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原驻守官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90例高原驻守官兵作常规心电图检查。按心律失常发作的类型、驻守时间和驻守海拔高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90例被检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81%,其中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各种期前收缩占80.67%。海拔3000~3500m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海拔〉4000m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00%、26.82%(P〈0.01);驻训3—6个月组和〉1年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49%、17.61%(P〉0.05)。结论高原驻守官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高原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与缺氧程度有关,而与缺氧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65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 其中13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正常者死亡1例,心电图异常者死亡16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衰竭血钾正常与高血钾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藏族、汉族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探讨低氧环境对藏族、汉族人群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所有受检者为健康体检者,均居住在青海地区海拔3000m以上地区,根据民族分为藏族组(2104例),汉族组(1823例),共3927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行心电图检查,由专业医师分析。结果 3927例受检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735例,异常率为44.2%。藏族2104例中心电图异常的有912例,异常率为43.3%,汉族1823例,检出心电图异常的823例,异常率为45.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150,p=0.284)。藏汉两组常见异常中,窦性心动过缓、电轴右偏和电轴左偏所占比例最大,在各项异常中藏族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χ~2=8.668,p=0.002);电轴左偏、完右、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及异常期前收缩异常的检出率低于汉族。结论低氧环境导致高原人群心电图异常率增加,藏族窦性心动过缓比例高于汉族,其他异常率低于汉族,可能与长期生活在高原对低氧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13例轻度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并与同期1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者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室性早搏次数、房性早博次数与健康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心率变异指数低于健康人,这说明轻度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者并无明显心律失常倾向,但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可能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时域法检测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2例,其中冠脉狭窄<50%患者44例(A组),冠脉狭窄50%~75%患者31例(B组),冠脉狭窄>75%患者37例(C组),同时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D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各组MTWA阳性率。结果 C组MTWA阳性率为43.24%,明显高于A组、B组和D组(p<0.05);而A组、B组和D组MTW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MTWA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TWA阳性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比例为34.62%,明显高于MTWA阴性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TWA阳性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07%、30.00%、83.33%和34.62%。结论 MTWA在评估冠心病危险程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间心电图特点,及随海拔增高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海拔2295米,海拔3681-3800米及海拔4200~4533米处,对743例当地居民及援建人员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海拔3000米以下高原地区人群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电轴左偏,心肌缺血;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人群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同海拔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平均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海拔增高,世居藏族平均心率及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的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汉族人群平均心率,心电轴左偏,心电轴右偏及心肌缺血患病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导致人类右心负荷过重,心肌缺血缺氧发生率增高,心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右心室肥大是高原人群的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利用心电图研究QT离散度与各类心脏病的关系较为多见,高原环境对ECG的影响亦有报道。笔者对进入高原作训的39名官兵作了心电图追踪观察,对QT离散度进行了检测分析。对象及方法  1、对象:某部进行高原阶梯适应性训练的39名青年官兵,年龄18~26岁,体检正常。2、仪器:日本光电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纸速:25mm/s。3、方法:以海拔1400m为基准,在进入高原前查一次心电图;经过3天乘车到达海拔3700米、展开训练一周后查第二次心电图;在该地正常训练20天、乘车行进一天抵达海拔5…  相似文献   

8.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后心律失常控制情况.方法 将1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稳心颗粒口服,1袋∕次,3次/d,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心律平150mg,3次/d,治疗4周.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中成药物.  相似文献   

9.
郭慧梅 《山东医药》2013,(34):89-90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胺碘酮患者QT间期(QT)、QT离散度(QTcd)的变化,指导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提高胺碘酮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35例口服胺碘酮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有无心律失常发生将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QT、QTcd值的差异.结果 心律失常组QT、QTcd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12例QTcd< 60 ms者,其中均无心律失常发生;10例QTcd 60~100 ms者发生心律失常5例;3例QTcd≥100 ms者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长期应用胺碘酮患者QT、QTcd增大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cd检测可作为胺碘酮安全用药的一项无创性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能激发机体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及高度,高原的自然环境具有空气稀薄,寒冷、风大、干燥和日光辐射强的特点,其中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是高原环境影响机体的主要因素。人体进入高原后,受到以低氧、低气压为主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全身各系统从器官水平到分子水平,从功能到组织结构多发生一系列变化,功能改变是指“高山反应”而言,即缺氧引起的各系统功能发生的暂时紊乱,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其功能紊乱的程度,相应症状的轻重及持续时间与海拔高度,进入高原时间,季节、活动及个体差异有关。机体为了适应高原环境,从内环境不平衡到平衡,机体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引起高原疾病。  相似文献   

