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响青年女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青年女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随访我院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青年女性乳腺癌57例。结果 5年生存率33.3%(19/57)。结论 病晚期未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及心理因素是影响青年女性乳腺癌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9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青年乳腺癌和326例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采取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青年组晚期(Ⅲ、Ⅳ期)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HER-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HER-2阳性率高,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3.
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例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主要症状为腹胀,食欲差,消瘦,腹痛。体征为腹水征阳性及盆腹腔包块。病理类型均为上皮型。5例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3例采用腹腔静脉联合化疗。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月,高于未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平均生存时间(8.75个月),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残瘤病灶大小及化疗是影响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该病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0例乳腺癌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检测情况及治疗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C-erbB-2及治疗情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电话或复诊进行随访。结果 15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以多发病灶起病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胸部、骨盆、肢体、颅骨,转移率分别为75.3%、74.0%、56.0%、46.7%、28.7%,不同转移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CerbB-2状态、内分泌治疗与否、是否合并内脏转移、骨转移部位数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总生存的因素。Cox多因素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与否、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否合并内脏转移、骨转移部位数和CerbB-2状态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有关。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易发生于中老年人,以35~60岁年龄段为主。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未经内分泌治疗、合并内脏转移、初发时骨转移病灶数目多及CerbB-2表达阳性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颖  柔倩  成芳 《广西医学》2020,(17):2238-224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与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纳入6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男性组)及1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女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男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乳腺癌患者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95.00%),Luminal型最为常见(98.33%),大部分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83.33%)。与女性组相比,男性组发病年龄≥70岁、有癌症家族史、合并基础疾病、T分期为T3+T4、浸润性导管癌、Luminal型的患者比例较高,行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均P<0.05)。男性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低于女性组(均P<0.05)。T分期、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孕激素受体(PR)状态及是否行内分泌治疗为男性乳腺癌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TNM分期、是否行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为女性乳腺癌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与女性乳腺癌患者相比,男性乳腺癌患者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9-02~ 2013-03间收治的4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胃肠间质瘤以中年人发病多见,发生部位以胃部较多占58.60%,小肠占26.09%;肿瘤直径>5 em者较多为67.39%;核分裂像<5/50为71.74%,CD117阳性率为78.26%;不同恶性危险程度胃肠间质瘤患者中,高度危险者1、2、3年存活率(60.00%、0、0)明显低于极低度者(100%、100%、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3年患者存活率分别为89.13%、78.26%、6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预后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像、CD11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相数目、CD117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肿瘤大小、性质及辅助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家族史对乳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乳腺癌家族史,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与预后情况有相关性(P<0.05),但乳腺癌家族史与预后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家族史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无明显影响,但还有待于结合基因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总结我院1985~1989年乳癌病人(术后未加辅助治疗者)150例,认为乳癌术后5年生存率与月经间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年龄、初潮年令、结婚年龄、体重、怀孕及生产情况无关。切取活检者和术中切取冰冻活检者对乳癌预后影响不大。病理中较多见的实性癌、导管浸润癌、腺癌三种类型对乳癌预后的影响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隐匿性乳腺癌(OB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OB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BC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76.4%、73.2%。其中淋巴结数目≤4个以及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原发灶患者3、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数目〉4个以及术后病理切片未发现原发灶患者。结论:OBC预后与阳性淋巴结数、乳腺病理切片能否发现原发灶以及有无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热射病(HS)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HS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和转归情况,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月;按照发病时状态和发病机制将HS分为劳力型HS组(n=71)和经典型HS组(n=9),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6)和死亡组(n=14),对影响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HS患者中,劳力型HS71例;经典型HS9例,其中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HS患者多集中在7~8月发病,其中7月41例(51.25%),8月26例(32.50%),9月13例(16.25%)。劳力型HS组体温≥40℃、休克、昏迷所占比例均高于经典型HS组(P<0.05);两组间抽搐、大小便失禁、心律失常及运动失调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经典型HS组比较,劳力型HS组谷丙转氨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钾均较低(P<0.05),D-二聚体、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钙均较高(P<0.05);...  相似文献   

13.
1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增高趋势。在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一些关键性决策都和预后因素有关。本文旨在对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对照随访结果,筛选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100A4、nm23-H1、C-erbB-2、p53、ER及PR的表达,对比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11项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S100A4、C-erbB-2、p53、ER状态与预后相关(P〈0.05);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PR状态及nm23-H1与预后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P〈0.05)。结论肿瘤大小、S100A4、p53、C-erbB-2、ER状态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但不是独立的预后指标;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组织学分级是判断预后最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52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1997年5月收治的52例小于35岁的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结果:临床Ⅱ期、Ⅲ期患者占78.8%,腋淋巴结转移率达61.5,病理类型中以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最多见,达76.9%,当肿瘤>3cm,或腋淋巴结转移数≥4枚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治疗以上单纯手术为多,结论:青年乳腺癌在临床上以中晚期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大力提高早期发现以及规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了解影响乳癌预后的因素。②方法 我院1986~1998年收治的Ⅰ~Ⅲ期乳癌病人300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③结果 从诸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状况对预后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年龄分组中,60岁以上老年组预后明显优于35岁以下青年组(X^2=4.84,P〈0.05)。非浸润性癌预后明显好于浸润性非特殊型癌(X^2=4.70,P〈0.05)。④结论 乳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型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10):879-88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年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经诊断为乳腺癌的78例青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治疗半年后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将数据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6.2±11.3)分,年龄(β=-1.982,P=0.039)、家庭月收入(β=-6.839,P=0.003)、照顾者类型(β=2.896,P=0.029)、病程(β=-3.873,P=0.022)、淋巴结转移情况(β=4.060,P=0.017)、手术方式(β=1.221,P=0.048)这6个因素对生活质量得分具有影响.结论:根据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须加强年轻患者的心理干预,鼓励丈夫照顾,提倡建立癌症基金和病友会,逐渐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樱  颜蕴文  张敬杰  王含飞 《安徽医学》2020,41(9):1030-1032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年轻(年龄≤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特征(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依据患者5年生存与否,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2例与死亡组1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点与死亡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30例患者中,肿瘤位置发生在外上象限占62.3%,浸润性导管癌占84.6%。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主要位于外上象限且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