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方法 将16 9例重型颅脑外伤随机分为4组:无药物预防组、抑酸剂预防组、生长抑素预防组、联合预防组。比较各组对出血预防的效果,然后将各组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利用胃肠张力管检测不同时间pHi值,同时测定不同时段胃液pH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及与出血的关系。结果 联合用药对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加显著(P <0 .0 1)。联合用药处理未显示更强的抑酸效果。发生出血的患者入院时的pHi均值与未发生溃疡出血者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12、2 4小时、第3、5、7天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监测pHi值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硬膜下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护的价值. 方法 选择10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分为ICP监护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ICP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 结果 ICP监护组术后平均应用甘露醇的时间为8 d,平均剂量为950 g;常规治疗组术后平均应用甘露醇的时间为12 d,平均剂量为1 450 g.两组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剂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监护组50例中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4例(8%),急性肾功能损害7例(14%),应激性溃疡4例(8%),肺部感染8例(16%);常规治疗组50例中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9例(18%),急性肾功能损害14例(28%),应激性溃疡5例(10%),肺部感染9例(18%).两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及急性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性溃疡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监护组患者术后ICP初值与患者死亡率呈负相关(P<0.01);全部患者经3个月随访,ICP监护组50例中恢复良好27例(54%),轻残13例(26%),重残2例(4%),植物生存3例(6%),死亡5例(10%);常规治疗组50例中恢复良好17例(34%),轻残6例(12%),重残6例(12%),植物生存8例(16%),死亡13例(26%),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连续ICP监护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联合铝镁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 胃液pH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S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肠内营养早期实施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相关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在体液中的微观改变,探讨肠内营养保护肠道黏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神经外科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伤后当天、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浆中CRP的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RP水平发生变化.随时间变化两组CRP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明显.伤后第4天EEN组血浆CRP含量低于PN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伤后第7天、第14天EEN组同时相段血浆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P<0.01).EEN组伤后第14天GCS评分高于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首先应考虑早期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11~76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25例,殴打伤12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每天一次,连用7d。测定两组患者第1、3、5、7、14天CRP和ET-1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ET-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第3、5、7、14天ET-1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GC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RP和ET-1水平显著下降,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麻醉期管理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FTS组(n=16)和对照组(n=7),记录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第1、第5天血清CRP水平、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镇痛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第1、第3天血清CRP水平,住院天数减少(P<0.05),两组术后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在创伤性肝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期管理中应用安全、有效,可减轻术后应激、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疝形成伴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颅脑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以"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救治的54例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并与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未按该方法救治的48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患者1周内死亡率以及伤后半年的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GCS、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4例患者1周内死亡13例,死亡率为24%;对照组患者1周内死亡16例,死亡率为33%(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半年GOS显示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按休克程度行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伴有休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颈静脉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采用Feeney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股动脉放血造成休克模型。随机分为7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组(SBI)及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组(SBIS)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单纯颅脑损伤组及损伤加休克组均在伤后6h,S-100表达达到高峰,其余各时间点损伤加休克组均比单纯颅脑损伤组表达高,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能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继发性损伤,积极纠正休克对减轻脑伤后继发性病理损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温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排除合并颅脑外伤者),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24例,加温组:通过加温复苏仪输入37℃液体;常温组:常规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加温组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温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 ,检测应激后 1、3、6、2 4h胃液、血胆汁酸含量 ,胃液pH值与溃疡指数 ,并与假手术组对照比较。结果 应激组与假手术组相应时段比较 ,胃液胆汁酸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0 .0 1 ) ,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 ,胃内胆汁酸的含量逐渐增加 (P <0 .0 5 ) ,胃黏膜的损伤亦逐渐加重 (P <0 .0 5 ) ,其 6、2 4h组与假手术组相应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且胃胆汁酸含量与溃疡指数呈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 ) ,而应激组与假手术组血中胆汁酸含量及胃内pH值的变化则不大 (P >0 .0 5 ) ,它们与溃疡指数之间亦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胆汁反流参与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病 ;胆汁反流程度与胃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和He-Ne激光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局部照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和He-Ne激光组,每组患者48例。两组均扩束照射,能量密度均为2.4 J/cm^2,每日1次。治愈患者随访1-3年,统计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溃疡面积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溃疡面积〉10 cm^2者,半导体激光组疗效好于He-Ne激光组(P〈0.05),〈5 cm^2和5-10 cm^2者,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P〉0.05);两组炎性反应消失及治愈天数比较,半导体激光组明显短于He-Ne激光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均P〈0.05);两组溃疡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和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术前应用泮托拉唑对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因重度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麻醉诱导前A组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B组不予滴注泮托拉唑。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两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第1d(T4)、第2d(T5)各时点患者胃液pH值、胃液红细胞计数及发生su的例数。结果A组胃液pH值在T:-T4时均高于B组(P〈0.05);A组发生1例SU(1.66%),B组发生8例su(13.33%)。结论急诊重度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泮托拉唑能有效降低术后SU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危重脑出血患者,使用不同时间奥美拉唑后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的发生率。方法急诊重症监护室96例危重脑出血的患者,根据奥美拉唑的使用时间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40 mg,静滴,1次/天)3天、7天、14天。患者每日于使用奥美拉唑1 h后抽取胃液测定pH值,实验开始后头3天每日留1次痰细菌培养和胃液细菌培养。结果 A、B、C各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8.8%、12.5%、6.3%。各组HAP发生率分别为31.3%、40.6%、46.9%。与其它组比较,使用奥美拉唑14天的C组胃液pH值更高(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但HAP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危重脑出血患者,使用适当疗程的奥美拉唑能够通过维持适度胃液pH值,既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也减少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胡丽燕  叶世伟 《武警医学》2010,21(8):656-658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度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2周.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测定手术当天和第14、21天的多项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清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但可迅速改善重度脑损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发病后6-48 h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5)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B组(n=65)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测评,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出血性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基线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而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肌力恢复均显著优于B组(P<0.01);A组发生1例出血性转化,4例血尿;B组发生1例血尿,两组均无消化道出血,两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发病后6~48 h就医的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低容量液体复苏、脑垂体后叶素复苏对创伤早期重度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HS)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24只,股动脉放血,制作重度UHS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A组(延迟复苏组);B组(低容量液体复苏组);C组(脑垂体后叶素组)。观察各组放血前即刻(TO)、达到目标血压时(T1)、实施三种复苏方法后1h(T2)、复苏平稳后2h(113)各时点的HR、MAP、CVP、血气分析及各组的出血量和72h存活率。结果1、2时点,A组的CVP、MAP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B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TO;在T2时点,A组的PaO: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中心静脉血乳酸(BL)和碱剩余(BE)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BE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点,B组和C组的BL和BE均组和明显高于1、0时点(P〈0.01),低于T1时点(P〈0.01)。三组间的Hot、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h内存活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低容量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重度UHS时的存活率;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的复苏效果优于低容量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急诊抢救的同时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LPS、IL-6、PLA2、PAF;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PLT减少(t=3.892,P<0.01),APTT、PT、D-D、LPS、IL-6、PLA2、PAF均升高(t=3.971、3.904、6.532、4.028、4.115、4.274、5.037,P<0.01);观察组PLT与LPS、IL-6、PLA2、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0.9319,呈显著负相关;APTT、PT、D-D与LPS、IL-6、PLA2、PAF之间r值均≥0.909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PS、IL-6、PLA2、PAF参与了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过程,对LPS、IL-6、PLA2、PAF进行早期干预,可减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