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技术。方法对3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伤口观察、饮食护理、伤口疼痛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通过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降低。结论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伴高血压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伴高血压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创观察、饮食管理、并发症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伴高血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使手术危险性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伴有高血压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一系列特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选择最佳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根据麻醉、手术种类及病情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应降低。结论腮腺肿瘤患者的护理治疗,具有较强的专科性,科学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腮腺肿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帮助病人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方法:收集腮腺肿瘤手术病例46例,其中腮腺肿瘤和腮腺部分切除术35例(76%),腮腺全切除术11例(24%)。分别对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及手术后护理的内容和实施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6例病人均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手术,平安的度过围手术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术后的康复。结论:腮腺肿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术后康复,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辅助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对18例并发糖尿病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均按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结论 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易发生感染。为顺利手术,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46例患者中45例切口I期愈合,发生暂时性面瘫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出现涎腺瘘1例。结论:腮腺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腮腺肿瘤在颌面部肿瘤中发病率比较高,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的80%。腮腺肿瘤无论是良性或恶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段[1]。由于腮腺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处于颜面部两侧,神经和血管分布广泛,手术比较复杂,患者对手术要求较高,使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做好患者围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将近5年腮腺肿瘤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25例腮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指导4个方面,护理重点是术区皮肤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饮食结构的调整、口腔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为腮腺肿瘤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刘瑞芝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081-1082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刀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面瘫、涎瘘及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刀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面瘫、涎瘘及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本院口腔科2011年5月~2014年2月期间54例行手术切除的腮腺肿瘤患者病例资料,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护理,发现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共发生涎瘘10例,其中心理因素所致3例、疼痛因素2例、加压操作不当2例、术后引流不佳2例、饮食因素1例,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上述患者均好转出院。认为腮腺肿瘤术后患者合并涎瘘的致病原因较多,针对结果制定各种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涎瘘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总结72例腮腺肿瘤病人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在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部分病人出现面瘫、术后伤口渗血、涎瘘等并发症,通过护理干预有效控制,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术期护理是腮腺肿瘤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确定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选择最佳护理方法,指导护理实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受压皮肤发红不退、发绀、水疱等压疮迹象,术后无一例发生压疮。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水刀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螺旋水刀切除腮腺肿瘤手术30例,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21例,warthin瘤3例,高中分化粘液表皮样癌4例,腺泡细胞癌1例,上皮肌上皮癌1例。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经过护士的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无面神经麻痹,涎瘘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进行心理疏导,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伤口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加快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介入治疗术后肺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老年肿瘤患者采用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同时进行动脉栓塞术,配合术前、术后各项护理准备。结果 6例患者经过动脉灌注及栓塞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经各项检查确诊肺栓塞,给予抗凝溶栓治疗,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老年晚期肿瘤介入治疗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肺栓塞的并发症,提高介入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39例腮腺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发生面神经麻痹或出血等并发症。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老年腮腺肿瘤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135例55-79岁老年患者进行常规腮腺超声检查,记录肿瘤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5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超声诊断提示良性肿瘤95例,恶性肿瘤15例,炎性25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93例(其中腮腺混合瘤59例,腮腺淋巴瘤28例,腮腺囊腺瘤6例),恶性18例,炎性2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良性97. 89%,恶性83. 33%,炎性96. 00%。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老年腮腺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优势,从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情况来初步判断良性、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对46例腮腺肿瘤患者行改良切除术,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及卧位、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并针对切口疼痛进行护理。结果术后切口I期愈合,术区瘢痕不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涎腺瘘2例,且本组患者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暂时性减弱,经治疗后患者以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6年,未有肿瘤复发病例。认为对腮腺肿瘤行改良切除术的患者于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并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在腮腺全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采用FTS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腮腺全切除术的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腮腺肿瘤手术致面神经损伤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并就与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判断及康复护理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6~77岁,平均46.5岁。1.2手术方式良性肿瘤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或改良向心性途径腮腺浅叶切除术;肿瘤位于腮腺深叶或疑诊为恶性肿瘤者则行腮腺全切术。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确诊。2术前护理2.1手术野皮肤准备腮腺区手术应剃去耳廓后上方5 cm以上范围的毛发,成年男性需刮脸、剃胡须。面部及颈部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2.2手术前晚通知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