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源生  童步高 《江苏医药》1998,24(10):753-753
链激酶(SK)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安全、有效、价廉的溶栓药物。本文对采用6O分钟和30分钟两种不同给药方法,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为本院1993年6月至1997年6月间连续收治的AMI患者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39~79(平均62.9士1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l)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O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木能缓解;(2)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ST段抬高>0.Zmv或刀、皿、AVF导联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0lmv;(3)起病在20/J、时内,(4)无溶栓及…  相似文献   

2.
王学忠 《河北医药》1989,11(5):273-274
本文分析29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试从常规心电图梗塞区对应导联上S—T段、T波的变化来探讨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文收集我院自1976年8月~1987年8月期间收入住院的AMI共294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及中青年组:老年(≥60岁)作为观察组,198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AMI)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溶栓、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AMI最有效的方法。现将我科34例病人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34例AMI患者,其中男对倒,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60.4±12.2岁,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塞15例,下壁心使10例,侧壁心梗3例,正后壁心梗2例,下后壁心便4例。1.2适应证选择①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至少有二个相邻的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mv,或Ⅱ、Ⅲ、AVF导联中至少有二个导联ST段抬高≥0.1mv。③起病12h内入院.④除外溶栓禁忌…  相似文献   

4.
溶栓治疗是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而急诊溶栓治疗能明显减少“进门一溶栓治疗时间”,早期恢复冠脉血流,防止梗死延展,减少并发症,使转归改善。本院于2002年开展尿激酶急诊溶栓治疗,现进行总结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首诊或转诊于本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共收治住院的AMI患者6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1],进行性胸痛、沉重感、憋气30min~1h,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年龄40~70岁;③无溶栓禁忌证;④血压90~160/60~100mm Hg;⑤急诊18导联心电图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ST段明显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或高尖T波。纳入病例:总计62例,男40例,年龄41~69岁,女22例,年龄47~69岁。梗死部位:下壁36例,前壁20例,前壁并下壁6例。1.2方法患者入急诊后重点询问病史,查体,做18导联心电图,取血查血清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T(cTnT)、血常规、凝血二项、血钾、钠、氯,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嚼服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00mg,而后将患者转入急诊复苏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  相似文献   

5.
AMI溶栓同时和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溶栓与抗凝同时进行和先溶栓后抗凝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收集AMI病例201份。随机分为抗凝溶栓同时进行组(A组)和先溶栓后抗凝组治疗(B组),每组根据发病时间又进一步分为A1、A2、A3和B1、B2、B3组。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心电图S—T段的变化、并发症和死亡率来判定治疗的疗效。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S-T段下降幅度大、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溶栓抗凝同时进行的用药方法优于先溶栓后抗凝组。  相似文献   

6.
延迟溶栓是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6~12小时内进行的血栓溶解治疗。为观察其疗效,我们以尿激酶为例进行延迟溶栓治疗,并与非溶栓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30分钟,经含化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2mm,发病6~12小时内,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列为禁忌。 延迟溶栓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0岁,平均57±2.1岁。梗死部位: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18例,下壁4例,下壁 正后壁 右室6例,下壁 正后壁4例。 非溶栓组40例,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与延迟溶栓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11-15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但不典型的AM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后者易于误诊或漏诊 ,以致不能获得及时溶栓再灌注治疗 ,将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心电图 (ECG)是诊断AMI最方便、最经济 ,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2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诊断AMI准确性为82 %~100 % ) ,典型的ECG改变诊断一目了然。所谓典型AMI的ECG ,是缺血型改变 (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 (ST段抬高 )和坏死型改变 (Q波或QS波 )三者综合演变的图形 ,形成坏死型Q波、ST段抬高呈单相曲线及T波倒置图形。但10 %~20 %的AMI患者 ,EC…  相似文献   

