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 (RE)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影响 ,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胃窦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 ,内镜下诊断RE ,观察比较HP阴性组、HP阳性组RE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选择中度RE患者分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 (标准治疗组 )或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 ,观察各组疗效并比较。结果 HP阴性组RE检出率 (7.72 % )高于HP阳性组 (5 .2 6 % )。HP阴性组RE重度者(2 1.4 3% )多于HP阳性组 (5 .71% ) ,HP阳性组RE轻度者 (5 2 .86 % )多于HP阴性组 (33.33% )。HP阳性标准治疗组显效率 (6 0 .0 0 % )高于HP阴性标准治疗组 (2 1.0 5 % )和HP阳性加抗生素组 (2 1.4 3% )。经 χ2 检验 ,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内HP感染不是RE的病因 ,HP感染能减轻RE的黏膜损伤并增强抑酸剂的疗效 ,对有HP感染的RE ,抗HP应慎重 ,不主张常规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2.
以清热法为主治疗HP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丁山 《医学文选》2005,24(1):134-136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幽门螺旋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明显关系[1 ] 。HP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为 4 0 %~ 6 0 %[2 ] ,胃溃疡为 70 %~ 80 %,十二指肠溃疡为 80 %~ 1 0 0 %,活动性胃炎患者为 71 %~ 94 %,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 ,消除HP是治疗HP相关性疾病的关键。HP感染属中医“湿热毒邪”范畴 ,且在HP相关性疾病的患者中 ,HP阳性检出率以脾胃湿热型为最高[3 ] ,故治疗当以清热为主。现将近几年来以清热法为主治疗HP相关性疾病的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 :“邪之所凑…  相似文献   

3.
钟明 《海南医学》2008,19(10):89-90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为用HP根治术 胃复春组(治疗组46例)和单纯胃复春组(对照组30例)治疗,观察两组的HP根治率、临床疗效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HP根治率为93.5%,临床总有效率91.3%,病理学总有效率60.9%;对照组的HP根治率为80.0%.临床总有效率76.7%,病理学总有效率4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P根治术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杀灭HP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结合10天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用l0天序贯疗法;治疗组150例,用小柴胡汤配合10天序贯疗法。治疗10d后,2组均继续服用3周奥美拉唑。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有280例均完成抗HP治疗周期及随访。对照组、治疗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69%和94.75%;溃疡愈合率分别89.25%和91.67%;复发率分别为8.6%和1.4%。治疗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HP根除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天序贯疗法及小柴胡汤配合10天序贯疗法均能有效根除HP感染,减少复发,且小柴胡汤配合10天序贯疗法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HP感染是防治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1].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根除HP感染治疗消化性溃疡方案的报道.本文回顾性总结35例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旨在探讨较为理想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么露妍  卢振霞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950-951,95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HP治疗对HP阳性C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明确HP感染情况.对阳性者行抗HP联台激素治疗,阴性者单纯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及疗效.结果:HP感染率为69%.HP清除率为79%.阳性组和阴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5.2±13.6)岁,(30.7±15.8)岁(.p<0.05)及平均骨髓巨核细胞数分别为(269.3±231.2)个/片和(109.7±94.9)个/片(P<0.05).阳性组联合抗HP治疗CITP总有效率为92%,高于阴性组的63%(P=0.05).根除HP成功组平均血小板计数高于根除HP失败组和HP阴性组(P<0.05),血小板升高幅度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1.CITP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2.HP阳性CITP患者平均年龄及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程度高于HP阴性者.3.激素联合抗HP治疗HP阳性CITP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激素的HP阴性者.根除HP治疗有助于HP阳性CITP患者血小板数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王飞  张战利  侯素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1053-1054
