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资料收集自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心肺复苏患者,筛选其中心肺复苏成功的88例纳入本次研究,8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康复效果劣于观察组,该组以25.00%(11/44)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超观察组6.82%(3/44)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情况。方法:我院选取了92例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了两个小组,包括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各46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康复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护理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效果显著,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明显,可对患者预后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01月至2016年10月急诊抢救的4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两组,各组23例.实验组心肺复苏后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在心肺复苏后给予传统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症状.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9.1±2.4)d,不良反应率8.70%,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后,接受急诊护理干预的患者抽搐、记忆减退、反应迟缓以及烦躁现象有明显降低,护理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住院时间也有极大缩短,得到更好、更快速的恢复,因此,此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运用急诊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与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记忆减退、躁动恐惧、抽搐、反应迟钝、胸部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9.5±1.7)d显著少于对照组(14.2±2.6)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运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4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观察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6.35±2.36)分、(25.64±2.25)分,优于对照组的(38.74±3.69)分、(37.97±3.72)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住院时间分别为(72.22±10.43)mm Hg、(82.69±8.54)次/min和(5.87±2.14)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08±9.60)mm Hg、(60.97±8.74)次/min和(7.56±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情绪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接诊的心脏骤停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观察组接受急救治疗和规范化心肺复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恢复心跳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症状时及时开展心肺复苏能帮助其心跳恢复自主功能运动,规范化护理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2015年7月-2016年10月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98例心肺复苏后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焦虑抑郁心理、不良反应情况与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CO_2为(31.28±3.85)mm Hg,低于对照组的(42.73±4.16)mm Hg,而PaO_2为(96.52±5.03)mm Hg,高于对照组的(87.64±4.53)mm Hg;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与GC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及各项血气指标,且减少不良反应,获得确切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对于心肺复苏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7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6例心肺复苏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急诊护理的46例心肺复苏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护理效果都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室中的心肺复苏患者来说,运用急诊护理,可以辅助稳定其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减少死亡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吴静  张颖  惠艳红  韩冬瑞 《医疗装备》2023,(18):142-145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67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护理联合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干预。比较两组复苏效果、血气相关指标[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2、SaO2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抢救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联合采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实施心肺复苏。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血清指标、心脏损伤因子、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苏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前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cTnI、NT-proBNP均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急诊科进行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10例,根据心肺复苏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试验组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动脉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压[舒张压(SP)、舒张压(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12年2月-2016年4月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建立2 h的心脏骤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察组在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应用参附注射液,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病死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后1 h、3 h、6 h、1 d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6 h之后,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28.57%,对照组为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提高远期平均动脉压,也能提高近期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可作为新的协同用药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韩剑  王秋锋 《健康研究》2022,42(1):82-85
目的 了解影响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急诊收治的院前心脏骤停且均行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治疗成功27例,复苏成功率为29.35%,复苏是否成功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ICU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抢救并进行有效地护理,探讨护理方法、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心脏病骤停患者中抢救成功的85例患者的心肺复苏护理.结果:本次研究中未发生分泌物堵塞呼吸道与急肾功能衰竭,有一例患者发生脑血肿,经手术治疗后消失,有一例患者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再次发生骤停.结论:心肺复苏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作用,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84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头部降温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从开始降温到达到目标温度所用的时间、期间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大脑功能评分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到目标温度所用的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均少于对照组,脑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徐慧娟 《智慧健康》2022,(30):239-243
目的讨论经心肺复苏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对患者康复造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数据库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池,纳入实验的时间范围是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随机抽取134例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7,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67,优质急诊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抢救均成功,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后,应用急诊护理对患者进行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生活质量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急诊科经心肺脑复苏抢救的116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心肺脑复苏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复苏后24 h存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的差异。结果:经山莨菪碱药物干预治疗后,复苏后24 h存活率明显提高至32.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9%(P〈0.05),而ROSC率稍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方面,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功能累积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物质生活累积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干预治疗可改善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的存活状况、神经功能情况及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心脏骤停患者83例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3例和中年组(<60岁)40例,对两组患者心脏骤停相关因素和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最常见心脏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导致老年人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老年组患者死亡率(76.74%)高于中年组(50.00%),P<0.05,正常出院率(20.93%)低于中年组(42.50%),P<0.05.结论 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中年人低,对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以及对窒息等意外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张倩 《智慧健康》2022,(28):231-234
目的研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由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血气指标、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自主微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临床转归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综合护理下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气指标显著好转、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自主微循环恢复率显著提高、24h存活率显著提高、临床转归情况显著好转、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并发症情况显著减少,因此该方法可以在其他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科室中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器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徒手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接受心肺复苏仪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征指标、心肺复苏成功率、动脉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57.50%(23/40)高于对照组的35.00%(14/40),观察组病死率42.50%(17/40)低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4.073,P<0.05),且体征恢复时间更短(P<0.05);比较动脉血气指标,复苏前两组比较P>0.05;复苏后,观察组Sa O2、Pa O2更高,Pa CO2更低(P<0.05);比较心功能指标,复苏前两组比较P>0.05;复苏后,观察组CK-MB、m AST、HBDH更低(P<0.05);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2.50%vs2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