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92年1月29日初诊。述入冬以来,每因遇冷而遍身汗出,寒甚则汗甚,遇温则汗止。曾屡医迭药,中西合治,均罔效。观其面色晦黯,形体踡缩,手足湿冷,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弱。证属营卫失和,卫弱营强。处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桂枝12g,白芍12g,熟附子10g,炮姜10g,生姜4片,大枣6枚。日1剂,水煎服。半月后返告:药尽5剂,汗出即止,并感体暖身轻,全如常人。  相似文献   

2.
半头面汗出,在现代医学认为是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所致。本病在祖国医学《内经》中早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明·张介宾注释:“有病偏汗者,或左或右,浸润不止。气血有所偏沮,久之则卫气不固于外,  相似文献   

3.
穆某,女,30岁,本院职工,2003年2月15日就诊.3 d前出现身痛、发热,体温39℃,肌注安痛定4 mL后,汗出不止至今,平静时头额及全身潮湿,动则大汗淋漓,请吾诊治.刻诊:发热,体温38℃,咽痛,周身痠痛,心慌,气短,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每夜睡眠约4 h,乏力,舌质淡,尖红,苔白腻,脉细.诊为气虚外感寒湿,外邪入里化热.先予益气清热、解表化湿剂.药用银翘散合玉屏风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防风、淡豆豉、薄荷、黄芪、白术、牛蒡子、羌活、独活、炒酸枣仁.3剂,水煎服,日服3次.  相似文献   

4.
芦××,男,58岁。1987年5月21日诊。阴囊汗出一个月,曾服西药维生素B_6、谷维素、钙片及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味10余剂乏效。刻诊:阴囊湿冷汗出,每天需换两次内裤,活动劳累后更甚,局部不痒,无腥臊气,兼见气  相似文献   

5.
王××,男,56岁。平素无烟酒嗜好,以往身体健康。近半月来,每夜黎明前后(5点钟左右)周身汗出而醒,无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纳可、睡眠正常。查患者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性 ,5 5岁。于 2 0 0 0年 6月 2 0日就诊 ,自诉汗出 5年 ,动则尤甚 ,形寒畏冷 ,虽值盛夏 ,身著 3层外衣仍不觉暖 ,双膝双踝关节均以棉垫覆于其上 ,伴胸痛彻背 ,后背凉 ,入夜尤甚 ,口干 ,口苦 ,舌质紫暗 ,苔白腻 ,脉缓弱无力。经查心电图示V5、V6导联T波倒置 ,余正常 ,超声心动示左房稍大 ,左室顺应性减低 ,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四诊合参辨证为阳虚兼有湿热 ,遂以桂枝加附子汤合薏苡附子散加减拟方如下 :制附子、黄芩、炙甘草各 10g ,桂枝、白芍、瓜蒌、薤白、郁金、龙胆草各 15g ,薏苡仁 30g ,柴胡、五倍子各 2 0g ,日 1剂 ,…  相似文献   

7.
诊病之始,必先审病家所患之证。“证”即证据,也就是证候。各种疾病所出现的证候,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四诊的基础上,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作为识别疾病和实施治疗的有力证据。无论“症”、“因”、“位”是否相同,若其“证”的本质相同,其治则方药亦可相同。即有是证,则制是方。前人云:“仲景制方不于病而命名,惟求证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凡中风、伤寒、杂病宜主谋方,拈来无不合法。”柯琴论及桂枝汤云:“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凡头痛发热,恶风寒,其脉浮而弱,汗自…  相似文献   

8.
患者谭某某,男,61岁,1985年10月12初诊。诉自汗、盗汗已三月,近廿日加剧,以身汗为著。患者形体消瘦,患慢性支气管炎十余年,近三月来,常冷汗如淋,湿透衣里,日发数次而以上半身为主,劳则尤甚。平素畏寒,肢冷背凉,10月即着棉衣。并见心悸、失眠、纳少、身倦乏力等症,舌苔薄白,  相似文献   

9.
病例:王某,男,18岁,学生。1985年8月3日初诊。主诉半月来每餐进食之际,头部即大汗淋漓,齐颈而还,食已汗出自止,因生厌食之感。并伴齿龈肿痛,口干而苦,喜冷饮,胃脘灼热,二便尚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有力等证,此胃热上蒸,迫津外泄,治宜清胃泻火毒,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大黄、黄连、黄芩各  相似文献   

10.
代某,女,68岁,1997年4月就诊,患者因醒即汗出,汗出如浴15年来诊。15年前无明显原因,患者凌晨一睁眼即开始周身出汗,汗出量大,可浸透内衣,每于起床后则易受风寒,秋冬尤甚,曾服用上百剂中药汤剂及六味地黄丸、归脾丸、逍遥丸等不见效,后听说大枣与浮小麦熬水饮用可治此疾,即坚持饮用,共用大枣20斤,浮小麦3斤,仍无效。今来诊,见其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自诉肢冷畏寒,食纳一般,二便如常,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据症辨为表虚卫外不固,汗液外泄所致。予玉屏风散,黄芪300g,白术100g,防风100g,三味熬水代茶饮用,10天后,…  相似文献   

