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阜新市某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delayed PCI)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142例心肌梗死患者以及2010年14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2010年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围手术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PCI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CI成功率为88.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5%,死亡率为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因已经有一部分心肌坏死,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适当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靳夏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12-45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宣教指导。结果 352例患者经急诊PCI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获成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变化,认真落实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效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45-114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探析。方法对在本院进行PCI治疗120例AMI病人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全部成功,PCI术后并发穿刺部位血肿的病人有2例,并发拔管综合征的病人有4例,动脉栓塞2例,经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PCI治疗AMI临床效果好,安全,加强对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 2年3月-201 3年10月收治的82例进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用综合护理的模式,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为7 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全面的身体护理,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4-8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0例,常规组于围手术期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于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操作能力、护理服务态度、沟通及健康宣教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4%;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实施科学的护理,改善病人的预后生活质量。方法:以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38~82岁,对患者手术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结论:术后根据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术特点与要求做好相应的术后护理,对并发症进行积极的观察与预防。  相似文献   

11.
赵梅霖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11):78-78,8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有二种方法:一是溶栓,另一种是介入治疗,这两者是使AMI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TCA的临床效果及冠脉再通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院自2001~2003年对5例AMI进行急诊PTCA,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采用介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病例,所选病例全部经冠脉造影确诊,依据造影结果对病人相关的血管(IRA)实施支架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 54例研究对象中,介入治疗成功53例,治疗成功率达到98%,置入支架将患者靶病变部位完全覆盖,扩张效果显著,病人的的血管残腔余留部分狭窄率小于20%,98%患者的TIMI血流等级达到3级。结论及时、连续、有效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相关梗死血管进行疏通,对促进患者的前向血流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对患者处于坏死边缘的心肌进行挽救,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患者左心室重新组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前期和后期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有效护理。结果:实验组各项心率指标(QTC间期、QT离散度、心率)改善情况比起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45%比起对照组72.73%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有效护理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情况,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文霞 《现代保健》2011,(17):77-7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36例经桡动脉路径治疗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护理。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1例,渗血1例,疼痛2例,动脉痉挛1例。结论加强桡动脉穿刺介入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和CCU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CCU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诊断并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按CCU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病房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病房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分别为(9.0±0.9)、(3.1±0.5)d、(65.2±3.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8±0.8)、(4.2±0.5)d、(78.4±4.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U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重症病房时间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干预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6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成功治愈了60例,成功率高达100%,而且QTc明显升高,而HR和QTd明显下降,并且达到正常值。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中使用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将手术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胸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遵医嘱情况,比较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医疗费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7.5%,观察组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对照组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遵医嘱情况(75.00%、70.00%、75.00%)与观察组(95.00%、92.50%、9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6.646、8.538,均P0.05)。对照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11.50±0.90)d、(68.25±8.20)h]与观察组[(8.30±1.00)d、(50.32±3.19)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43、12.888,均P0.05),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3,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其心肌梗死病因、症状、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本次44例患者症状表现为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以多种症状并存为主要表现;本次显效3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明显,充分说明了介入治疗的手术治疗作用.本次44例长,6例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率13.6%,迷走神经反射亢进2例,心室颤动2例、冠状动脉穿孔1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1例.对患者采取紧急救治处理,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显著,手术中需做好并发症处理工作,确保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腰酸背疼、失眠、排尿困难、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腰酸背痛、失眠、排尿困难以及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生的发生情况,并能很好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患者接受尿激酶150万单位或200万单位治疗后,7~10d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必要时做PCI。观察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4周后)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为52·9%,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3级血流者23·5%(8/34例),经PCI变为TIMI3级血流者32例(94·1%);住院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未达TIMI3级者;最后与早期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合原因(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率低,住院死亡率0%。结论尿激酶溶栓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有利于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及再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