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总结1996~2004年治疗的22例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其临床表现.结果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病临床表现多样性,误诊率高,多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病,易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治疗期长,可选用敏感药物少.医疗费用开支高.结论快速提高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病的实验诊断率,尽早应用敏感药物,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32例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的发病、胸部X线表现、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治疗。结果患者多见于男性,以农民发病最多,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发现肺部病变32例,其中被误诊为肺结核的10例;类鼻疽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但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误诊率高,X线可早期发现肺野病变,该病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测。亚胺培南对类鼻疽假单胞菌敏感,应作为治疗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鼻疽假单胞菌与类鼻疽假单胞菌的基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鼻疽假单胞菌和类鼻疽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类研究。方法:应用16SrDNA扩增,基因测序及微孔板定量杂交技术,从基因水平对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鼻疽假单胞菌和类鼻疽假单胞菌两个标准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尽管两种细菌在生物学特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其16SrDNA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且染色体DNA定量杂交也显示大于70%的同源性。结论:鼻疽假单胞菌和类鼻疽假单胞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十分密切,应归属于同一种,是否妥当仍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许小珍  苏林光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99-499,557
类鼻疽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其败血症临床报告少见。1996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5日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共收治类鼻疽假单胞菌败血症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2009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3例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过程.结果 类鼻疽假单胞菌易感染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可选用敏感药物少.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对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部分患者可采用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早期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以便提高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病的诊断率,并且尽早使用敏感药物,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类鼻疽假单胞菌败血症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分布于南北纬20°之间的热带地区,亚洲以东南亚高发,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土壤和水的性状及生物群落等。类鼻疽假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若缺乏警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人类鼻疽病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鼻疽病(Moliodosis)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大陆自1990年以来先后报道人体感染类鼻疽以来,逐渐受到重视,由于糖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类鼻疽感染,且后果相当严重,病死率高,但尚未受到有关医师的高度关注。我们在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发现5例糖尿病并人类鼻疽病患者,现加以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与下呼吸道感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东善  张媛嫒  刘丹薇 《吉林医学》2009,30(15):1552-1555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1950年Burkholderia首次自洋葱根部分离)因引起洋葱腐烂而得名,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原归类假单胞菌属,定名为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1992年,Yabuuchi等正式将该菌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皮氏伯克霍尔德菌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等归为一个新属,即伯克霍尔德菌属,同属于假单胞菌科的rRNAⅡ群。以前文献报道该菌主要从肺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和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患者中分离。近年来,由于各种侵袭性操作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分布、耐药趋势、感染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近3年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分布,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与同期环境监测结果对比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感染因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所感染的老年呼吸道患者(≥60岁)三年中比例均超过了75%,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不断上升,呼吸机型肺炎是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近3年来是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感染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既要重视防治,减少其侵入的机会,做好院感控制工作,又要重视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类鼻疽假单胞菌败血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鼻疽是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的地方流行性传染病,献报道该病死亡率可高达50%~90%,国内报道不多。海口市人民医院2003年1月收治1例类鼻疽假单胞菌败血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耐药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的10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呼吸道的感染。在所有的临床抗生素中,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多种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哌拉西林是青霉素类中活性最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是外伤感染、二重感染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鼻疽菌感染人单核细胞THP-1后诱导线粒体自噬对其胞内存活的影响.方法 类鼻疽菌BPC006感染THP-1细胞后2h,以未感染组作为对照,通过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类鼻疽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全波长酶标仪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ATP含量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别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线粒体蛋白HSP60、TIM23和线粒体DNA mtCO1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自噬小体共定位的情况;最后,分别通过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和抑制剂Mdivi-1预处理后,检测各感染时间点胞内细菌载量的变化.结果 类鼻疽菌感染THP-1细胞后2h观察到宿主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在各感染时间点均降低(P<0.01),且呈时间递减趋势,提示类鼻疽菌感染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SP60和TIM23蛋白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Q-PCR检测也显示mtCO1基因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减少,免疫荧光分析显示线粒体蛋白TIM23与自噬小体GFP-LC3共定位明显增多(P<0.01),提示类鼻疽菌感染后诱导了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使用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以及抑制剂Mdivi-1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激活线粒体自噬类鼻疽菌胞内细菌载量增多(P<0.05),而抑制线粒体自噬其胞内细菌载量降低(P<0.05).结论 类鼻疽菌感染THP-1细胞后引起宿主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从而有利于类鼻疽菌的胞内存活.  相似文献   

14.
农庆文  王润秀  刘达恩  林源 《广西医学》2004,26(10):1465-1466
目的 探讨烧伤病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房现场采样、血清分型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 ,并用 1∶1配对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法 ,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采集的 12 5 8份样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6 6株 ,平均检出率为 5 2 % ,但从患者各种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与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差异较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与环境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关系不大 ,外源性感染并非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包扎、受压及烧伤严重程度等为烧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5~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共1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碳青霉烯类,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71.3%(2008年)。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在干部科、ICU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用ATB鉴定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K-B法)以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基础疾病评分为4.58±2.13;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都有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或减小;17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17例患者死亡,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在药敏试验结果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2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17.02%,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是25.0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时根据临床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共1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碳青霉烯类,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71.3%(2008年)。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在干部科、ICU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在东南亚和澳洲等热带区域流行,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病死率高达30%~90%.我院曾收治1例类鼻疽急性败血症合并肝脾脓肿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宜宾地区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率的变迁及耐药趋势,指导该地区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方法:分析获自宜宾市第一、二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3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726株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及铜绿假单胞菌12种抗菌药耐药趋势。结果:2011~2013年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5.33%、4.86%、2.43%(P<0.05);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较高(>21%),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2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较少;宜宾地区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治疗可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等地发生的臭米面中毒,其病原菌已被证明,在鉴定中初步定为黄杆菌属。我们根据该菌具有极毛,菌体有脂粒,色素为非脂溶性,不需生长因子,氧化酶阴性及 G C 克分子为70%左右而建议为假单胞菌属,称为酵米面假单胞菌,按其生化性状看接近类鼻疽菌群。胡文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