11.
<正> 侯××,女,51岁,工人。1983年8月20日初诊。自述1979年春季一次劳动中,汗出濈濈,微受风寒,尔后稍一活动,其汗濈濈然而出,不能自止,若稍加休息,其汗则止。由于经常汗出,感冒频发,服解表药后,汗出更甚。每到晚间入睡,虽汗止但全身骨蒸潮热,揭被取凉,又自感寒栗。终年顽疾不愈,致使身体倦怠无力。曾按营卫不和投桂枝汤无显效,按气虚卫表不固投玉屏风散治之无功,施滋阴清热、收敛固涩之法罔效,故失去病愈信心。望其汗出满面,淋漓点滴,内衣均亦湿透。细询病情,每当汗出时,胸间自觉有一股热气从内向外蒸发,即刻汗出濈濈率氯ツ暌嗑?舌质红,舌边隐见瘀斑,脉沉缓稍涩。余踌躇再三,忆及王清任氏有:“竟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也”。遂投血府逐瘀汤加味以活血化瘀、滋阴降火.拟方: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  相似文献   

12.
赵某,男,38岁,干部,1992—6—20初诊。因肚脐周围汗出不止,已十余日,前来就诊。患者于此之前,曾在农村参加夏收,后感觉腰酸,乏力,时感心悸、咽干,唯独肚脐周围汗出不止。曾服止汗网效。查体见舌红少苔,脉细数。症属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药用六味地药黄汤加减。热地20g、山药20g、山芋15g、丹皮15g、茯苓10g、煅龙骨20g、太子参20g、寸冬15g、五味子10g、知母15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温服。上药3剂服尽,诸症消失。嘱其原方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武彬 《资料汇编》1991,(12):37-37
  相似文献   

14.
田××,女,28岁。1987年8月15日诊。患者自诉产后左半身汗出,右侧点滴全无,且感不适,无可名状。饮食、二便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此因产后血虚血  相似文献   

15.
洪×,女,34岁,1987年5月9日初诊。缘患者1986年10月施“人流”术后,一直感觉周身倦怠,精神欠佳。自以为适当调理即可,未予治疗。然月余诸苦不减,更增与偶交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运用朱良春教授自拟培补肾阳汤(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山药15克,甘杞子10克,紫河车6克,甘草5克)随症加味,结合针灸治愈1例口轮匝肌抽搐长达7年的儿童,现介绍于下。匡某,男,15岁,1987年2月15日就诊。患儿7年前被狗咬伤,因狗已被人打死,无法辨别是否狂犬,家长请一草医配了1料预防狂犬病的中药内服。3天许,患儿颜面部口轮匝肌出现急促的、不自主的抽搐,并逐  相似文献   

17.
半身无汗症一例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女,49岁,农民,1988年7月3日初诊。患上半身无汗症三年,原因不明,无论劳作或酷暑炎夏,腰带以上皮肤干灼,点汗皆无,唯下半身汗出。夏季来临便心胸瞀闷,烦躁不安,头晕心悸,睡眠不佳,食欲低下,体质消瘦,终致不能劳作,苦不堪言。诊见其身体消瘦...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治疗汗出异常颇有心得。现举例如下。1 醒则下肢汗出吴某,男,58岁。2003年6月17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每日早晨及午睡醒来,觉两大腿、胭窝汗出涔涔,甚至能看到一颗颗汗珠从毛孔里出来。8年前曾有相同出汗经历,经中药治疗治愈。舌质淡红、苔薄白根腻,脉沉取双关独弱,中取弦劲,右寸脉偏洪。细思人醒时卫气从里出表,独下肢出汗必是足太阳经留有湿邪,《内经》云:“肾有邪,  相似文献   

19.
李某某,男,38岁,农民,1984年8月2日诊。诉胃脘痛反复发作已近十年,在某院住院,经钡餐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不完全性幽门梗阻。”中医治疗时诊见:精神萎靡,形体虚胖而面色(白光)白,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欲食,舌淡胖润,苔薄白微腻,脉细缓。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27岁。因饮酒过量,呕吐后遂呃逆不止,于1999年5月2日求治。刻诊:患者仰卧于床,面呈虚弱之色,闭目懒言,虽呃逆不止而其气力渐衰。病史(代述):1999年5月1日新婚,次日应约赴岳父母家。席间饮酒过量且呕吐,车载返家后遂呃逆不止。诊断:大虚之候,回阳救逆。治则:壮肾补胃,滋助冲脉下行之力。取穴: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