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肉瘤的MRI诊断(附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骨肉瘤NRI表现及其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35例骨肉瘤,分析其MRI、X线平片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结NRI诊断骨肉瘤的特征。35例均进行NRI平扫,其中18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骨肉瘤MRI上可表现瘤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等征象。此外,NRI还可显示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骨骺、关节及“跳跃”病灶。增强扫描有利于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结论:NRI可以提供比X线平片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MRI在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骨肉瘤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均进行MRI平扫,其中25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骨肉瘤的准确率达93.9%,肿瘤髓腔内浸润30例,周围软组织侵犯18例,骺板破坏10例,关节软骨受侵4例,尤其是T2加权STIR像和增强扫描在显示上述影像和评价治疗后改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MRI对骨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脊椎旁骨肉瘤的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脊椎旁骨肉瘤病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5.83岁;颈椎旁1例,胸腰段旁4例,骶椎旁1例。结果:6例原发性脊椎旁骨肉瘤表现为脊椎旁类圆形或肾形不均质异常信号,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大片状钙化,呈轻~中度强化,大小4.1~13.4 cm,平均8.19 cm。椎体骨质受累3例,表现为椎体后部成骨性破坏;附件受累5例,椎管受累4例,均未合并脊椎病理性骨折及椎间盘改变。结论:原发性脊椎旁骨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旁骨肉瘤,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是应与脊椎结核、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及神经鞘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 MRI 在胎盘侵犯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疑似胎盘侵犯的46例孕妇 MRI 图像,两位阅片者分别记录最佳 MRI 序列、方位、图像质量、诊断信心、有无侵犯、侵犯深度以及特异性 MRI 征象;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术后病理或手术记录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 MRI 诊断胎盘侵犯、侵犯深度以及各个 MRI 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者术前诊断达到中度至高度的一致性(κ值为0.478~0.739)。单次激发闭气序列(SSFSE)及矢状面是最佳的 MRI 序列和观察方位。MRI 诊断胎盘侵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9.4%和66.7%;诊断胎盘粘连、植入和穿透的敏感度分别为28.4%,70.6%和33.3%。胎盘与肌层间低信号带缺失在胎盘侵犯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无胎盘侵犯(P =0.027),其胎盘侵犯的阳性预测值为83.95%,敏感度为76.5%。胎盘与肌层间低信号带缺失和 T2 WI 上结节状低信号带同时出现的阳性预测值达到92.3%,但敏感度仅为35.3%。胎盘与肌层间低信号带缺失和子宫下段膨隆同时出现的阳性预测值是100%,但敏感性仅为23.5%。结论:MRI 判断有无胎盘侵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判断侵犯深度(粘连、植入和穿透)时敏感性偏低。MRI 征象判断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是敏感性偏低。  相似文献   

5.
鼻窦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窦骨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中发生于上颌窦5例,筛窦3例,蝶窦1例;原发7例,继发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骨化性纤维瘤各1例。CT表现:受累部位骨质破坏,伴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内散在数量及形态不一的肿瘤骨,呈棉絮状3例,象牙质状2例,放射状2例,棉絮状和放射状1例,放射状和象牙质状1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至中度强化。MRI表现:病变与脑实质比较,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4例、等信号3例,内部信号不均匀,散在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极低信号影,对应CT所见的肿瘤骨,增强后可见中度到显著不均匀强化。MRI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及伴发的改变。病变侵犯眼眶5例,翼腭窝、颞下窝4例,颅底3例,广泛侵犯颅面部结构1例。结论CT是显示肿瘤骨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MRI能够更清楚、准确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2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骨肉瘤X线、CT及MRI各自的表现及优点。