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鼠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学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人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发育分化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体内研究人HSC/HPC活性及骨髓移植构建一些疾病模型奠定了方法学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该模型造血及免疫重建水平较低,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HSC/HPC移植于SCID鼠到HSC/HPC在SCID鼠体内增殖和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多数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我们就影响人HSC/HPC在SCID鼠体内植入、增殖和分化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Ruutu  T 薛军 《临床荟萃》1994,9(13):581-582
造血祖细胞半固体培养基体外短期培养在临床血液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它们被广泛地用于研究移植物以及移植物冻存,特别是各种操作如净化T细胞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清除骨髓移植中的残留癌细胞;而且,它们尚可用于血液病的诊断,并有判断其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脐血造血祖细胞培养及细胞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脐血中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红系爆式集落(BFU-E)的数量和特性,并对其细胞增殖周期和成人骨髓及外周血做比较。结果显示,脐血中含丰富的CFU-GM和BFU-E,其数量低于骨髓而超过外周血水平;脐血BFU-E对红细胞生成素和爆,式促进活素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脐血S期、G_2+M期及S+G_2M期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骨髓,虽略高于外周血各期细胞数,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1982年,Nakahata等学者在鼠的CFU-Mix(Colony-forming units-Mixed,多向性克隆形成单位)体外培养中,发现一种原始母细胞集落.产生这种集落的细胞被称为BL-CFC(blast colony-forming cells,母细胞集落形成细胞).现多数学者称之为CFUHPP(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高增殖潜能克隆形成单位).从此揭开了对CFU-HPP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应用半固体培养基进行造血祖细胞的短期培养正广泛用于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特别是用于检测经过处理的移植物,诸如为防止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去除T细胞的移植物、去除残存恶性细胞的自体移植物,以及经过冷冻处理的移植物。在临床血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促进造血干/祖细胞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小鼠脐血移植 (UCBT)模型在体内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RA)对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HSPC)植入的影响。方法 用 380mg kg致死量环磷酰胺 (CTX)预处理后 ,将C57BL 6(H 2 b)的胎鼠和新生鼠外周血 (FNPB) (有核细胞数为 1× 1 0 6和 0 .5× 1 0 6个 )分别输注至BALB c(H 2 d)小鼠体内 ,于移植前 2天至移植后 2天分别用 1 5mg·kg-1 ·d-1 和 5mg·kg-1 ·d-1 RA处理受鼠 ,观察受鼠造血和免疫恢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植入水平和存活率。结果 经两种剂量RA处理后 ,造血和免疫重建明显加快 (P <0 .0 5)。未见急性GVHD。受鼠植入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当移植 1× 1 0 6细胞数时 ,两种剂量RA处理组均可提高移植后 30天和 60天存活率 (分别为 72 .73 %和 70 .83 % ) ,与对照组(41 .67%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当移植 0 .5× 1 0 6细胞数时 ,两种剂量RA亦能提高存活率(分别为 42 86 %和 43 .48% ) ,与未经RA处理对照组 (1 4 .2 9%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并且与移植 1× 1 0 6细胞数未经RA处理组的存活率相当。结论 在小鼠UCBT模型中 ,RA能促进脐血HSPC的植入 ,为RA应用于临床UCBT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造血生长因子的发现,为造血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效应观察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能对造血干/祖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可以在体外观察多种因素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在临床上,造血祖细胞培养对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多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兴强 《临床荟萃》1996,11(13):577-580
自从1979年Vainchenker首次成功地培养出人类巨核系造血祖细胞(CFU-MK)以来,其培养方法日趋完善,已成为研究巨核系造血机制及巨核细胞相关疾病的有力工具,且已取得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1.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是一门理论与实验技能并重的课程。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 ,对高校血液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适应现代实验血液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在检验本科四年级学生的血液实验教学中 ,首次开设了小鼠粒 单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体外培养技术实验课。实验的特点和主要环节如下 :①小鼠肌浸液的制备 ;②骨髓细胞悬液的制备 ;③CFU GM的半固体培养 ;④CFU GM集落的原位固定 ;⑤CFU GM集落的鉴定。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培养基的制备 ,小鼠的饲…  相似文献   

