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肺癌血供的DSA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4,自引:6,他引:104  
目的:进一步明确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肺癌和2例转移性肺癌在介入治疗前同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和肺动脉DSA造影。结果:20例肺癌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结论: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均应经支气管动脉,不必经肺动脉  相似文献   

2.
肺癌的肺动脉供血初步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对肺癌的肺动脉供血进行临床研究。材料和方法:对43例支气管肺癌进行选择性肺动脉DSA,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表现为血管结构异常和肿瘤染色。其肿瘤染色范围/肿瘤面积>50%者31例,占72%,肿瘤染色范围/肿瘤面积<30%仅4例,占9%。结论:作者认为:1肺动脉参与肺癌的供血,并且是主要供血动脉之一;2供血情况与肿瘤侵犯肺动脉程度有关;3肺动脉DSA对肺癌诊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球瘤的DSA表现及术前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DSA表现,评价栓塞治疗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造影;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真丝线段,分次缓慢注入栓塞材料,栓塞过程中监测肿瘤血管及供血动脉闭塞情况。结果:5例颈静脉球瘤。DSA动脉期表现为颈静脉孔、乳突区或后颅凹大片血管团块影,其间血管婉蜒迂曲,颈外动脉之咽升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颈内动脉脑膜垂体干、椎动脉之脑膜支、小脑后、前动脉可参与供血。实质期肿瘤呈湖状、巢状染色。静脉期2例肿瘤较大者见粗大的引流静脉丛向下引流至颈内静脉。栓塞后肿瘤的供血动脉大多被栓塞,肿瘤染色明显减少或消失。栓塞术后7天内行手术,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切除。结论:DSA是显示颈静脉球瘤供血动脉的最佳方法,根据DSA表现,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术前栓塞为手术切除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肺癌血供系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肺癌血供来源,为肺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20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作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造影;②对32例肺癌患者作CT平扫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值变化;③对20例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CTA(CTBA)和经肺动脉CTA(CTPA);④对12例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排螺旋CTA(MSCTBA,MSCTPA)。结果①20例肺癌均见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②全部肺癌肿块,肺动脉期CT值与平扫相同,主动脉期有明显强化;③20例CTBA全部见肿瘤血管,并全部强化,20例CTPA未见肿瘤血管也未见强化;④12例MSCTBA见明显血管供应肿瘤,22例MSCTPA均未见供血血管。结论多种方法证明肺癌血供来自体循环,不来自肺循环。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目的 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BA—MSCTA和PA—MSCT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肺癌血供。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BA—DSA和PA—DSA)后,留置导管行PA—MSCTA和BA—MSCTA,判定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对肺癌的血供。结果 PA—MSCTA和PA-DSA上均未见明确的肺动脉供应肿瘤,也未见肿瘤内部和边缘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BA—DSA和BA—MSCTA上均可见肿瘤内部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以及对比剂进入肿块内部。PA—MSCTA清晰显示肿块内部及其与肺动脉的关系。BA—MSCTA上5例可见肿瘤内血管和对比剂部分缺损,7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染色,其中BA-DSA上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染色的4例中,3例染色的淋巴结个数增多。结论 MSCTA是研究肺癌血供的较好方法,该研究再次证明肺动脉不参与原发性肺癌的血供,但应注意多支体循环供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肺癌供血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或合并栓塞(附5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供血动脉起源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分析55例肺癌129例次供血动脉造影征象;(2)采用供血动脉化疗(BAI)或合并栓塞(PAI),其中BAI36例,BAI+PAI19例,间隔3~4周。结果:55例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2例起源于锁骨下动脉。10例异常的供血动脉,4例由甲状颈干参与,1例由肋间动脉发出,另5例由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BAI与PAI总有效率为96.4%,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供血动脉BAI与PAI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治疗肺癌方法。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异常表现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2例咯血和肺癌病人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或灌注前的造影进行了X线分析。总结了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异常表现。支气管动脉扩张、体肺交通是血管异常和出血的可靠指征,肿瘤染色和动一静脉痿为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的特征。支气管动脉可供血于周围型肺癌,也可同一病变多支供血,并能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反映病灶形态轮廓、确定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贲门癌的血管形态及转移情况。指导贲门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43例贲门癌病人在介入治疗前行腹腔动脉DSA,其中5例同时作了胃左动脉DSA,并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①35例贲门癌的主要血供来自胃左动脉。②供血的胃左动脉增粗,管壁不规则狭窄。③出现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④少数病例可见静脉早期显影,实质期造影剂聚集。⑤肝转移和胰腺转移。结论:贲门癌的主要血供来自胃左动脉,血管造影不仅能反映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特征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对肺癌瘤血管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癌的血供情况对肺癌的治疗及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1]。肿瘤血供多少与治疗效果成正比目前已被公认,而肺癌瘤血管与肺动、静脉早期引流在肺癌的治疗、转移与转归等方面还不被人们所完全了解。本文就介入治疗肺癌过程中发现的15例支气管动脉与肺动、静脉早期引流的表现及治疗情况作以讨论,以期对肺癌中肺血管畸形引流有进一步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6例肺癌患者,行经皮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BAI),个别患者行肺动脉造影(PAG),治疗前均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以了解肿瘤的供血血管及供血情况。结果发现有2…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肿瘤供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食管动脉造影对胸段食管癌动脉血供进行研究, 为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提供依据。方法:70 例经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癌病例,胸上段17 例,胸中段29 例,胸下段24 例,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 D S A 造影并进行了分析。结果: 胸上段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发出食管支供血,胸中下段主要接受由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和食管固有动脉供血。肿瘤由2 支或多支动脉供血者占90 % ,单支供血者占10 % 。各供血动脉间85 ..7 % 的病例存在广泛的交通吻合。结论: 胸段食管癌多支动脉供血居多,灌注化疗时靶血管选择的条数应由造影所显示肿瘤血管及染色范围确定。  相似文献   

