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由衰老引起的肌肉萎缩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同时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肌少性肥胖。这通常会造成代谢紊乱、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残疾,大大提高老年人致死率。运动是老年人防控肌肉萎缩和肥胖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探讨了肌少性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损害及机制以及运动干预的效果,以期为老年人群所面临的肌肉萎缩及肥胖问题提供健康促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少肌症"是人步入老年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老,肌肉减少速度也会加快,肌肉量越来越少。一般40岁以后肌肉每年丢失率为0.5%~1%,到了50岁以后丢失率为每年1%~2%。到60岁时肌肉的丢失量已经达到30%,80岁肌肉丢失量为50%左右。当人体肌肉减少到30%时,肌肉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王龙益  王亮  王伟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78-1979
[目的]假肥大肌营养不良是男性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在DMD患者肌细胞上的表达异常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兔抗Anti5-7多克隆抗血清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ystrophin在两对DMD孪生子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dystrophin在无症状的孪生子肌组织中存在着阳性表达,而在DMD患儿肌组织中则表达缺失。[结论]检测肌细胞膜上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对DM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肌病为一大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按病因分类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明确感染因子的炎症性肌病,包括病毒性肌炎:细菌性肌炎、寄生虫性肌炎;另一类是找不到明确的感染因子的炎症性肌病,即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嗜酸性肌炎、局灶性肌炎等,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后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肌病。  相似文献   

6.
<正>全面刺激手臂屈肌一谈到手臂屈肌,人们总是会把焦点聚集到肱二头肌上去。毕竟,肱二头肌对整个手臂的围度大小,以及外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过,肱二头肌并不是孤军作战的,肱肌,以及肱桡肌,也对手臂屈肌的体积和外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说,下次练手臂的时候,不要只是关注肱二头肌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LGMD2B)与多发性肌炎(PM)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LGMD2B临床表现、骨骼肌病理学特点及与PM的关系.结果 LGMD2B 临床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与PM相似.组织化学染色:呈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与PM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Dysferlin单克隆抗体染色,5例LGMD2B患者Dysferlin蛋白在肌膜上完全缺失,PM均表达正常.结论 LGMD2B临床表现、骨骼肌病理学特点与PM相似,抗-Dysferl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二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介绍通过膈肌肌电信号的处理去触发呼吸机送气的方法。利用LabVIEW开发平台设计了一个膈肌肌电信号检测软件,可对膈肌肌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用自定义的算法作进一步的分析,检测出肌电信号中吸气动作的起始时间,据此可及时地发出触发信号去触发呼吸机送气;以期将该信号用于触发呼吸机送气,改善人机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邓小姐因痛经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是子宫肌瘤,用了一些药后症状时好时坏。复诊时,另一医生诊断是子宫腺肌病,还说子宫肌瘤和腺肌症的治疗是不同的。邓小姐纳闷了,不知如何是好。临床上,很多病人都存在和邓小姐一样的困惑。子宫腺肌病这个常见的妇科病,临床上却常常被误诊、漏诊。因此,有必要谈谈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的抗肌萎蛋白(dystrophin)缺陷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根据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将25例肌营养不良患儿分为Duchenne型(DMD)和Becker型(BMD),各为11例和14例。对其临床、电生理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MD发病年龄为(3.9±1.15)岁,磷酸肌酸激酶(CK)升高30~126倍,dystrophin完全缺失;BMD为(7.2±3.38)岁和2~35倍,dystrophin部分缺失。两型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在光镜都有肌纤维变性坏死、opacqe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吞噬和再生现象。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肌丝排列紊乱、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肌浆膜缺损,肌原纤维溶解坏死、Z线排列紊乱等;但DMD损伤较BMD重。结论DMD和BMD都是抗肌萎蛋白缺陷所致,DM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都较BMD重。  相似文献   

11.
