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2012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拖出HD根治术的5岁以下患儿79例,其中常规腹腔镜辅助手术41例,经自然腔道辅助手术38例,按肠管切除范围分为直肠乙状结肠切除组和次全结肠切除组,分别记录各组病例手术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30例和次全结肠切除11例,经自然腔道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切除28例和次全结肠切除10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常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27.5±52.5)min,估计出血(22.8±22.4)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问(1.4±0.6)d;次全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99.6.4±47.6)min,估计术中出血(28.6±1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6±0.9)d。经自然腔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12.3±51.8)min,估计出血(17.3±8.3)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0.8)d;次全结肠切除手术时间(183.0±42.4)min,估计术中出血(23.0±7.9)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6±0.7)d。两种手术方式完成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和次全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无差别。67例获随访,排便功能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两种术式相比在各时段排便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自然腔道腹腔镜HD根治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同样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可进一步减少腹壁创伤,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治疗3至6月龄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 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HSCR并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135例3~6月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采用ERAS治疗的83例患儿为ERAS组, 未采用ERAS治疗的5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血糖、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喂养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术后6 h及24 h FLACC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HSCR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污便、便秘、肛周皮炎、吻合口狭窄、脱肛)等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数据的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康复出院。ERAS组术后24 h血糖低于对照组[(6.1±0.7)mmol/L比(7.1±...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 Ⅰ期拖出术后功能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Soave Ⅰ期拖出术后排便功能。方法随访2000年10月-2004年10月经肛门Ⅰ期拖出术44例,开腹Soave术35例,腹腔镜Soave术29例,Ikeda-soper术39例。术后随访1~5年。对围手术期疗效(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禁食天数、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及术后排便控制能力(Kelly评分和直肠肛管测压)进行评估。结果经肛门Ⅰ期拖出术平均手术时间(75±20)min、费用(8198.81元)低于开腹术[(92±25)min;10264.45元]、腹腔镜术[(125±25)min;12504.67元](P〈0.05);术前肠道准备(2d)、手术时间(75±20)min、术中输血量(0例)、术后禁食天数(2d)、应用抗生素时间(4±1)d、住院天数(11±2)d及费用(8198.81)元较Ikeda-soper术[(4±1)d;(240±30)min;32例;(5±1)d;(7±2)d;(19±3)d;15243.78元]显著降低(P〈0.01)。经肛门Ⅰ期拖出术后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开腹术、腹腔镜术无显著差别(P〉0.05);Soave术后3个月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12例)高于Ikeda-soper术(3例)(P〈0.05),但就经肛门Soave术(5例)与Ikeda-soper术(3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肛门Ⅰ期拖出术和Ikeda-soper术患儿术后12个月Kelly评分无差别;术后1年直肠肛管测压均未引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术后肛管高压区长度、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术后主动收缩压(52.3±15.6)mmHg低于Ikeda-soper术后(55.7±15.4)ramHg。结论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明显低于开腹、腹腔镜Soave术以及Ikeda-soper术,适用于治疗小年龄婴幼儿的短段型和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artin术与Soave术在全结肠巨结肠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采取Martin术治疗全结肠巨结肠患儿14例,采取Soave术治疗全结肠巨结肠患儿15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发热、术中输血、腹部伤口感染、吻合口漏、术后住院时间、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排便情况.结果 Martin手术组与Soave手术组患儿术后发热时间分别为3~11(5.5±3.4)d、1~5(3.1±1.7)d;术中输血人数分别为13例(13/14)、7例(7/15);腹部伤口感染分别为4例(4/14)、1例(1/15);吻合口漏2例(2/14)、0例(0/1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4.3±2.6)d(12~21 d)vs(8.4±2.2)d(7~1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tin手术组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7例,其中4例多次住院治疗;Soave手术组发生小肠结肠炎2例,1例门诊扩肛治疗后好转,1例住院治疗.术后4周两组患儿均存在排便次数增多、肛周皮肤糜烂;术后3个月随访,Martin手术组8例每日排便2~4次,Soave手术组4例;术后6个月,Martin手术组11例(78.6%)每日排便2~4次,Soave手术组为8例(61.5%).Soave手术组患儿术后均需要扩肛治疗3~6个月.结论全结肠巨结肠患儿Soave手术在术后发热、术中输血、伤口感染、吻合口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Martin手术,且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机率低于Martin手术,但其存在术后排便恢复慢、需要数月扩肛治疗的缺点.因此,对不同情况的全结肠巨结肠患儿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发表的加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治疗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对比的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手动输入检索词并通过自由组合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先天性巨结肠"、"小儿"、"患儿"等。英文检索词包括:"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fast track surgery"、"FTS"、"HD"、"Hirschsprung"、"infant"、"child"等。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8篇临床对照试验, 571例患儿, 按治疗策略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传统治疗组, 其中加速康复外科组297例, 传统治疗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速康复外科组在总住院时间[WMD=-3.26, 95%CI(-4.65, -1.8), P<0.001]、术后住院时间[WMD=-6.76, 9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55例婴儿长段型巨结肠(Hirschspmng’s disease,HD)、巨结肠同源病(Hirschsprung’s disease of allieddisorder,HAD)及HD合并HAD,行开腹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38例,开腹手术17例(开腹组)。以2010年2月为界,将腹腔镜手术者分为腹腔镜前期组和腹腔镜后期组。比较腹腔镜前期组、腹腔镜后期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前期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t=3.462,P=0.002),腹腔镜后期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缩短(t=-2.671,P=0.013)。