8.
药物溶栓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首选方法 ,并主张尽早溶栓 ,但对老年患者尚持谨慎态度。最近 ,我们对8例老年 AMI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并随访至今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 ST段抬高 >0 .2 m V,7例发病时间 <6小时 ,1例发病时间 >6小时。均无使用溶栓药物的禁忌证。1.2 方法与指标 即刻嚼服肠溶阿司匹林 0 .3;尿激酶 (天普洛欣 5 0万 U/瓶 ,广东产 ) 15 0万 U ,半小时内静滴 ;以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0 .3,每天 1次 ;溶栓…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7年~2002年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选择对象的条件:均为持续性胸痛大于或等于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大于0.1mv、胸导大于0.2mv;发病小于或等于6小时;年龄小于或等于70岁。对两周内有活动性出  相似文献   

10.
马兰芬  陈红 《天津医药》1998,26(8):499-500
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若早期使其再通恢复对缺血心肌的血供,可限制梗死范围,从而降低AMI的病死率。由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重、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以及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高,影响了AMI溶栓治疗的普遍开展。本文报道119例老年AMI溶栓治疗的结果。 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标准 (1)持续胸痛超过30分,含硝酸甘油不缓解。(2)心电图相邻两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mV。(3)开始治疗在发病6小时以内。(4)无溶栓药物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PE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APE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12导联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回落的情况,探讨ST段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分析其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回落的程度,结果分成ST段回落组(ST段回落≥50%)及ST段无回落组(ST段回落<50%)。结果ST段回落主要发生在溶栓治疗120min内,其中发病至冠脉溶栓时间越早,ST段回落越快,预后越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心肌再灌注的间期对ST段的充分回落十分重要,ST段早期及充分回落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以来,晚期溶栓利弊一直是争论焦点之一,国内这方面研究报道不多,就我院1995年8月~1999年8月晚期溶栓22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晚期溶栓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57~87岁,平均7041±727岁。心前壁梗塞16例,心下壁加后壁梗塞6例,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入选患者未设年龄上限并具备下列条件:①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in,含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发病均>6h以上,心电图ST段抬高并伴胸痛者;③至少两个相邻胸导联或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02mV;④无溶栓禁忌证。12 分组…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92年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将完整病历3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30min,经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v。年龄<560岁。起病6h内到达病房,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个别患者到达病房时间超过6h,但胸痈持续存在,ST段抬高,并残留R波,其他条件具备者也列入治疗对象。AMI 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2~60岁。梗塞部位:前壁12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8例,下壁加后壁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ST段升高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本院收治2009-2011年收治、经尿激酶(UK)溶栓治疗ST段再抬高的AMI患者43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经UK溶栓治疗ST段无再抬高的AMI患者47例(对照组),对其预后做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CPK、CK-MB峰值、心绞痛发生率、心率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死亡率明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升高对预后质量有重要影响,用心电图监测ST段动态变化的方法来评判早期AMI临床预后及中远期治疗,简便、无创、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2h内T波倒置对心肌再灌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开始后2hT波倒置组和T波未倒置组,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临床判断标准观察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开始后2h内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比较,ST段迅速回降≥50%出现率高于T波未倒置(P<0.01),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发生率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T波未倒置组(P<0.01),再通率T波倒置组高于T波未倒置组(P<0.01)。结论 AMT溶栓治疗后2h内T波倒置可作为心肌再灌注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程度。急性心肌硬死(AMI)病人QTd明显增加已得到广泛证实,成功溶栓可使之降低。我院1998年共溶栓再通36例AMI病人,其中12例溶栓再通后低血压状态病人的QTd明显增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3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疗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严重胸闷,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30min,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胸导联抬高>0.2mV;③发病时间在6~12h内;④年龄<80岁;⑤无溶栓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2~72岁,平均63.2岁。溶栓距发病时间:<3h者14例,3~6h者8例,6~12h者10例。溶栓药物使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洛欣”注射用尿激酶,每支25万U,根据患者体重情况将尿激酶150~200万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再加入5%GS l00ml,30min内静脉滴入,滴完后4h使用静脉肝素,共用5~7d。结果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例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例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动态观察42例AMI患溶栓后24h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临床判断42例总再通率83.3%,溶栓过程中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rt—PA用于临床治疗AMI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