目的观察大蒜素胶囊三联及四联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2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治疗1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 大蒜素胶囊治疗;B组(治疗2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 呋喃唑酮 大蒜素胶囊治疗;C组(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呋喃唑酮治疗.治疗均为7天.7天后,3组均继续服用3周奥美拉唑.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霉实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HP根除率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表示.92例均可纳入ITT分析.A、B、C组的ITT分别为83.87%、90.32%和83.33%;PP分别为86.67%、93.33%和 86.21%.B组HP根除率比C组稍高,但3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ITT及PP分别是93.55%、96.67%、96.77%及100.00%、93.33%、96.5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大蒜素胶囊三联、四联疗法1周治疗均能有效根除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治愈球部溃疡.虽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与低剂量克拉霉素基础PPI疗法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四联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短程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定为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雷贝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记录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溃疡愈合率以及HP根除情况。[结果]90例均完成治疗方案,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有效和HP根除率分别为97.8%、100%和88.9%,对照组溃疡愈合率、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3.3%、100%和86.7%,两组间愈合率、有效率和HP根除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1周疗法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中有很高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用尿素酶试纸对625例胃镜受检者进行 HP 检查,结果慢性胃炎347例(67.2%)阳性,消化性溃疡71例(74.7%)阳性,表明 HP 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文章还简述 HP 的致病机理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与Marshall[1]首次报道的一种专门寄生于胃黏膜的革兰微需氧菌,数十年来,研究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世界胃肠组织已将其列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人群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HP平均感染率为59%[2]。尽管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已有30余年历史,但临床根除治疗仍然常常面临困难。2007年, Graham[3]将HP根除率及效果满意度划分为5个级别:A级(excellent)为ITT>95%,B 级(good)为ITT 90%-94%,C 级(acceptable)为ITT85%-89%,D级(poor)为ITT81%-84%,F级(unacceptable)为ITT<80%。随着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传统标准三联7天疗程疗法对HP根除率从大于90%下跌至80%以下[4]。影响HP根治疗效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菌株本身因素、宿主因素两方面。菌株方面主要包括对抗生素耐药、球样交、分布密度、毒力因子状态、生物膜的形成,而宿主方面主要是患者依从性差、对PPI代谢过快、高泌酸状态、不同疾病类型等[5]。为了提高HP根除率,国内外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根治效果最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是多因素所致,因胃腔内侵袭因子与胃黏膜保护、修复因子间失衡引起.侵袭因子中以幽门螺杆菌(HP)及胃酸最为重要.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HP阳性率达90%~95%,胃溃疡(GU)患者则为70%~90%,根除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治疗上的里程碑式的创新.现将近年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生物、新方法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2.
张崇  周斌  陈志伟 《九江医学》2009,24(4):25-26
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病变的活动性、顽固不愈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且与胃腺癌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HP感染也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的因素[1].缺铁性贫血(IDA)是全球性疾病,据WHO公布,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为20%,孕妇为40%,儿童高达50%,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更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IDA患友进行抗HP治疗,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80例IDA患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法疗效和预后,为临床重度AOPP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收集2010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23)、HP+CVVH组(n=25)、强化HP+CVVH组(n=24).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HP+CVVH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1次HP+CVVH;强化HP+CVVH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2次HP+CVVH.观察3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阿托品用量及中间综合征、反跳现象、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HP+CVVH组、 强化HP+CVVH组的昏迷时间、ChE恢复正常时间、 阿托品用量分别为[(6.5±0.5)h、(42.3±20.6)d、(202.5±30.8)mg]、[(5.0±0.6)h、(24.7±10.8)d、(169.2±31.4)mg]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2±0.8)h、(88.3±25.7)d、(274.3±45.8)mg](P<0.05),强化HP+CVVH组的昏迷时间、ChE恢复正常时间、阿托品用量明显低于HP+CVVH组(P<0.05).HP+CVVH组、强化HP+CVVH组的中间综合征、反跳现象、心律失常、MODS、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6.0%、24.0%、40.0%、36.0%、24.0%)、(8.3%、8.3%、16.7%、20.8%、12.