结果 22例骨肉瘤患者,X线诊断19例,正确率为86.36%;CT诊断21例,正确率为95.45%;MRI诊断22例,正确率为100%。三种检查方法各具优势,X线能发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和Codman三角;CT在显示细小肿瘤骨和筛孔征方面有明显优势;MRI则能进一步观察到髓腔内肿瘤异常信号。结论 X线空间分辨率高,是检查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可以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和组织变化;MRI能够准确界定肿瘤范围;将三者结合并优势互补,可为骨肉瘤的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付荣  邱大胜  刘玉林  张照喜  徐宁  陈宪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51-1153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胸肌浸润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乳腺癌患者手术中保留胸肌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和快速角度激发动态增强扫描,分析MRI显示乳后脂肪间隙和胸肌浸润的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乳腺MRI评估胸肌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MR平扫示12例乳腺后脂肪间隙中断、消失,4例乳后脂肪间隙不规则变形、狭窄,4例乳后脂肪间隙无明显改变.增强扫描示4例胸肌可见结节状或片状强化灶,2例乳腺癌病灶与胸肌间可见索条状强化带相连,14例胸肌表面比较光整、未见异常强化.手术病理结果示6例胸肌受累;16例乳腺后脂肪间隙受累,其中5例有胸肌浸润.MRI显示胸肌异常强化征诊断乳腺癌胸肌浸润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5.7%.结论:胸肌异常强化是乳腺癌胸肌浸润的可靠征象,MRI术前评估乳腺癌胸肌浸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乳腺癌手术中判断是否保留胸肌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TIC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24例,均于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行DCE-MRI检查。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强化形态和TIC类型。根据病理肿瘤坏死率(TNR)分级法,分为反应良好组(TNR ≥ 90%)和无反应组(TNR<90%)。采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2组间化疗前后及2组组内化疗前后TIC类型分布差异。结果:反应不良组共12例,化疗前TIC以Ⅱ、Ⅲ型(33.3%、58.3%)为主,化疗后仍以Ⅱ、Ⅲ型(41.7%、33.3%)居多,化疗前后T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反应良好组共12例,化疗前TIC以Ⅱ型(66.7%)为主,化疗后以Ⅰ型(83.3%)为主,化疗前后TI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间化疗前T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而化疗后TI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的TIC类型可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Ⅰ型曲线反映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X线,CT和MRI测量和判断骨肉瘤范围和病灶内结构的准确性,了解各种MRI征象的病理意义。方法 7例膝部原发性骨肉瘤截肢后,予以X线正侧位摄片,CT,MRI扫描及病理观察。结果 骨肉瘤的骨内病灶范围,软组织肿块,最大一块成骨区,Codman三角大小和骨皮质破坏区纵径的3种方法(X线,CT,MRI0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ADC值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坏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病理学对照研究,探讨ADC值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坏死的价值。方法:1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原发四肢骨肉瘤患者,在其完成新辅助化疗后且手术前3天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参照MRI和ADC图表现,在术后大体标本相应区取材,获取骨外软组织肿块127个区,分析不同ADC值的病理基础。结果:非软骨性肿瘤存活区、软骨性肿瘤存活区、非软骨性肿瘤坏死区、肿瘤坏死后胶原化区、肿瘤坏死囊变血腔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区ADC值分别约(1219.63±26.73)×10-6 mm2/s、(2193.21±37.87)×10-6 mm2/s、(1770.52±33.41)×10-6 mm2/s、(2287.36±39.34)×10-6 mm2/s和(2293.57±50.36)×10-6 mm2/s。非软骨性肿瘤存活区与其它4区、非软骨性肿瘤坏死区与其它4区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软骨性肿瘤存活区、肿瘤坏死后胶原化区、肿瘤坏死囊变血腔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区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判定骨肉瘤化疗后坏死时,会受到存活的软骨性肿瘤成分的影响;借助ADC值可鉴别骨肉瘤化疗后非软骨性肿瘤细胞的存活、坏死和瘤细胞外间质改变。  相似文献   

11.