11.
李玉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785-1787
目的观察移居高原不同时间的汉族人群与世居高原藏族人群肺通气功能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方法在海拔4300 m高原,以移居3年以内和3年以上汉族和世居高原的藏族青年共141人为研究对象。结果 (1)进入海拔4300 m高原3年以内的汉族青年的FVC、PEF、FEV1、FEF25-75%参数明显高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移居4300 m高原3年以上的汉族青年的肺通气参数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无明显差异。(2)进入海拔4300 m高原3年以上汉族青年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当地藏族世居者,而3年以内汉族青年的血红蛋白与当地藏族世居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海拔4300 m高原,世居藏族低氧通气反应钝化,红细胞无明显升高,世居高原的藏族对低氧的反应是建立在遗传和基因水平的。而移居的汉族人群通过加强低氧通气反应这一自身的代偿机制进一步适应低氧环境,但过度的代偿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51例,分为常规组27例,镇痛镇静组24例,镇痛镇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镇痛镇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道平台压(Pp1 at)、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p1at均呈下降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低于常规组(P<0.05,P<0.01);Cst、PaO2/FiO2在治疗后均呈上升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肺氧合功能及顺应性,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杜丽  马玲  王楠 《心脏杂志》2022,34(4):378-382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保护高海拔缺氧损伤大鼠心脏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1 500 m)、缺氧生理盐水组(6 500 m+NS)、缺氧Compound C组(6 500 m+comC)、缺氧红景天苷组(6 500 m+Sal)、缺氧红景天苷+Compound C组(6 500 m+comC+Sal)。造模完成后进行血气分析、HE染色、荧光TUNEL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1)缺氧后大鼠心肌结构发生变化,心肌凋亡加重(P<0.05),红景天苷治疗可改善心肌细胞病理性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2)缺氧后磷酸化AMPK水平上升,磷酸化mTOR水平降低(P<0.05)。而Compound C组AMPK及mTOR表现呈相反趋势,红景天苷治疗后AMPK及mTOR的表达水平介于Compound C组与红景天苷组之间,但是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较Compound C组增加(P<0.05)。结论 红景天苷可以正向调节AMPK信号通路激活自噬,对缺氧损伤的大鼠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高原部队官兵的血尿酸和血脂水平,为确保高原官兵健康提供实际依据。方法:2010年6月收集某高原部队官兵335例体检资料,根据血尿酸升高与否分为血尿酸升高组(133例)和血尿酸正常组(202例),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335例官兵体检中尿酸和血脂升高比例较大,分别占39.7%和21.5%;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血尿酸升高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升高[(1.08±0.64)mmol/L比(1.36±1.03)mmol/L,P<0.05];但Pearson相关分析未显示血尿酸与总胆固醇(r=0.10,P=0.11)、TG(r=0.21,P=0.0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46,P=0.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3,P=0.38)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高原部队地处寒冷、缺氧的高海拔地区,饮食多为高脂等高热量食物,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应在确保健康条件下,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同时增加官兵防病意识,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fQRS)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病理性Q波及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335例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将OMI伴fQRS波患者按照fQRS波时限分为fQRS≥110ms组(36例)、fQRS <110ms(156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将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按照病理性Q波QRS波群时限分为QRS≥110ms组(21例)、QRS <110ms(75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MI伴fQRS波患者fQRS≥110ms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fQRS<110ms (p=0.026);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QRS≥110ms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p=0.045)及室性逸搏心律(p=0.026)发生率明显高于QRS<110ms组.结论 OMI伴fQRS患者随着fQRS时限延长,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随之增高;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随着QRS波时限延长,发生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逸搏心律的风险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随海拔高度递增武警战士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以采集地不同将战士分为四组,共计556人,分别对每组战士的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及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①心率随海拔高度递增而增加(p=0.016)、QRS间期随海拔高度递增有逐步缩短趋势(p=0.001);②PR间期和QT间期随海拔高度递增无明显变化规律;③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随海拔高度递增而增大(p=0.000),其中平均心电轴右偏在海拔高度递增中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增,本次采集对象的心电图在心率、心室的去极化及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一方面说明高原低氧环境对右心室负荷影响及心室代偿性反应在心电图中也间接表现出来^[2],也说明青年人对一定海拔高度的高原缺氧环境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输液反应时心电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cTnI)变化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出现输液反应的62例老年患者(输液反应组)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和cTnI检测,并以60例无输液反应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输液反应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水平及阳性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输液反应组患者cTnI异常率高于其他心肌酶指标.结论 静脉输液反应可诱发老年患者潜在性心肌损伤,导致心电图、心肌酶及cTnI发生改变,应加强检测,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颅内压水平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颅内压水平分为3组:颅内压维持20~30mmHg、颅内压维持在30~40mmHg、颅内压>40mmHg,所有患者伤后24小时内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81例,占66.4%,3组之间异常心电图差异主要反映在异常Q波、QT间期延长、ST-T变化、窦性心动过缓及过速(p<0.05),并与颅内压水平成正相关,而在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异常心电图可作为初步评估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以及为医师提供诊疗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studied 513 males, permanently living in the high-mountain regions of Tian Shan and the Pamirs (2800 - 4000 m above sea level). A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404 males permanently living at low altitudes (780-900 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Kemin District, Kirghiz SSR. The probands' ages were 30-59 years. In all of them the resting electrocardiograms were recorded; 110 exercise tests were made in the high mountains, and 35 tests, at the low altitudes. The prevalence of heart rhythm disturba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habitants of the high-mountain regions (12.1%) than in the low-altitude inhabitants (2.9%; p less than 0.0001). The most frequent disturbance was the 1st-degree a-v block (6 per cent). In the high mountains cardiac arrhythmias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aused by high-altitude hypoxia. During exercise heart arrhythmias appeared conspicuously less frequently in the high mountain than in the low altitude inhabi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