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0.4%、43.5%、65.2%、60.9%、43.5%)(P<0.05).结论 对重度AOPP,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同时,给予2次或以上HP联合CVVH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病死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我院2003-2007年对4000例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检查结果分析HP感染情况. 方法 口服[14C]胶囊能被具有高度活性尿素酶HP分解,并以14CO2形式通过呼气排出,经收集并检测14CO2含量,而反映HP感染程度. 结果 患有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较高53.2%,伴有慢性病甲亢HP感染率40.5%,健康人群感染率33.6%. 结论 [14C]呼气试验检测快捷、无创、无痛苦,是检测HP与疗效评价的手段,为临床治疗HP感染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 (HP)对重毒有机磷中毒 (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9例经消化道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分为HP组和非HP组。HP组采用HP治疗加阿托品、胆碱酯酶 (CHE)复能剂对症治疗。非HP组以阿托品、CHE复能剂以及对症治疗。通过观察两组的疗程、阿托品的用量、CHE活力恢复时间、昏迷病人清醒时间、合并中间综合征 (IMS)以及死亡情况 ,判断HP在治疗AOPP过程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HP组比非HP组的疗程缩短 1.95天 (P <0 .0 1) ,阿托品用量减少 6 33.5mg (P <0 .0 1) ,CHE活力恢复时间缩短 1.3天 (P <0 .0 5 ) ,昏迷时间清醒缩短 2 .2小时(P <0 .0 5 ) ,死亡率降低 10 .78% ,IMS下降 15 .78%。结论 HP治疗重度AOP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缺铁性贫血(IDA)发病的影响,观察抗HP治疗对改善贫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测105例IDA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并对HP阳性患者行根除HP治疗,观察其血红蛋白上升情况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组60例HP检测阳性患者中,抗HP治疗后HP转阴52例,转阴率86.7%;HP根治的患者有35例(67.3%)贫血纠正,SF恢复正常.治疗后血液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一个致病因素,以HP阳性慢性胃炎作为惟一病因的IDA患者,根除HP可治愈IDA;对于临床上缺铁原因不明的IDA患者,应该注意检测HP感染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 (O)、呋喃唑酮 (F)、阿莫西林 (A)即OFA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及治疗HP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4 0例 ,给予OFA三联治疗 ,奥美拉唑 2 0mg ,呋喃唑酮 0 .1g ,阿莫西林 1.0 g ,均为 2次 d ,疗程 7d。观察记录HP根除率 ,胃炎及溃疡病愈合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36例完成治疗及复查 ,失访 4例 ,HP根除率分别为慢性胃炎 90 .0 % ,消化性溃疡 93.7% ,总根除率 91.6 %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微不良反应 ,但不影响治疗。结论 OFA 7d治疗方案具有药物剂量小 ,疗程短 ,HP根除率高 ,副作用少 ,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根除HP、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黄淑勤  樊庆鲜 《微创医学》2005,24(5):720-72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Cme)和阿莫西林(Amx)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98例HP相关性DU病人分成Ome(40 mg/d)加Amx(1.5 g/d)组54例和Ome(40 mg/d)组44例,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Ome加Amx组溃疡愈合率与Om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Ome组高于Ome加Amx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Ome加Amx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45.0%(18/40)和22.5%(9/40),而Ome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6.3%(2/32).结论Ome加Amx是治疗HP相关性DU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HP的根治效果与根治方案、疗程及药物使用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ASOPP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CVVH+HP组(n=60)和HP组(n=66)。观察疗效和治疗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后4h(T2)、24h(T3)、72h(T4)时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比较两组T1、T3时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对肝肾损伤相关指标[胱抑素(CysC)、前白蛋白(P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值,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VVH+HP组痊愈率为93.33%,高于HP组的78.79%(P<0.05);两组反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HP组阿托品、氯解磷定用量分别为(143.37±18.72)mg、(10.28±2.62)g,少于HP组的(154.18±21.47)mg、(19.57±4.31)(均P<0.05);CVVH+HP组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可能同时存在食欲不振、暖气、腹胀、恶心、呕吐等.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FD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1,2,3].HP可能是FD发病机制之一,持续感染可能改变胃动力和感觉生理学[3].但HP与FD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抗HP感染治疗FD目前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我们通过观察FD不同临床亚型中根除HP治疗,并与促动力药治疗比较,进一步探讨根除HP在HP感染性FD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