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眼球后常见良性占位的磁共振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球后良性肿瘤的MRI检查,分析它们在球后的MRI表现,并结合病理讨论MRI表现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材料与方法:共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5-63岁,平均41.5岁。MRI检查使用中场超导MRI成像系统,8例做了MRI增强检查。结果:血管瘤15例,炎性假瘤11例,脑膜瘤2例,泪腺混合瘤7例,神经纤维瘤3例,MRI论断符合率为89.5%。结论:(1)MRI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颈椎外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分析急性颈椎外伤(acutecervicaltrauma,ACT)的CT表现,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对临床拟诊的ACT37例行平片及薄层CT或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做多平面及三维(3D)重建。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经影像学诊断31例ACT,其中CT诊断29例,2例CT阴性而由平片及MRI各确诊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32.8%及98.5%,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CT能对ACT做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平片比较CT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在ACT的诊断中,CT尚有某些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脑性偏瘫的CT形态学改变。材料和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脑性偏瘫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中,CT异常63例,CT阳性率为87.5%。CT表现可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1)脑发育畸形(11.1%),反映出生前大脑的发育障碍;(2)脑室周萎缩(38.9%),与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有关;(3)皮质或皮质下软化(22.2%);(4)混合型(15.3%);(5)正常(12.5%)。结论:CT表现及分类反映了不同脑发育阶段脑损害的病理特点,CT形态学研究对脑性偏瘫的病因学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MRI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MRI表现,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CT4例,MRI7例。结果:(1)CT表现: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上移;伴发脑穿通畸形囊肿1例,神经元移行性病变2例;(2)MRI表现:①胼胝体完全缺如3例,横断像上侧脑室分离、扩大,三脑室升高;T2加权像上显示Probst束1例;矢状像上显示大脑半球内侧面放射状脑沟、回2例;3例均伴神经元移行性病变。②胼胝体萎缩4例,其中各部均萎缩1例,仅为局部性萎缩3例。合并脑白质发育不良3例。结论:MRI和CT能良好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理特点,但在显示该病的直接征象、继发征象及合并畸形方面,MRI均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眼内异物MRI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分析42例55枚眼内异物的MRI表现,并与CT和X线平片比较,探讨了MRI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男33例,女9例,年龄5~45岁。55枚眼内异物中非磁性异物53枚,铁磁性异物2枚。每例均在术前1个月内完成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结果:(1)MRI对55枚眼内异物检出率(94%)和CT(91%)相仿(P>0.25),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42%)(P<0.005);(2)MRI对眼内异物相关并发症的显示优于CT,而其对巩膜异物的显示差于CT;(3)SE序列T2WI和PD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是检出眼内异物的优选序列;(4)非磁性异物MRI呈信号缺失区,无伪迹产生;而铁磁性异物产生大量伪迹,并可致眼部额外损伤。结论:MRI是检出眼内非磁性异物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少数非金属异物。眼内铁磁性异物不适于MRI。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的MRI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MRI特征。材料和方法:总共18例证实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行MRI检查(男12例,女6例,年龄19-76岁)。结果:MRI所见:(1)相邻椎体受累16例(88.9%)。(2)韧带下及椎旁脓肿12例(66.7%)。(3)椎管内侵犯5例(27.8%)。(4)18例共44个椎体受累,在T1加权上呈低信号(34/44),T2加权上呈高信号(32/44)。(5)18例中有16例见椎间盘异常(形态或信号),受累椎间盘在T2加权上信号多变。结论:脊柱结核的MRI征象对诊断极有帮助并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7.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的CT、MRI诊断(附48例报告)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加深对病毒性脑炎CT、MRI表现的认识,以提高临床对该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毒性脑炎(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疱疹病毒(HSV)脑炎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例。检查方法:CT检查23例,MRI检查14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11例。作CT和MRI增强检查者共12例。结果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病灶者47例,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脑侧脑室周围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影像学评价:1.5T MRI与常规CT、US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MRI、CT和US在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5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HCC行MRI,CT和US检查。结果:MRI常规序列与FMPSPGR相比,敏感性以SET2W及FMPSPGR序列为高。对HCC检出总的敏感性依次为MRI(SE+FMPSPGR)85.89%,CT75.64%,US71.79%,<3cmHCC,MRI检出的敏感性为71.42%明显高于CT(51.42%)和US(45.71%),对于>3cmHCC,三者敏感性相似。HCC定性准确性依次为动态增强FMPSPGR(92.06%),常规SE序列(85.93%),CT(84.74%),US(75.00%),SE序列结合动态增强FMPSPGR对肝癌定性准确性可达95%,明显优于CT和US。结论:在HCC的检出敏感性和定性诊断上,1.5TMRISE序列结合动态增强FMPSPGR明显优于常规CT和US,为肝癌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90例(男46,女44,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3年2个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资料,其中24例作Gd-DTPA增强MR扫描,分析MRI表现特点及寻找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84%,误诊率为16%,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3.7cm;(2)形态不规则,以结节状、不规则形为主,(本组为81.1%);(3)侵犯邻近结构,肿瘤以侵袭性生长方式生长;(4)增强明显,本组中有91.7%的肿瘤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CT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MRA认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A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2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认,13例行CT增强扫描,15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DSA检查。