黄庆录 《中国保健》2008,16(2):37-38
目的探讨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胸锁乳突肌胸锁两头Z成形延长术,术后有效固定和手法训练,观察颈部功能和形态改变情况.结果随访1~4年,优78.6%,良17.8%,差3.6%,优良率为96.4%.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Z成形延长术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可取得理想的功能和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LGMD2B)与多发性肌炎(PM)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LGMD2B临床表现、骨骼肌病理学特点及与PM的关系。结果LGMD2B临床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与PM相似。组织化学染色:呈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与PM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Dysferlin单克隆抗体染色,5例LGMD2B患者Dysferlin蛋白在肌膜上完全缺失,PM均表达正常。结论LGMD2B临床表现、骨骼肌病理学特点与PM相似,抗-Dysferl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二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额肌解剖学观察及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具尸体额肌解剖发现,额肌行走到眼轮匝肌深面时分为深浅两部分,浅部肌纤维较多与皱眉肌,眼轮匝肌相交织,深部延缓为厚约0.2~1.1mm平均0.56mm的致密膜状组织,下续于眶隔,根据此解剖特点,我们改良了传统额肌瓣术式,在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还介绍了用不同额肌瓣术式治疗41例重度上睑下垂之体会。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因进行性双上肢无力半月余,进行性双下肢无力7d,伴吞咽呛咳3d于1998年9月22日以“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患者1个月前有“染发剂”过敏史,经“氟美松”等药物治疗约1周左右好转,随后又出现肩关节、髋关节疼痛。当时诊断为“肩周炎”,给以口服“氟美松”及“局部封闭”治疗而症状好转。查体:T 37℃,P 68次/min,R 18次/min,Bp 19/12kPa。发际、颈后区皮肤可见红斑及少量脱屑,面部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人老腿先衰。当今又有一种新说法:人老肉先衰。指的是人体衰老过程中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肉力量的减退。实际上,这是一种随着中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以骨骼肌质量、力量及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变。国外称为"肌肉衰减症",我国通常称为"少肌症"。临床上称为"骨骼肌衰老"或"肌肉减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部肌肉功能状态的肌电评价指标,用于职业性下背痛的预防及指导人类工效学有关的研究。方法采用16通道单极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测定10位健康受试者站姿和坐姿时腰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分析人体不同姿势下腰部不同部位肌肉表面肌电的均方根值(RMS)和中频(MF)的变化,提出了用地形图直观地显示肌电信号特征参数的方法。结果对同一受试者,其不同部位的腰肌在同一种姿势下,肌电信号的MF和RMS具有一致的表现;而不同受试者在不同姿势时,其MF表现出一致性,而RMS则无此规律。结论MF是一个能有效地描述肌肉功能状态的参数,人体不同的姿势对腰肌疲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转移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乳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行手术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行单纯肿块切除或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转移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乳腺缺损,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肿块切除或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转移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整形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既完整切除病灶乳房外形又得以良好恢复。结论:转移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乳腺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顺式阿曲库胺在兔膈肌和外周肌的不同肌松效应.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8只,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游离膈肌、前胫骨肌、比目鱼肌和膈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并分别连接肌张力换能器和神经刺激电极.给予连续单次超强刺激,同步监测记录单次电刺激所诱发的肌颤搐张力.肌颤搐张力稳定后,采用累积剂量给药法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并通过监测的顺式阿曲库铵在膈肌、前胫骨肌和比目鱼肌的肌松效应强度,建立剂量-效应曲线关系,获得各肌群的ED50值和ED95值.结果 顺式阿曲库铵在兔膈肌、前胫骨肌和比目鱼肌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增强.各肌群的ED50值和ED95值分别为:膈肌(39.3±2.5)μg/kg和(75.7±4.2)μg/kg,前胫骨肌(80.6±7.5)μg/kg和(123.3±9.3)μg/kg,比目鱼肌(80.0±7.1)μg/kg和(126.9±9.4)μg/kg.膈肌与前胫骨肌和比目鱼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胫骨肌与比目鱼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在兔的膈肌和外周肌表现不同肌松作用,而在膈肌的肌松作用明显强于外周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病人行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从肘关节上方偏内侧开始绕过肱骨内上髁向旋前圆肌走行方向作“V”形切口,远端达前臂屈侧中轴线,必要时向远侧延长,呈“Z”切口。先分离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予以保护,切断前臂屈肌在肱骨内上髁的起点及在尺骨喙突的附着点,经骨膜下剥离将前臂屈肌向远侧推移,边被动伸手指边向前剥离,直至腕关节和手指能够伸直为止,必要时剥离前臂屈肌在桡骨和骨间膜处起点。结果:经6个月~10年随访,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论:屈肌起点滑移术适应于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治疗,手术损伤较轻,术后可保留各指的独立运动,且对手指屈曲力量的影响最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神经性肌强直在临床表现、电生理、组织活检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方法对10例确诊的神经性肌强直患者,均行电生理、血心肌酶学和神经肌肉病检等检查,并予苯妥因钠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者肌电图均可检出自发性持续性的运动单位放电活动,8例心肌酶学正常,2例CK轻度增高,10例肌肉活检均见散在肌纤维萎缩,9例神经活检正常,1例可见节段性脱髓鞘;10例患者予苯妥因钠等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神经性肌强直是一种罕见的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综合征,充分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