腹腔镜各组较开腹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食时间早,且以腹腔镜后期组为著(Z=-3.819,P:0.000)。腹腔镜各组较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以腹腔镜后期组为著(Z=-3.661,P=0.000)。腹腔镜组术后5例近期肠炎,1例皮下气肿。开腹组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2例近期肠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2,P=0.286)。结论婴儿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长段型HD、HAD及HD合并HAD的微创方法,该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目的 总结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随访。方法 自1999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4例。均经钡剂灌肠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诊断为常见型巨结肠。结果 14例切除结肠17~24cm,均于术后2~4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每日排便8~10次,其中9例行钡剂灌肠未见结肠扩张,24h钡剂潴留;6个月随访(12例)每日排便1~3次,无污染。结论 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手术治疗的5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短段型11例,普通型35例,长段型4例;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21例,经肛门改良Soave术29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情况。结果两种术式术前灌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出院时排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前者较后者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0%和37.9%,术后6个月时排便优良率为95.2%和89.6%。结论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改良Soave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但经肛门Swenson术较经肛门Soave术操作更简单方便,并发症明显减少;两者手术适应证均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9.
小婴儿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分析Ⅰ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Ⅰ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优势。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8月 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CT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比较的文献,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术后出血)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便秘、污粪)。用 Review Manger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入选,9篇文献记录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5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39例,开腹手术195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0.05),术后远期并发症率分别为32.90%、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切除、结直肠钉合吻合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们对12例4—14岁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病变肠段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改良Swenson手术)、结直肠采用吻合器完成钉合吻合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排便情况和近期并发症。结果1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改良Swenson手术、结直肠钉合吻合术,手术时间1.5~2.0h;术中出血3~5mL;无术中并发症及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排便时肛门疼痛;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30d瘘口愈合;1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后4个月出现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经肛门纵行切开横行缝合后扩肛缓解;1例出现肠炎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痊愈。7例获随访患儿均无污粪、便秘情况存在,每日排便1~3次。所有患儿小便正常。结论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结直肠吻合器钉合方法可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随访疗效满意,适合儿童巨结肠手术,但婴幼儿不适合此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排便功能及直肠肛管测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61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临床资料,均行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16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3个月至2年),根据手术年龄分为婴儿组(0~1岁)及幼儿组(1岁以上)。对患儿术后大便控制能力、并发症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婴儿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幼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显示术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总阴性率为95.1%(58/61),术后均未恢复;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可作为首选术式;肛门直肠测压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术后短期随访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疗效和对肠外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174例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00~2000g者(A组)87例,出生体质量〈1500g者(B组)87例,分别按常规干预和早期干预分组。常规组血清总胆红素(TSB)达干预推荐方案的标准时光疗,早期组于出现黄疸,但TSB未达干预标准即光疗。结果A、B组的早期组胆红素峰值(PSB)均低于常规组[A组:(209.48±38.99)umol/L和(266.59±37.11)umol/L,B组:(180.23±31.63)umol/L和(243.68±37.45)umol/L,P均〈0.05];早期组与常规组相比黄疸消退日龄早[A组:(14.5±4.4)d和(18.0±3.8)d,B组:(10.8±3.0)d和(18.8±5.5)d,P均〈0.05l,脂肪乳起始日龄早fA组:(5.8±2.7)d和(8.1±3.7)d,P〉0.05;B组:(3.8±1.8)d和(9.2±4.4)d,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早[A组:(13.1±6.0)d和(14.4±4.0)d,P〉0.05;B组:(9.3±4.8)d和(15.4±5.6)d,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使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PSB降低,黄疸持续时间缩短,利于早期添加脂肪乳和早产儿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总结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治疗婴幼儿巨输尿管的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Cohen输尿管移植术治疗年龄〈3岁的婴幼儿巨输尿管24例,其中经腹腔镜气膀胱治疗11例(双侧3例,单侧8例),为气膀胱手术组;同期开放手术治疗13例(双侧2例,单侧11例),为开放手术组。将两组患儿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镜气膀胱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成功10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麻醉后期出现膀胱痉挛),平均手术时间为(132.6±34.7)min,与开放手术时间[(129.7±37.2)min]相当(P〉0.05);平均手术失血量(3.8±1.4)mL,少于开放手术组[15.4±3.7)mL](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9±1.4)d,小于开放手术组[(11.3±2.6)d](P〈0.05)。开放手术组患儿术后切口感染1例,尿外渗2例,气膀胱手术组患儿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远期随访输尿管通畅,无反流,与开放手术远期效果一致。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婴幼儿巨输尿管患者,经腹腔镜气膀胱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HD)及同源病(HAD)术后患儿直肠肛管测压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巨结肠术后患儿,包括32例HD和24例HAD,进行随访,并根据排便功能分为正常组、污粪组及便秘组。