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breastcancer 1 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乳腺腺病患者的石蜡标本BRCA1 的表达,从病理科的档案提取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 表达结果,分析BRCA1 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 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在IDC 组织表达率56.7%(38/67),癌旁组织表达率80.0%(36/45),乳腺腺病组织表达率92.5%(49/53)。 阳性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IDC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 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BRCA1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37,P<0.05),与ER、PR、Her-2 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39,-0.250,-0.363,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BRCA1 蛋白可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环蛋白 p120(p120ctn)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及其中41例癌旁乳腺组织和3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Her -2及 p120ctn 的表达情况。结果:87例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 p120ctn 蛋白在细胞膜异常表达率为63.2%(55/87),Her -2阳性表达为60.9%(53/87)。41例癌旁乳腺组织中 p120ctn 蛋白在细胞膜异常表达率为7.3%(3/41),Her -2无阳性表达;3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 p120ctn 异常表达率为9.1%(3/33),Her -2亦无阳性表达。p120ctn 异常表达、Her -2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差异显著(P =0.000)。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 Her -2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月经、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 >0.05)。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 Her -2的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0.952,P =0.000)。结论:p120ctn 的异常表达和Her -2阳性表达在 ER、PR 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评估预后以及为基因靶向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组织磷酸化STAT3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性质、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l3-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和乳腺癌旁组织12例,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其进行pSTAT3蛋白的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STAT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7%),P〈0.01。pSTAT3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8%)比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10A)明显升高,P〈0.05。pSTAT3在PR阳性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3%)比PR阴性的阳性表达率(37.5%)明显升高,P〈0.05。pSTAT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ER和c-erbB-2的表达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pSTAT3蛋白的表达增强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PR有关,提示STAT3基因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  相似文献   

4.
关健  陈杰  罗玉凤  曹金玲  高洁  赵和 《癌症进展》2009,7(6):629-634
目的检测Survivin(SVV)蛋白在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乳腺癌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和乳腺癌细胞系细胞中的表达,及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SVV的表达与肿瘤大小,Her-2、ER、PR、p53、及ki-67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的相关性,研究SVV在乳腺良性病变和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对鉴别诊断及乳腺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各20例、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30例,5个乳腺癌细胞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VV、Her-2、ER、PR、053、及ki-67在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应用TUNEL原位凋亡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SVV在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的表达比例分别为7/20、6/20、20/30和24/30;其相应的高表达比例为3/20、1/20、14/30及16/30。与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组织相比,SVV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具有明显增强(P〈0.05)。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中,SVV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细胞凋亡以及Her-2、ER、PR、p53、及ki-67的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VV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对乳腺腺病、乳腺管状腺瘤与乳腺癌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E2F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ID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1例乳腺IDC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91例乳腺IDC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3%(43/91)、11.1%(2/18)和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ER、PR状态有关(P〈0.05)。结论 E2F1在ID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参与乳腺IDC病程进展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预测乳腺ID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乳腺纤维腺瘤、腺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zrin表达与IDC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等的表达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构建乳腺病变的组织芯片,其中包括IDC101例,乳腺纤维腺瘤29例,腺病8例;采用EnVsion两步法进行Ezrin、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免疫组化标记;统计分析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分析Ezrin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应标记间的关系。结果:在91.89%(34/37)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中,Ezrin表达于导管管腔内缘;而在75.25%(76/101)IDC中,却示细胞质内弥漫着色,无一例管腔内缘着色。在IDC组织中,Ezrin表达与肿瘤大小(r=0.277,P=0.005)、TNM分期(r=0.334,P=0.001)、淋巴结转移(r=0.323,P=0.001)、间质细胞内MMP-9(r=0.246,P=0.013)表达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以及癌细胞内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的表达和间质细胞内MMP-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zrin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组织内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可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Ezrin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C—erbB-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中的表达,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根据CgA和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的病例35例(NED阳性组)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NED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C—erbB-2、ER、PR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NED阳性组分别为62.86%(22/35)、88.57%(31/35)、82.86%(29/35);NED阴性组分别为92.00%(92/100)、71.00%(71/100)、65.00%(65/100),2组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NED阳性组和NED阴性组分别为16例(45.71%)和40例(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伴NED相比,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中PR、pS2、Cath—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激素调节基因孕激素受体(PP)、pS2及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R、pS2及Cath-D的表达。结果PR,pS2的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PR、pS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1或P<0.05)。肿瘤实质Cat-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状态、组织学分级无关。