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常见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以关节受累为其特征。本病似祖国医籍中的“肾痹”、“骨痹”、“历节病”,迄今西医尚无特殊疗法。我们在前人证治经验的基础上,分2期3候辨证治疗,获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敏 《中国医学杂志》2004,2(4):201-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则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并有骨质疏松和骨骼肌萎缩。发病年龄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3。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心、。肾、脊椎功能受累。中医属于历节病、痹证、顽痹范畴。HA的病因仍不完全明了,而RA的治疗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营卫失和、外邪入侵,气敌国不足,肝肾亏虚,湿邪壅阻,痰瘀互结。辨证论治应着重于扶正顾本,攻补兼施,具体治法是调和营卫,祛除外邪,益气养血,补养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同时应注意调摄养生。  相似文献   

5.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腕、足等关节最易受累。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机体气血亏虚,肌肤腠理疏松,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本人在治疗本病时,多采用辩病结合辩证的方法,即根据其病程之不同,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终末期,在每一期又根据各自的特点而采用相应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心、肾、脊椎功能受累.中医属于历节病、痹证、顽痹范畴.RA的病因仍不完全明了,而RA的治疗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文献记载为痹症、历节、白虎历节、鹤藤风、痛风等,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笔者通过临床摸索,对本病证治略有一得.  相似文献   

8.
复方竹节参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复方竹节参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50例RA病人随机分为复方竹节参片治疗组(30例)和Wang痹冲剂对照组(20例),各组治疗2个月后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结果 50例R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值均高于正常值(50例),复方竹节参片能改善全血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K值,还原粘度,与治疗前和Wang痹冲剂比较分别P<0.05和P<0.01。结论 复方竹节参片能改善微循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诊断标准的1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就诊时或入院3 d内,用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情况,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结果:不同证型间患者性别、血红蛋白、血沉分布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分布不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0,P=0.038).结论:RA疾病不断发展,证候相应不断变化、发展,由实转虚.血红蛋白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RA发病之内因.血瘀的病变贯穿RA证型从实证到虚证演变之始终.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腠理不固,复感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经脉、肌肉、关节之间,使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经筋、骨骱,以致气血不通,筋失所养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主要治疗方法有:(1)非甾体抗炎药,(2)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3)糖皮质激素(GS),(4)植物药,(5)中西医结合治疗。尽管RA治疗还有待发展和完善,但是可以预言,随着基因调控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对RA研究的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借鉴推广,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将揭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与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的参与有关。T细胞、B细胞的活化、致炎因子导致的滑膜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免疫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扶正法为主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阐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应以扶正法为主治疗。辨证时,初发以脾气虚为主,但有兼寒湿、湿热之分;久病则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兼有痰瘀阻络。治疗上,活动期可加用外治法,有利于药物更快作用于病变关节并保护肠胃;久病入络可加虫类药以搜剔风湿之邪,补肾通络。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以周围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为主 ,伴有全身多系统受损的免疫性疾病。经长期临床总结 ,笔者提出 7方面辨治思路 ,①标实治风湿凝瘀 ,本虚补气血督肾 ;②邪寒化治寒湿瘀 ,邪热化治湿热瘀 ;③肿大祛邪治痰瘀 ,强直通络壮督阳 ;④祛湿不成转化瘀 ,温散无功泄里热 ;⑤久病屡发补营卫 ,补卫还应温肾督 ;⑥中西药联用 ,控制病情发展 ;⑦内外治结合 ,注重防致残。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指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续医学教育》2005,19(3):67-7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有些病例还有节外受累。即便接受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要经历一个慢性的反复的病程,有可能导致进展性关节损害,残疾、劳动能力丧失,甚至过早死亡,每年因RA就诊人数超过9百万次,住院人数超过25万次。RA造成的劳动能力丧失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报》2013,(12):1925-1927
目的:对当代名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探求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19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治疗RA经验的相关文献及著作,应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对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则治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同时将当代名医治疗RA的经验方进行分析,将相关方药记录汇总,并录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用药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当代名医治疗RA 151篇文献中病因病机可分为:外感邪气、脏腑亏虚、气血亏虚、阴阳虚弱、营卫不和、瘀血、痰浊7种,其中以外感邪气最常见。治疗RA的经验方及病案中所用方药,共收集110条,其中使用了药物188种,共计1 326药次,平均每方用药数为12.05种,超过或等于3次的药物共有95种。最常用的药物是当归、桂枝、甘草、白芍、黄芪、威灵仙、防己、薏苡仁、蜈蚣、川乌、熟地黄、鸡血藤、青风藤。结论:病邪侵袭、病理产物闭阻、正气虚弱三者共同作用是RA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祛邪宣痹、化痰祛瘀、扶正培本三大类法则联合使用。最常用的药物类别是祛风湿散寒药、袪风湿清热药、活血调经药、熄风止痉药、补气药及补血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思路.方法:摘录中医典籍相关论述及近现代医家辨证论治经验进行相关论述.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初起及或活动期,辨证多数湿热型.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初起及或活动期,辨证多数湿热型,可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A)常累及颈椎,造成颈椎不稳,主要表现为寰枢椎半脱位、垂直半脱位和下颈椎半脱位。该病临床表现各异,易造成误诊、漏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对手术方案的选择亦有指导作用。颈椎RA的治疗给外科医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亦存在争议,并且围术期需要多学科医师共同协助处理,但予患者早期手术,可有效阻止RA患者颈椎病变的进程和发展,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分期治疗、内外合治及其他疗法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指出今后中医治疗RA的研究层面越来越广泛、深入并注意临床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使其应用更广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