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克罗恩病并发肛周病变者甚少,特别当肛周病变作为克罗恩病最初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缺乏或不典型,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肛瘘、肛裂、肛旁脓肿等.肠道克罗恩病的发病部位明显影响肛周病变的发生,回肠克罗恩病伴有肛周病变的发生率为 6%~27%,回结肠为8%~53%,结肠为46%~68%,当直肠被侵犯时,发生率是62.5%~100% [1].我科2007年收治1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是以慢性肠道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肛周的局部病变越来越引起外科医师的关注,其中肛瘘的发生率可高达40%。笔者所在医院肛肠科白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应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方法治疗22例克罗恩病并肛瘘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克罗恩病病人中肛周瘘管型疾病十分常见,其中23%为复杂性肛瘘或多发性瘘管。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在肛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最为棘手,对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处理原则是依据局部病变特征,及时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多学科协作、全面细致地评估后,通常先行手术引流感染灶治疗,随后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最后实施确定性手术闭合瘘管。  相似文献   

4.
在克罗恩病病人中肛周瘘管型疾病十分常见,其中23%为复杂性肛瘘或多发性瘘管。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在肛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最为棘手,对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的处理原则是依据局部病变特征,及时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多学科协作、全面细致地评估后,通常先行手术引流感染灶治疗,随后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最后实施确定性手术闭合瘘管。  相似文献   

5.
肛周克罗恩病诊断和治疗(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周克罗恩的病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肛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肛周皮损,肛瘘或肛旁脓肿,部分患者合并腹痛、低热、贫血等;病理主要为克罗恩病肉芽肿的特征,以及特征性的肠镜表现和胃肠钡餐表现;口服柳氮磺吡啶 静脉滴注甲硝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肛周克罗恩病诊断困难,应用柳氮磺吡啶 甲硝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肛周Crohn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将Crohn病描述成“区域性回肠炎”而非肛周病变,尽管1921年Gabriel报告了肛周非结核性肉芽肿,但一直到1938年Pemer和Crohn才描述了Crohn病人的肛瘘。Morson和Lockhart—Mummery不仅报告12例Crohn病人的肛周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还报告了2例肠道病变发作12年前发生的肛瘘。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往往会导致肛周局部的病变,常见的肛周克罗恩病(perianal Crohn’s disease,PCD)可表现为皮赘、痔、肛裂、溃疡、肛瘘、直肠阴道瘘、肛周脓肿、肛管直肠狭窄及恶性肿瘤。对于这些CD并发疾病的治疗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医生的经验和判断,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手术治疗应在避免有直肠炎症的情况下进行,将肛门失禁的风险最小化,同时避免直肠切除,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139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男女比约为3.3∶1.0,诊断年龄(28±8)岁,47.5%患者的肛瘘出现先于CD诊断。有肛周手术史和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分别占64.7%和74.1%。病变部位中回结肠型占49.6%;疾病行为中炎症型(B1型)和狭窄型(B2型)分别占51.8%和41.0%;复杂肛瘘占90.6%;31.7%的患者合并肛门直肠狭窄。46.0%的患者存在腹泻的症状,单纯肛周病变占29.5%。54.0%的患者的BMI异常,64.7%的患者的CD活动指数(CDAI)处于活动期,94.2%患者的肛周病变活动指数(PDAI)处于活动期。53.2%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正常值。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诊断年龄和CDAI评分是CD肛瘘伴发肛门直肠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肛瘘患者的发病年龄轻,男性多于女性,以回结肠型、炎症型和狭窄型多见,肛瘘症状常先于肠道症状出现,腹泻为最常见的肠道表现。患者常有肛周脓肿和肛瘘手术史,容易合并肛门直肠狭窄,肠道炎症多处于活动期,部分患者的实验室炎症指标异常。此外,诊断年龄越大、CDAI评分越高,CD肛瘘合并肛门直肠狭窄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从口腔至肛门,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研究发现~([1]),15%~45%的CD患者会发生肛瘘或肛周脓肿等直肠肛周病变。2016版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ECCO)  相似文献   