有淋转移的乳腺癌,间质Cath-D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PR、pS2表达与ER有关,PR、pS2确能反映雌激素调节系统的完整性,可作为预测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指标。间质Cath-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Cath-D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PR和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为38.1%,与ER、PR表达符合率分别为60.6%、62.6%。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X^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X^2=7.664,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S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状况(P〈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PS2可能对指导乳腺癌临床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HIF-1α、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基因严物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86例乳腺IDC和10例乳腺腺病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在86例乳腺IDC组织和乳腺腺病中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48/86)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χ^2=11.16,P〈0.01)。乳腺IDC组织中,HIF-1α表达与乳腺IDC的肿块大小(r=0.257,P〈0.05)、TNM分期(r=0.342,P〈0.01)、组织学分级(r=0.393,P〈0.01)、淋巴结转移(r=0.391,P〈0.01)和肿瘤坏死(r=0.595,P〈0.01)呈正相关。VEGF蛋白在86例乳腺IDC组织和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53/86)和0%(0/10),差异有显著性(χ^2=13.76,P〈0.01)。乳腺IDC组织中,VEGF表达与乳腺IDC的肿块大小(r=0.274,P〈0.01)、TNM分期(r=0.284,P〈0.01)、组织学分级(r=0.363,P〈0.01)、淋巴结转移(r=0.319,P〈0.01)和肿瘤坏死(r=0.592,P〈0.01)呈正相关。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HIF-1α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1)。结论乳腺IDC组织中HIF-1α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并可能诱导VEGF的过表达并与乳腺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分化程度、复发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临床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c—erbB-2表达在ER、PR阳性组低于ER、PR阴性组(P〈0.01),ER表达在PR阳性组高于PR阴性组(P〈0.01);中、低分化与高分化相比,在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临床分期、肿块的大小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状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肿瘤转移或复发、临床分期、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等11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状况、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发现并针对病理分化程度及激素受体水平的适当治疗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MP-3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乳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8例乳腺导管癌患者MMP-3的表达,分析MMP-3与乳腺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ER、PR、E-cad、C—erbB-2的关系。结果:MMP-3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P〈0.05)。MMP-3在无淋巴结转移和C—erb—B阳性的乳腺导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ER、PR、E—cad、C—erbB-2分组问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MP-3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导管癌组织高表达,和较早阶段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有可能预测高危人群作出早期诊断;MMP-3在C—erbB-2阳性的乳腺导管癌组织显著高表达,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对判断乳腺导管癌的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Galectin-3表达与乳腺癌进展、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galectin-3表达与乳腺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7例浸润性乳腺癌和41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小叶增生)的galectin-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61%(99/113)和29.73%(11/37),乳腺癌组galectin-3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01)。乳腺癌中galectin-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5)、肿瘤低分化(P〈0.05)、ER阴性(P〈0.05)及c-erbB-2阳性表达(P〈0.05)有关,但与TNM分期、患者年龄及PR、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中galectin-3表达可能促进肿瘤演进,并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兀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D1 、p57 KIP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cyclinD1、p57KI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113(2、15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D1、p57 KIP2的表达。结果 cyclinD1、p57 KIP2阳性表达率在IDC与在乳腺不同组织之间、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与IDC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cyclinD1与p57 KIP2之间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cyclinD1与p57 KIP2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yclinD1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联合检测cyclinD1及p57 KIP2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如殳达匕调,增加孚嘣塘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相关凋亡调控蛋白C-myc、Bcl-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CA1等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C-myc、Bcl-2和p53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校正Pearsonx。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BRCA1、C-myc和p53蛋白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8%(23/24)、8.3%(2/24)和4,2%(1/24),Bcl-2在细胞质/膜阳性表达率为91.7%(22/24);在浸润性导管癌,BRCA1、C-myc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72/120)、38.3%(46/120)和36.7(44/120),Bcl-2阳性表达率为50.8%(61/120);与良性乳腺病变比较,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C—myc和p53表达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表达与C—myc和p53过表达相关;C—myc表达与p53表达相关;BRCA1、p53、C—myc表达与Bcl-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BRCA1、C-myc和Bcl-2表达与组织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失表达与C—myc和p53过表达、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相关,凋亡调控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韩安家  熊敏  李智 《癌症》2001,20(3):258-26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和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意义。E -α-catenin,--catenin,γ-catenin和ER、PR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IDC和IL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占18.7%和30%,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在ID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为75%,43.8%和明显的正相关性;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与淋巴结转移病例之间有显著的关系。ER和PR在IDC中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除E-cadherin外,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明显缺失和减少。γ-catenin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可作为乳腺浸润性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预后指标。ER、PR与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γ-catenin可能是乳腺浸润性癌两类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65.5%。ER、PR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G1级者ER、PR阳性表达率(74.4%、83.7%)显著高于G2级(55.6%、59.3%)(P〈0.01)和G3级(14.3%、21.4%)者(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77.4%,〉1/2者阳性表达率为38.7%、45.2%,两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9.4%、71.6%)分别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0.0%、20.0%)进行比较,2者比较PR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