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分型与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出小儿肠重复畸形的病理分型,以利于了解各型的临床特点。临床资料:本组84例,肠内膈膜型2例,肠壁囊肿型9例,肠外和管状型31便,肠外囊肿型35例,孤立型1例。以腹块就诊的伯24例,肠梗阻41例,消化道出血15例,肠穿孔腹膜炎2例,其他手术意外发现2例。结果:本组皆采用手术治疗,82例痊愈,2例新生儿分别死于中毒性休克和肠瘘败血症。结论:熟知本病的各种病理类型,利于判断分析的临床表现,可提高  相似文献   

2.
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 4年来我院共收治肠重复畸形 18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所见 ,提出诊断要点和检查手段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中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10d~ 2岁 5例 ,~ 10岁 8例 ,~ 15岁 5例。以腹部肿块就诊 4例 (2 2 .2 % ) ,肠梗阻 9例 (5 0 % ) ,消化道出血 3例(16 .7% ) ,其他手术意外发现 2例 (11.1% )。并直肠阴道瘘、回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各 1例。二、临床特征  9例肠梗阻中 ,急性肠梗阻 5例 ,其中继发肠扭转 2例 ,肠套叠、肠粘连、肠重复段粪块嵌塞各 1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呕吐。术前仅 1例B超探到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肠重复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肠重复畸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腹部B超、同位素扫描、X线、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确诊及治疗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4.
CT检查对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患者颅底和上颈椎进行CT扫描。结果:通过CT影像分析,发现病变早期寰枢椎有较固定的旋转关系,枕寰关节与寰枢关节在同一方向运动,枕骨髁与寰椎侧块无分离。病变后期齿状突与寰椎侧块不对称关系及寰椎旋转移位持续存在,枕寰关节在与寰枢关节活动相反方向发生一种新的旋转移位,部分代偿寰枢关节移位。结论:CT扫描可显示椎管与骨性结构变化的断面图像,能清楚地提供枕寰枢椎横断面的连续图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明显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CT检查单一出现涡旋征作为肠扭转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 收集了从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临床拟诊肠扭转手术探查的39例患儿,术前均行CT检查.不告知临床资料,分别请3位高年资的CT诊断医师,3位普外科主治医师回顾性阅片.阅片的内容为是否有涡旋征、扭转的角度(扭转的角度以相差不超过180°为符合),记录结果,将肠扭转阅片结果与手术所见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率、特异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总准确率为81.7%,敏感率89.4%,特异率55.6%,Youden指数44.9%,阳性似然比2.18,阴性似然比0.21.6位医师阅片之间结果x2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一出现涡旋征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肠梗阻症状,CT扫描出现涡旋征应该急诊手术;肠管或肠系膜的占位同时出现涡旋征应该急诊手术;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涡旋征出现的位置可能会有变异;CT平扫不能准确反应肠扭转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盆腔螺旋CT检查用于小儿阑尾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1~6岁儿童阑尾炎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分别对0~3岁,3~6岁两组儿童正常阑尾测值并作为对照依据,对疑似阑尾炎患儿采用局限性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与正常值相比较,并经手术验证,观察其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手术视野下72例0~3岁组正常阑尾腔外径为4.9m±0.8m,70例3~6岁组正常阑尾腔外径为5.1m±0.9mm,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显著提高了症状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术前确诊率,并降低了阑尾炎的漏诊率,螺旋CT对早期诊断儿童阑尾炎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对 331例经CT诊断为副鼻窦炎的反复性支气管炎患儿 ,作了临床症状、体征及外周血象的统计分析 ;对其中 2 6 1例作深部鼻拭子涂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 192例X线胸片作细致的读片记录 ;对 116例自身对照的副鼻窦X线平片和CT片作对比分析 ;对 331例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副鼻窦CT资料 ,按病变严重度进行分级 (四级 ) ,并按年龄组别测量了粘膜增厚、积脓厚度与其垂直窦腔径的比值 (Pt值 )。结果  (1)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反复咳嗽达 10 0 % ,流涕和鼻粘膜红肿达 84 3%。 (2 )深部鼻拭子涂片镜检提示 ,嗜中性粒细胞增高达 33 1%。 (3)X线胸片异常占 70 3%。 (4)据Pt值的统计分析 ,Ⅰ~Ⅳ级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 (5 )如以CT结果为金标准副鼻窦X线平片的上颌窦和筛窦的敏感性分别为 84 3%和 17 5 %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6 1%和 17 6 % ,假阴性率分别为 15 7%和 82 5 %。结论  (1)反复咳嗽和鼻粘膜红肿、流涕并存是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特征。(2 )副鼻窦X线平片仅具拟诊意义 ,临床诊断必须依靠副鼻窦CT摄片 ,如果仅作X线摄片 ,应附加其他辅佐资料。 (3)CT片的上颌窦Pt值测定可正确反映病变的严重度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Spiral CT、SCT)在小儿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经手术确诊的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35例,对其术前S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ner reformation,MPR)的影像学特点与X线、MRI、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例患儿术前SCT显示脊髓纵裂者33例,其中Ⅰ型纵裂23例,与手术所见100%符合;Ⅱ型纵裂10例,符合率83.3%;2例显示不够清楚。结论SCT/MPR诊断脊髓纵裂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是诊断脊髓纵裂的又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特征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采用平扫和增强CT,分析肿瘤的边界、密度和强化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32例患儿中包括20例单发甲状腺肿瘤、10例多发甲状腺肿瘤,以及2例甲状腺炎伴肿瘤。20例单发肿块中包括腺瘤17例、腺癌3例。腺瘤中9例为实性肿块、8例为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包膜不完整均见于腺瘤和腺癌,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和淋巴结肿大仅见于腺癌病例。多发肿块10例,其中腺瘤6例、腺癌4例。多发微腺癌可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4例多发腺癌中,3例伴淋巴结增大、1例血管侵犯。亚急性甲状腺炎伴发腺瘤1例,双侧桥本甲状腺炎伴发腺癌1例。结论在甲状腺单发病灶中,肿块的强化方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于腺癌诊断具有特异性。在多发病灶中,CT对于显示甲状腺多发微腺癌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检查诊断肠重复畸形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小儿肠重复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小儿肠重复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特殊造影方法。