12.
寻找安全高效的造血祖细胞动员剂,以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分离次数,是自体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移植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在以叶酸、环磷酰胺、集落刺激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作为造血祖细胞动员剂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脾集落测试方法证明,给致死量照射小鼠注射骨髓细胞后,脾上可生成由红、粒、巨核系细胞,或混合组成的集落,即CFU-S。从移植后10天可以生成大的脾集落,表明了前体细胞的增殖潜力。这些脾集落主要由各种血细胞组成,反映了CFU-S的分化能力。如果把脾集落细胞再注给另一只照射受体,则受体脾上又可生成新的集落。这就表明了脾集落中的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寻找安全高效的造血祖细胞动员剂,以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分离次数.是自体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移植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在以叶酸、环磷酰胺、集落刺激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作为造血祖细胞动员剂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脐血造血祖细胞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造血祖细胞的富集于爱新,张新民,贾海蓉,苏月来,张金香,陈桂彬,沈德成我们采集脐血并测定了脐血中造血祖细胞的含量,研究不同的造血刺激物对CFU-GM产率的影响,并通过三步法富集脐血造血祖细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脐血: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利用磁力搅拌悬浮培养装置大规模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stemspan添加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为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先研究磁场(25和50mT)对静态扩增培养的造血祖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再研究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对造血细胞总数扩增、造血集落形成和表面分子标志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0,25和50mT磁场组和磁转子组,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和造血集落形成数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7天的扩增培养,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为2.8±0.45,高于静态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2.1±0.48)(P〈0.01);磁力搅拌悬浮培养组形成的红系集落数(1983.5±582.6)、粒-巨噬细胞集落数(186.4±62.7)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形成的相应的造血集落数(分别为1396.2±425.7和136.5±40.8)(P均〈0.05):磁力搅拌悬浮扩增后造血干细胞(CD34^+、CD34^+/CD38^-或CD133^+)比例分别为(0.9±0.34)%、(0.7±0.21)%和(1.1±0.35)%,低于静态培养的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4±0.35)%、(1.2±0.34)%和(1.6±0.68%)](P均〈0.05);但是,归巢相关分子CD184和CD62L高于静态扩增培养..结论:磁力搅拌悬浮装置可能有利于脐血造血祖细胞规模扩增,本研究结果还有待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移植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经骨髓腔内输注(intra—bone marrow infusion,iBMI)及静脉输注(intravenous infusion,iVI)人脐血(cord blood,CB)造血千/祖细胞(HS/PC)对NOD~SCID受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将纯化的CB CD34^+细胞移植到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受鼠体内。受鼠随机分为3组:①iBMI组:骨髓腔内输注CD34^+细胞5×10^5/只;②iVl组:尾静脉输注CD34^+细胞5×10^5/只;③阴性对照组:输注PBS缓冲液。于异种移植后第3、5及第8周通过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的方法比较人造血系统各系细胞植入率,通过二次移植实验比较NOD—SCID受鼠体内人HS/PC长期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移植后第8周,iB—MI组受鼠骨髓、外周血及脾脏中人CD45^+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VI组(P〈0.05);iBMI组及iVI组移植的HS/PC均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移植后第8周,iBMI组受鼠骨髓中CD45^+CD19^+细胞、CD45^+CD33^+细胞、CD45^+CD56^+细胞及CD45^+CD34^+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VI组(P〈0.05),CD45^+CD14^+细胞及CD45^+CD41a^+细胞比例亦高于iVI组(P〉0.05)。iVI组及iBMI组长期存活受鼠的肝脏、脾脏、肺脏、外周血、骨髓细胞中均可检测到人17号染色体α-卫星特异性片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移植后第8周的iBMI组受鼠的脾脏、肝脏和肺脏中均可检出人CD45抗原的表达.iBMI组受鼠的骨髓细胞各系集落总数于移植后第8周显著高于iVI组(P〈0.05)。二次移植后第6周,iVI组及iBMI组受鼠的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人17号染色体α-卫星特异性片段的表达。结论:与iVI相比,经iBMI移植人CBCD34^+细胞至NOD—SCID受鼠可以促进HS/PC的造血重建及多向分化,提高植入率。  相似文献   

18.
脐血造血祖细胞培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对脐带血造血祖细胞进行研究。人脐带血粒单祖细胞集落(CFU-GM),红系爆式集落(BFU-E)含量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也高于骨髓(CFU-GM,P<0.05;BFU-E,P<0.01)。脐血造血祖细胞的出现晚于骨髓,但存活时间较长。在不外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时,脐血中有少量BFU-E生成。将两份不同胎儿的脐血细胞混合后培养并与单个胎儿脐血细胞培养相比较,两者在祖细胞生成数量和生长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别。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脐血中OKT_3,OKT_4,OKT_8阳性率,与成人相比,OKT_3 ̄+降低,而OKT_4 ̄+,OKT_8 ̄+和OKT_4 ̄+/OKT_8 ̄+与成人相似。  相似文献   

19.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了脐血、骨髓、外周血CFU-GM,BFU-E。结果表明脐血中CFU-GM,BFU-E数量高于成人外周血,同骨髓相比,CFU-GM数量无显著差异,BFU-E低于骨髓。同时观察到脐血中CFU-GM大集落比例明显高于骨髓;CFU-GM集落产率时间曲线较骨髓延迟3~4天;S期GM-CFC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骨髓,可能提示脐血造血细胞中早期造血细胞比例高于骨髓。实验中还发现脐血红系集落生长同骨髓十分相似,二者均含CFU-E和BFUE集落,而外周血中只含BFU-E集落。我们统计了27份脐血血量及所含有核细胞数。根据骨髓移植的有核细胞数标准(2×10 ̄8/kg),一份脐血的有核细胞数很难达到此要求,但已达到目前国外小儿异体脐血移植成功病例的有核细胞数值。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一直被认为处于造血级联的顶端,通过维持自身的自我更新并逐级向下分化成熟,为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成熟的血细胞。基于HSC移植后分化成熟的变化规律为主要技术方法的研究表明,HSC维持着整个造血系统的稳定,并且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模型。然而,从根本上来讲这些研究结果反映的是HSC应对外界压力的应激反应,与正常稳态情况下HSC对于整个造血系统的维持作用并不相同。而最新的一系列利用不同的实验模型对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HPC)在造血稳态维持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HPC才是造血稳态维持的主力军。本文将对目前存在争议的关于HSC和HPC在稳态造血系统维持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