术比较了尼日利亚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盘尾丝虫微丝蚴核的数目。从尼日利亚3例盘尾丝虫病人摘除的结节中获取微丝蚴,用冰醋酸-无水酒精(1:2)溶液固定,  相似文献   

10.
在蟹蚋(Simulium neavei)为传播媒介的盘尾丝虫病高发地区,为评估结节触诊率作为快速判断盘尾丝虫病患病率指标的可行性,在乌干达西部Kigoyera区的13个村检查了3268个居民。检查包括临床评估,WHO拟订的结节触诊检查法检查结节阳性率,皮片检查盘尾丝虫微丝蚴阳性率及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联合的重组盘尾丝虫诊断抗原检测了喀麦隆Sanaga流域盘尾丝虫病高、中、低3个流行村的人群感染情况,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受检者年龄>5岁,不包括任何有抗丝虫治疗史者。对照村选择离流行区50公里以外、无盘尾丝虫病流行的地区,受检者是从未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盘尾丝虫病和淋巴系统丝虫病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以蚋为媒介的盘尾丝虫病更为严重,可引起视力丧失。目前西非的沃尔特河流域及非洲、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都急待找到一种杀成虫的药物或长效胚胎抑制剂以控制盘尾丝虫病。本文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丝虫病科研工作组在药物研究方面的进展。一、临床研究主要包括现有药物使用方面的改进,新药试验以及用抗炎药物减轻治疗的反应。 (一)盘尾丝虫病经动物筛选鉴定的一些药物中,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甲苯咪唑  相似文献   

13.
盘尾丝虫是导致河盲症的病原体。在非洲和南美洲有两百万的盘尾丝虫感染者,该寄生虫是这些地区导致感染性失明的首要病原。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虫媒的控制及药物治疗杀灭微丝蚴,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办法。本研究尝试使用盘尾丝虫早期幼虫表达的几种重组蛋白抗原做疫苗以抵抗盘尾丝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丝虫可引起人体几种重要疾病 (如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 ) ,在动物体内则是犬恶丝虫病。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方法用以杀灭宿主体内所有虫体 ,但最近研究发现 :丝虫体内的Wolbachia能影响丝虫的生存繁殖 ,其分泌的毒素和部分代谢产物参与了丝虫病的发病机制。虽然抗生素治疗丝虫病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 ,其作用在马来丝虫 (成虫和微丝蚴 )的体外实验中也已得到证实 ,但仍有些问题有待解决 ;何种抗生素有此活性 ,作用剂量 ,持续时间 ,及其作用时期等。本实验则是针对以上问题设计的。终宿主 :沙鼠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传染源 :已感染的犬。丝虫…  相似文献   

15.
由于乙胺嗪白天激发试验可能会引起盘尾丝虫和罗阿丝虫病人的Mazzotti反应。因此,这一方法不能在同时有上述丝虫和夜现周期性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的非洲流行区中使用。现正在加纳海岸淋巴丝虫病的现场进行以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单用或合用治疗班氏丝虫病的试验。因此,作者决定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观察药物干预的白天激发试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少重度感染的盘尾丝虫病人用海群生治疗的第1周会发生明显的眩晕,曾以为是药物本身的副反应,但近来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微丝蚴进入脑脊液有关。在海群生的作用下,盘尾丝虫微丝蚴大量地从皮肤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并可以血液进入尿、唾液和腹腔液等,并可进入脑脊液。作者等用海群生治疗11例重度感染的盘尾丝虫病人,其中6例感染苏丹草原株盘尾丝虫,另5例感染喀麦隆森林株盘尾丝虫。前者于海群生治疗前先  相似文献   

17.
眼部丝虫病的发生主要起因于宿主对死的或将要死的盘尾丝虫的炎症反应。在角膜,这种反应表现为新血管的生成和角膜浑浊化。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丝虫性角膜炎,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通过新形成的血管网络向角膜移动的现象。但该病理过程的根本原因,即丝虫诱导角膜血管生成的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作者对盘尾丝虫激活相关分泌蛋白(Ov-ASP)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憎蚋(Simuliumdamnosum)体内的丝虫幼虫是盘尾丝虫。但近十多年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媒介蚋体内发现的许多丝虫可能不是盘尾丝虫。这种情况对早年根据媒介蚋的解剖来评定盘尾丝虫病的传播率提出了一些疑问。事实上在媒介体内正在发育的幼虫不可能全部被鉴定,第3期幼虫凭其形态仅能区分是否与盘尾丝虫相似,而不能鉴定虫种。近年来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盘尾丝虫病人的微丝蚴已取  相似文献   

19.
在厄瓜多示盘尾丝虫病流行区居民中有两种临床现象引起了作者对氯喹是否有抗盘尾丝虫作用的注意。首先,常用报导盘尾丝虫病人服用500mg氯喹后出现皮肤强烈的搔痒感,一般持续24小时而无任何皮肤病可见。这种症状只发现于美洲土著和黑人,给服60mg去氢可的松可抑制这种搔痒症。在服用氯喹的厄瓜多尔人中不曾有此报导。其次,服用氯喹与少受盘尾丝虫感染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如在盘尾丝虫病流行区的两个村庄中,A村居民每人每周服氯喹500mg,B村则无,结果A村居民盘尾丝虫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20.
应用照射减毒的幼虫疫苗已在多种丝虫病动物模型中获得成功。综合伴随免疫的论证和观察结果,选定感染期幼虫作为丝虫疫苗攻击的目标。盘尾丝虫病免疫预防是极难达到的目标,但其媒介控制和伊维菌素化疗的成功似表明,抗该病疫苗的发展并非必需。淋巴丝虫病媒介控制的难度、海群生化疗的副作用和淋巴丝虫动物宿主的严格性及其在媒介体内的无增殖性提示,发展抗淋巴丝虫病疫苗的需要与可能,但在人群中接种疫苗的可行性以及促进病理学变化的可能性尚待研究。本文扼要介绍了丝虫病的天然免疫,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丝虫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和靶免疫原的选择以及具有免疫预防潜能的克隆抗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