结果13例均于术中证实为肠重复畸形,病理检查管状型5例,肠外囊肿型5例,肠内囊肿型3例。经术前影像学诊断腹部有明显阳性体征者11例,2例于剖腹探查术中确诊,术前影像学诊断阳性率为84.6%。结论肠重复畸形可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特殊病例于术中造影对完整切除病变,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e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的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童 CBD 患者40例,将患者各种影像资料与病理组织学资料相对照,由两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图像,然后协商并达成一致影像诊断结论。结果40例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全部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35例行超声检查,13例接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均显示胆管扩张;10例患儿 MRCP 诊断为 CBD 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PBM)。39例成功进行术中造影。影像和手术分型:Ⅰ型28例,其中囊状22例,6例表现为梭型或柱形。Ⅱ型2例,Ⅳ型10例。结论CT、MRCP、超声和术中造影均可以准确诊断 CBD,可显示胆管扩张及并发症。MRCP 可以明确显示胰胆管共同管,应为儿童诊断 CBD 合并 PBM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64层螺旋CT(MS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卵黄囊瘤儿童的临床、病理、MSCT及多平面重建资料。术前均行盆腔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34例中,女性21例,男性13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7岁3个月,平均(18±15)个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骶尾部肿块以及腹痛。33例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1例(占2.9%)AFP值为2.2 ng/mL。34例患儿中,18例来源于盆腔腹膜腔内,16例位于腹膜腔外向骶尾部生长,其中9例主体部分位于盆腔,7例主体部分位于骶尾部。MSCT均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肿块最大径为2.8~10.7 cm。AFP值与肿块大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与血供,结合血清AFP检查,有利于盆腔卵黄囊瘤的正确诊断、制订术前手术方案及判断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创伤性骺板及骨骺损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骺板及骨骺损伤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X线平片或CT检查可疑骨骺损伤的33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d至14岁,中位年龄7岁,男14例,女19例,病史为1h至3个月。分别行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其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患儿共29处骺板受累,其中2例为双骨干骺端骨折,6例经多排螺旋CT证实排除骺板骨折,9例X线平片未发现骨骺损伤而多排螺旋CT发现骺板骨折。骨折位于肱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1例,桡骨近端2例,桡骨远端3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8例,腓骨远端1例,指骨2例,趾骨1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2例(6.9%),Ⅱ型19例(65.5%),Ⅲ型4例(13.8%),Ⅳ型4例(13.8%)。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了解骨骺受累情况,直观观察骨骺移位以及关节内情况,及时提示临床进行相应处理,对病变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黎明  李勇  黄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1,20(2):168-171,186
目的 探讨小儿肠道多发憩室 、肠重复畸形的临床特点 、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收治的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患者5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肠道多发憩室、憩室合并肠重复畸形,对该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4月~2004年3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对作过CT检查的52例急性阑尾炎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作过CT检查的52例急性阑尾炎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病理报告显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阑尾坏疽伴穿孔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麦克尔憩室1例。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仅有3例CT显示不清,CT诊断率91.4%。7例坏疽穿孔阑尾炎,CT检查均有异常,3例有粪石嵌顿,4例有阑尾增粗,系膜、大网膜增厚模糊,阑尾周围小肠内积气,CT诊断率100%。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CT显示阑尾增粗,CT诊断率55.5%。结论 对于临床病史、症状、体征不典型或肥胖的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有一定困难,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阑尾炎的确诊,特别是坏疽穿孔阑尾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骺损伤中的成像质量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6岁以下儿童骨骺损伤病例30例作为实验组,早期选择普通X线摄片和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根据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确定骨骺损伤类型,指导临床治疗,随访2年,对疗效进行评估,选择经常规剂量CT检查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儿随访2年观察考核指标,两组CTDIvol值分别为(9.6)和(2.4)mGy,DLP值分别为(156.60±4.30)和(25.40±7.99)mGy.cm,低剂量组较常规组下降约61.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噪声均值略高于常规组(分别为11.36±2.95和16.42±2.96),t=-7.199,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分别为(4.85±0.41)分和(4.8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5,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可对骨骺损伤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肠套叠合并肠坏死是空气灌肠复位的绝对禁忌症,目前对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检查表现及特点报道较少,该研究重点探讨其超声表现,及时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择复位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手术复位的48例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病例的超声图文资料。结果:①肠套叠的类型与肠坏死密切相关,回回结型最易导致肠坏死;②套叠部肠壁明显增厚,套叠中心部常伴有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阑尾;③肠套叠内积液、套叠远端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是肠壁大片坏死的表现;④继发性肠套叠也是导致肠坏死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可探及原发病灶的声像;⑤腹腔积液是所有肠套叠伴肠坏死的共同表现。结论:当肠套叠伴肠坏死时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声像图特征,可间接提示肠坏死的可能,掌握这些超声表现能及时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择复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