Park HR  Min SK  Cho HD  Cho SJ  Lee JH  Lee Y  Park YK 《Skeletal radiology》2004,33(5):291-294
A rare case of chondroblastic osteosarcoma arising from the ethmoid sinus is reported. The patient, a 34-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diminished visual acuity of the left eye. CT and MR imaging showed a heterogeneous left-sided nasoethmoidal mass destroying the medial orbital wall. Biopsy revealed a chondroblastic osteosarcoma containing malignant chondroid elements and calcified malignant osteoid. Treatment consisted of craniofacial resection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ith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We briefly discuss ethmoidal osteosarcomas.Presented at the 3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keletal Society in San Francisco, USA, September, 20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在鉴别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组收集15例标本完整用于病理取材与MRI动态增强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1-54岁,平均年龄2.1岁。病变部位:股骨下端7例,胫骨上端4例,肱骨上端2例及桡骨下端1例。结果:本组15例中8例原发性骨肉瘤软组织肿块周围在MRI显示典型水肿信号,其表现为边缘不清、缺乏占位效应及信号均匀的羽样外观。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MRI动态增强首次强化斜率值2.01%作为判断肿瘤组织的标准,则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及86.6%。结论:MRI动态增强对术前鉴别肿瘤组织与其瘤周水肿组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8例,X线平片检查漏、误诊3例(其中2例表现阴性);18例中,CT检查显示骨肉瘤的瘤骨、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11例;18例中,1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骨髓腔内正常的骨髓高信号被肿瘤组织所取代,肿瘤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内均可见水肿区,6例可见骨膜反应,3例中央发生坏死囊变.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其空间分辨率高,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对显示结构复杂、重叠部位较多的骨肉瘤病灶有明显优势.MRI扫描在判断肿瘤的范围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为临床定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X线平片、CT和MRI检查三者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采用3T核磁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及范围的准确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11例膝关节Ⅳ度软骨损伤患者在我所进行了软骨移植修复手术,术前均进行了3T核磁检查,按Recht标准记录软骨损伤程度,采用直接测量软骨损伤范围和测量软骨下骨水肿范围两种方法记录软骨损伤范围。术中按Outerbridge标准记录软骨损伤程度并精确测量软骨损伤范围。观察3T核磁诊断软骨损伤的符合率,并比较两种核磁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1例Ⅳ度软骨损伤术前MRI检查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软骨损伤范围的直接测量值较术中测量值偏小,骨水肿范围测量值更接近术中测量值。结论:在术前应用3T核磁能准确诊断IV度软骨损伤,骨水肿范围测量较直接测量能更准确评估软骨损伤范围。  相似文献   

15.
张鹤  罗济程  余强 《放射学实践》2005,20(6):517-519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7例下颌骨肿块患者中均经X线和MRI检查,6例行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下颌骨骨肉瘤。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检查有7例病变显示不清;6例呈棉絮状和不规则高密度,1例呈低密度,内有间隔;3例见骨膜反应呈“日光放射状”和“花边状”。CT平扫显示2例呈高密度,4例呈混合密度伴有骨皮质破坏、中断;5例见“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CT增强显示所有病例均有不均匀强化表现,4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平扫MRI显示5例病变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例在T1WI和T2WI上均呈等、低信号;增强MRI显示2例病灶轻度强化;2例呈边缘强化,其内强化不均。结论:CT和MRI均可清晰显示下颌骨骨肉瘤的形态和内部结构,MRI显示髓内病变范围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诊断斜坡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斜坡肿瘤的MRI表现,其中20例作增强扫描,观察各种病变的信号强度、大小、侵犯范围,并与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斜坡肿瘤在MRI上表现为正常斜坡被肿瘤组织所替代。信号不均匀,呈不均一强化;原发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继发肿瘤多呈浸润性改变。MRI显示斜坡肿瘤明显优于CT扫描。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斜坡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其侵犯  相似文献   

17.
骨肉瘤的影像病理对照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原发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搜集1980-1999年14例原发骨肉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男6例,女8例,平均23.5岁。其中股骨9例,腓骨2例,肱骨2例,胫骨1例。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并对照相关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原发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病理证实影像学确定病变范围不准确。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原发骨肉瘤骨破坏范围大,成骨型诊断较易,溶骨型应用与Ewing’s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A case of osteosarcoma arising from a metatarsal bone is reported, focusing on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Received: 16 November 1998 Revision requested: 17 December 1998 Revision received: 11 January 1999 Accepted: 14 January 199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X线、CT及MR影像资料特点.其中,19例行X线平片检查,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检查(增强16例).结果: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40.1岁.11例位于股骨骨端,8例位于胫骨骨端,1例位于肱骨近端,1例位于桡骨中段,1例位于腓骨上段;其中,1例转移至肩胛骨关节盂,1例转移至肱骨近端、肩峰及胸椎.X线示混合型骨破坏19例,伴有局部骨皮质突破17例;9例见软组织肿块;5例伴骨膜反应.14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混合型骨破坏13例,1例病灶周缘有明显硬化边.19例MR扫描中,病灶呈T1WI等低、T2WI STIR等高信号,强化明显,其中9例见到骨外软组织肿块形成,其余均见到程度不等的软组织肿胀表现.结论:髓内高分化骨肉瘤以长骨骨端边界不清的混合型骨破坏、瘤骨形成量多少不一为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