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7例典型关节外伤病人,分析螺旋CT轴位表现及进行MPR和3D后的表现,并将三者进行对照。结果:轴位CT对显示关节骨与软组织由细小病变较好,但对水平面内关节面的改变可能估计不足。MPR和3D有助于弥补轴位CT的不足,较全面评价关节内外的损伤改变,显示多发粉碎性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更加全面、直观地显示关节损伤性改变,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水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99-99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灌注成像成功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恶性30例(恶性组),良性30例(良性组)。患者均无对比剂过敏史,能配合扫描。结果以主动脉作为输入动脉时两组间四项灌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肺动脉做输入动脉时两组间只有两项灌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时,要依据疾病的恶性与良性选择输入动脉,依据孤立性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结合灌注参数以及病变形态学变化可以综合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价值,探求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收集整理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46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病例多层螺旋CT影像。结果全部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4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100%,结节最大直径约3.7cm,最小者直径约为0.7cm,平均2.6cm;CT诊断良性者7例,恶性者39例,与病理学检查对照总误诊例数4例(8.7%);多层螺旋CT扫描恶性者主要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良性者主要征象为脂肪、钙化;增强检查22例,恶性者强化多较明显,CT值较平扫增加20HU以上,良性者多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对比,CT值升高多在20HU以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在显示结节形态、密度等方面,尤其是病变细微结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胸部影像诊断的重点、难点之一。在此就SPN的CT检查方法、CT征象及常见的良、恶性SPN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一、概述影像学上孤立性肺结节的定义是指一个不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肺实质内圆或卵圆形 ,有足以测量其直径的 ,有一定锐利度的边缘的致密影[1] 。对孤立性结节的直径 ,不同的学者看法不同 ,有的以直径不大于 3cm作为判断标准 ,多数以直径不大于 4cm作为判断标准 ,并按直径将其分为肿块 (直径≥ 4cm)、结节(直径 <4cm)、小结节 (直接 <3cm)、微小结节(直径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42例)与恶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征象、强化峰值、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峰值,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39/42)、93.33%(28/30)、93.06%(67/72)。恶性组强化峰值(37.99±7.67)HU、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峰值(19.73±3.61)高于良性组的(10.11±2.84)HU、(3.19±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钙化占比为16.67%(5/30),低于良性组的38.10%(16/42),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占比分别为86.67%(26/30)、76.67%(23/30)、70.00%(21/30),高于良性组的14.29%(6/42)、16.67%(7/42)、16.6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性结节定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随机将其分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对两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有62例,诊断符合率为86.1%(62/72),而对照组72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有49例,诊断符合率为68.1%(4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价值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恶性与炎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4cm)进行研究,于注射对比剂1.5ml/kg前及注射后30sec,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并对增强图像行三维容积重建(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 3DVR)。分析结节的三维立体形态及邻近结构改变。经病理证实14例恶性结节、2例炎性结节及经临床抗炎治疗后完全吸收的炎性结节6例,共22例纳入本研究。结果(1)形态:恶性结节主要为分叶型,炎性结节主要为棘突型;(2)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主要见于恶性结节,而炎性结节与胸膜呈广基相连;可见肺血管与结节相连。结论肺恶性及炎性结节三维成像,两者的形态及邻近改变有各自的特点;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肺恶性及炎性结节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的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其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然而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对SPN形态学方面的表现已有大量研究,认为结节内脂肪密度提示良性结节;而结节形态不整,毛刺,密度不均,空泡,厚壁空洞,周围肺动静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成像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肩胛骨骨折病例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VRT)成像,对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肩胛骨骨折共发现骨折54处。MPR显示骨折54处,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尤其是关节内碎骨块显示清楚,但不能显示骨折三维空间关系;VRT发现骨折51处,图像直观、逼真,立体感强,多方位显示骨折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相结合对肩胛骨各种类型骨折显示准确率高、立体感强,并可显示关节对应关系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轴切割针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影像检查仍然难以定性诊断的31例胸腹部肿块运用同轴切割斜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诊断率93.6%,并发症较少。结论运用同轴切割针在螺旋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阳性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90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行薄层扫描,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及斜面的多平面重建和沿胆道或胰管路径的曲面重建,以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结果MPR和CPR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MPR为95.6%,CPR为93.3%。结论在低位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中,MPR和CPR的定位诊断能力相同,病因诊断能力MPR略高于CPR。两种重建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临床诊断中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慢性肾盂肾炎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探讨其在慢性肾盂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分别进行MD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IVP)以及双肾彩超检查,并选取同时期内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由两位不同年资的影像学医生进行分别评价.结果 两位医师对病例的诊断一致性高(K=0.81,P<0.05).另外,MDCT增强扫描较IVP、彩超在肾实质凹陷征,肾盂壁增厚、强化及肾盏轻度变形等方面的诊断率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 MDCT能够清晰观察到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形态的改变,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64层螺旋CT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19例。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明确诊断并分型,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无创的特点,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并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评价内容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增强方式及程度、伴随征象等。结果9例无蒂型外生性肝癌均与肝脏边缘相连,呈向肝外生长的大肿块,病灶与肝连接处分界不清,并可见"鸟嘴征";其CT表现与肝内原发性肝癌相似,8例病灶内见"更低密度"坏死区,5例强化为典型的"快进快出"表现,4例病灶周边见迂曲血管影;CT多平面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肿块与肝脏的关系。结论无蒂型外生性肝癌CT表现有一定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因子的检测数据及其与CT扫描图像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9例住院患者的CT图像进行肝硬化CT分级:0级(无肝硬化),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然后与其血清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因子[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0级无肝硬化患者中,四项指标均无升高;CT表现为Ⅰ级的肝硬化患者中,Ⅳ-C略有升高;CT表现为Ⅱ级的肝硬化患者中,Ⅳ-C、HA略有升高;CT表现为Ⅲ级的肝硬化患者中,Ⅳ-C、HA、LN三项升高,以HA为显著;CT表现为Ⅳ级的肝硬化患者中,四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随着肝硬化CT表现的明显,各项肝纤维化因子的升高也显著,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