结果: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多见(17/20,占85%)。20例CA检出2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15个病灶,其中10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12个,高信号8个,混杂信号5个;T2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2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无占位效应;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17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2个病灶边缘强化,8个病灶无强化。20例CA行3D TOF MRA认均未见异常血管影。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儿童脑型肺吸虫病活动期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早期活动性脑型肺吸虫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的4例患儿,均经MRI常规SE序列扫描,1例行MR血管造影。回顾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例MRI均发现多发、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灶,部分围绕与出血灶不相称的水肿信号,即较小的出血灶伴有较大的水肿带,病灶随机分布,并呈聚集或迁移状,1例可见“隧道”征,早期表现为自中脑大脑脚上行至右侧丘脑的条状出血信号,出血吸收后形成长T1的隧道样表现。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肺吸虫迁移引起的脑实质多发出血、炎性病变、水肿及特征性隧道形成,对肺吸虫脑病的活动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脂肪栓塞的CT和MRI诊断(附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勇  雷益  李顶夫  冯伟 《放射学实践》2004,19(9):635-637
目的 :分析脑脂肪栓塞 (CFE)的CT和MRI表现 ,以提高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例CFE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CFE患者CT检查均为阴性 ,MRI示双侧额叶皮层下脑白质区、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区多发散在点状异常信号影 ,1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 ,2例未见异常 ,3例T2 WI均表现为点状较高信号 ,DWI上 3例均有点状高信号。结论 :有近期骨折病史者 ,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要想到CFE的可能 ,应早期行颅脑MRI检查 ,常规选择T1WI、T2 WI和DWI多种序列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4.
子痫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痫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子痫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9例行MRI检查,6例行CT,且都行CT或MRI复查。结果:3例CT显示双侧额叶、顶叶及枕叶皮层及白质内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未见异常。9例MRI显示病灶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旁正中矢状位、顶枕叶脑实质内;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早期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严重者表现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闭塞;增强扫描多数病灶无明显异常强化;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变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也在2周~3月内部分改善或痊愈。结论:子痫性脑病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正确认识子痫性脑病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观察了84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EP)。其MRI表现:病变主要位于双侧颞叶、脑干及小脑,T1WI病灶以低信号为(81.3%),T2WI均为高信号,占位征象占27.4%,萎缩征象占9.5%。还讨论了REP与脑梗塞、脑干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并提出了REP的MRI分型,可分为颞叶型、脑干型、小脑型和混合型。作者还强调了MRI显示REP,特别是显示脑干、小脑和颞叶底部的病灶,为CT及其他  相似文献   

16.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R诊断为DVA的患者5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结果:51例DVA中发生于额叶白质27例,顶叶白质9例,颞叶4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9例;合并出血2例,均位于幕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2例。MR平扫显示病灶14例,其中表现为条状流空信号者10例,表现为T2WI放射状高信号者4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强化特征。11例行SWI者均能清晰显示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低信号影。结论:DVA多发生于幕上额顶叶白质及小脑半球,合并出血少见,可并发海绵状血管瘤。MR平扫难以显示细小病灶,MR增强检查是显示DVA的有效方法,SWI对小静脉病变较敏感,能取代MR增强检查用于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痫颅脑CT表现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18例子痫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8例进行CT复查。结果14例患者显示脑白质内广泛低密度水肿区,枕叶脑白质累及为主,并多伴有额叶、顶叶受侵。4例表现为脑内局限性低密度区,2例合并脑出血,呈散在小斑片状分布。结论CT是子痫脑内病灶较好的影像检查手段,既可发现早期病灶,又可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9.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CT和MRI表现. 结果: 15例CA共检出19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多见(13/15).15例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或稍高密度;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9个,高信号7个,混杂信号3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无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结论: CA有典型影像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优于CT,是首选和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5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发现脑裂头蚴痛患者脑内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为脑内多发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可见散在宽点状钙化2例,局部脑萎缩2例;增强后病灶呈环状、结节状强化。MRI显示病灶多位于白质区,于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串状或扭曲索条状强化,以矢状面或冠状面图像上显示最佳;出现脑萎缩3例;对CT所见钙化显示不佳。结论:CT和MRI能检出脑裂头蚴病患者的脑内多发病灶,并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