同时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根据不同病理分型,临床症状及随访时间比较分析测压结果。结果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重现率为55%,术后1a内RAIR重现率明显低于1a以上患儿(P〈0.05)。HD术后患儿肛管直肠蠕动频率明显大于HAD(P〈0.05)。按主观症状将患儿分为正常、污粪和便秘组,便秘组肛管/直肠静息压之比及高压带长度与前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部分患儿术后RAIR可恢复,并与术后时间有关,HD术后肛门功能改善优于HAD。影响术后测压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mscopic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儿童复杂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A组和OA组,其中LA组21例,OA组2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直肠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留置腹腔引流的比率等。结果本组45例均痊愈。LA组手术时间(88.6±20.1)min,OA组手术时间(84.1±10.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LA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组术中出血(14±10.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12.3)h,住院时间(4.2±1.9)d,Troear孔感染率(4.8%),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9.5%),置腹腔引流率(19.0%),腹腔脓肿发生率(9.5%)。OA组术中出血(26±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50.6±19.2)h,住院时间(6.2±1.8)d,切口感染率(33.3%),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37.5%),置腹腔引流率(75%),腹腔脓肿发生率(37.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44,0.029,0.000,0.029。所有患儿术后随访4~12个月,无一例发生阑尾残株炎、肠瘘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先天性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B型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Soave术和Duhame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的随访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术(直肠后拖出术)28例,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直肠内拖出术)34例。入选的62例患儿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结果、直肠黏膜活检、术中快检和术后病检报告。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便频率、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腹腔镜Duhamel术和腹腔镜Soave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频率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术患儿术后2周内排便频率平均8次/d,明显少于腹腔镜下Soave术的15次(P<0.05);恢复到正常排便频率(1~2次/d)时间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术平均为(3.5±0.5)个月,腹腔镜下Soave术平均为(6.7±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Duhamel术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例(3.6%),污粪1例(3.6%),粪石1例(3.6%);腹腔镜下Soave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11.8%),吻合口狭窄1例(2.9%),便秘复发2例(5.8%),污粪1例(2.9%)。肛周湿疹的发生率:Soave术组明显高于Duhamel术组(41.2%VS 7.2%)。58例术后获功能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6个月(2个月至8年)。接受腹腔镜下Duhamel术的患儿其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2%,腹腔镜下Soave术为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肠次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低于Soave术式,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近期排便频率少,且排便频率更快恢复正常,肛周湿疹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科术式,先后又有诸如 Duhamel、Soave、Reheibin 等多种术式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上世纪90年代,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治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Georgeson 等[3]于1995年报告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特别是 Torre 等[4]于1998年首次报道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一步简化,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早期行 Swenson 改良术的患儿远期(8~16年)排便功能评估结果显示,Sewenson 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4.4%[5]。而基于 Swenson 原创经肛拖出理念改进的单纯经肛拖出和(或)腹腔镜辅助下经肛拖出术,由于采用更为简捷的手术路径,显著减轻绝大多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从而获得较传统手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6]。虽然先天性巨结肠的现代外科治疗取得不断进步,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便秘复发仍屡有报告。在一项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长达8~24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14.3%的患者术后再次出现便秘[7]。有人统计 Duhamel 术后远期随访结果,便秘复发率为15%,Soave 术为16%,而巨结肠同源病术后便秘复发率更高[8]。国内有文献报告先天性巨结肠经 Swenson 根治术后,便秘症状复发可高达47.9%[9]。因此,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问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小婴儿腹腔镜和剖腹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剖腹行巨结肠根治术后二组婴儿在临床各方面的特点。方法 随机地选取同期手术的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和传统剖腹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婴儿各15例,年龄25~152d,其中长段型14例,普通型14例,短段型2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免疫功能,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情况逐一比较。结果 术后肠功能恢复腹腔镜组较手术组早2~3d。手术组术后CD3、CD4较术前明显下降,CD4/CD8比值较术前降低,补体C3值显著升高。腹腔镜组CD3、CD4及G补体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无明显的差异,但腹腔镜组腹部瘢痕明显美观。结论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对患儿免疫干扰小,肠功能恢复早,美观,远期排便功能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回肠拖出Soave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的肛门直肠功能、营养状况及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8例接受直接回肠拖出Soave术的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8~14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5±44.0)个月;均行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的营养评估;采用问卷进行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8例患儿中,4例(50%)肛门外形正常,4例(50%)肛周轻度糜烂;4例(50%)排便次数3~5次/d; 8例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3~6(5.1±1.0)分,7例(87%)获得较满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7~11(9.6±1.2)分。疗效优6例(75%)。对7例10岁以下患儿采用WHO评估标准,其中年龄别身高正常4例(571%),轻度营养不良2例(28.6%),中度营养不良1例(14.3%)。结论 回肠拖出Soave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虽轻、中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患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