10.
舡瘘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肛周病变.且多为复杂性肛瘘,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精确地进行疾病评估十分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评估克罗恩病肛瘘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诊断、准确分型、辅助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进行疗效监测。磁共振成像(MRI)和直肠超声内镜(EUS)[或直肠腔内超声(AES)]被认为是评估原发克罗恩病肛瘘的最佳选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MRI对于监测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效果更有优势。瘘管造影由于软组织分辨力较差和有辐射损伤等原因,临床上已经较少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最优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挂线结合中药坐浴或口服治疗效果,采用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价疗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评价肛门功能,治疗前评分(9.59±0.45),治疗后评分(2.88±0.61)。结果:本组17例中临床缓解11例,有效6例;治疗后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中肛周分泌物、疼痛和活动受限情况、肛周病变、硬结情况均明显改善。结论:肛周克罗恩病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保护肛门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2009年克诊治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术后2~3个月伤口完全愈合,2例术后6个月伤口才愈合。随访1年,12例控便功能正常,1例患者控制稀粪便较差,2例失访。结论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临床中较少见,肛肠科医生临床注意不要误诊和漏诊,治疗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肌周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及渗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肛周病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肛周脓肿33例,肛瘘21例,肛周脓肿并肛瘘12例.漏误诊2例(均为肛瘘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97.0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肛周感染性疾病具有无创、快捷、价廉、准确、可重复性等优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 ~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 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 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 ~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 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疗效较好,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接受英夫利西单抗联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的49例肛周克罗思病患者(3例非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和46例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每次注射药物时以住院的方式进行,并作为随访资料.监测治疗前后的瘘管闭合情况,通过Wilcoxon检验评价C-反应蛋白、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等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初始诱导治疗后均有应答,C-反应蛋白治疗前为[16.9(6.6,35.6)] mg/L,末次随访时C-反应蛋白为[4.5(1.5,15.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4,P=O.00);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治疗前[7(4.5,10.5)]分,末次随访时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为[1(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00,P=O.00);末次随访时56.5% (26/46)的患者达到瘘管闭合,28.3% (13/46)的患者症状改善,15.2% (7/46)的患者失去应答.2例患者肛管溃疡愈合,1例患者单纯疣状皮赘未再发生其他肛周病变.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结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周克罗恩病可以提高瘘管闭合率,有效改善肛周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克罗恩病肛瘘(perianal Crohn’s disease pC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有限的研究证据表明,克罗恩病相关肛周瘘管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涉及宿主、微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1]。同时,其治疗相当复杂,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治疗在促进症状缓解和黏膜修复方面已被证明有效[2]。然而,约1/3的克罗恩病患者最初对抗TNF-α单抗没有反应,或随着时间推移,  相似文献   

17.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病变部位周围关系复杂,瘘管数目不定且行走多变,在诊断和治疗上远较单纯性肛瘘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FX联合手术治疗的15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手术后第1周开始接受静脉输注IFX诱导治疗(5mg/kg,0、2和6周)。监测IFX治疗前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指数(PCDAI)、体质量指数(BMI)、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内镜检查结果,并记录肛瘘愈合情况及IFX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IFX治疗后14周,13例(86.7%)肛瘘完全愈合,1例局部症状改善,1例再次形成皮下瘘;肛瘘瘘管愈合时间20~45(平均32.5)d。4例伴肛管直肠狭窄明显改善。1例患者内镜下可见肠道黏膜完全愈合,其余14例肠道炎性反应显著改善。CDAI由治疗前的230.5±97.5降至114.O±90.3,PCDAI由治疗前的9.9±3.4降至2.8±3.2,BMI由治疗前的(19.1±3.1)kg/m。上升至(21.5±3.0)k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液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IFX治疗期间,1例患者发生低钾血症;1例患者发生严重输液反应:其余13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输注IFX联合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炎、抑酸、坐浴熏洗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2例,6例中有2例在术后半年复发、4例在术后1年复发;痊愈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肛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延误病情治疗,诊断该病主要依靠细致的病史采集、临床表现、以及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是治愈肛周克罗恩病,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织(SIS)肛瘘塞对肛周感染后肛瘘的修复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肛周感染合并高位肛瘘病人8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SIS肛瘘塞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