11.
CTA与DSA对支气管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未见肺动脉供血 ;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肺动脉亦参与供血 ,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 ,分布不均匀 ,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 :支气管肺癌 ,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 ,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 ,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 ;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 ;介入治疗应兼顾两者  相似文献   

12.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组对诊断与评价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肺癌同时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检查,并对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11支支气管动脉,其中图像质量优5支、良好6支;DSA显示10支支气管动脉.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VR彩色成像与DSA显示肿瘤染色及肿瘤内血供状况一致率为9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克服DSA一次检查不能显示其全部供血血管的缺点;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状况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X线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DSA的检查,归纳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的DSA表现,并提出了DSA的分型方法即ABCD分型法,A代表肝癌的形态,B代表肝的血供,C代表有无动脉静脉分流,D代表门脉情况,同时作者指出了该分型的临床意义,共能简明扼要,全面地反映肝癌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这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的、疗效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MSCTA)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BA)的检出及其对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 MSCTA 检查,对其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获得起源正常及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分支类型等解剖信息。MSCTA 检查后3天内所有病例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与 MSCTA 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中,MSCTA 发现起源正常支气管动脉254支(254/273,93.0%),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19支(19/273,7.0%);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70支。以 DSA 为金标准,MSCTA对支气管动脉的检出率为97.5%,MSCTA 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5.0%。结论:支气管动脉 MSCTA 对发现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及辅助介入手术治疗大咯血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并能同时对肺部疾病进行评价,可作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动脉MSCT三维成像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栋  王岩  王志铭  雷振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21-102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显示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26例行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其中9例行增强检查,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9例肺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的病例中,8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和血管直径等。三维成像中以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最佳。结论:肺癌介入治疗术前行支气管动脉MSCT三维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和曝光量,缩短选择性插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5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对22例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行MSCTA重建,通过VR、MPR、MIP等三维重建技术,从多角度观察肺癌供血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22例肺癌供血动脉MSCTA重建中,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及管径等,重建技术以VR显示最佳。DSA造影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与MSCTA显示的图像基本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肺癌介入治疗前行供血动脉M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其解剖特点,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和曝光量,缩短选择性插管时间;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与疗效。  相似文献   

17.
MSCT支气管动脉三维成像对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为显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患者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最佳。结论: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胸廓内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2例肝癌及胸部疾患的介入治疗中运用了经胸廓内动脉插管DSA造影,对胸廓内动脉参与病变供血的病例进行了介入治疗,并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胸廓内动脉参与病变供血12例,胸廓内动脉行程长、分支及供血器官较多,对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结论:胸廓内动脉在肝癌及胸部疾患的介入治疗中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靶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70例患者共行195支血管造影,有54例(77.14%,54/70)存在病灶多血供,总共179支供血血管。54例患者中支气管动脉81支,肋间后动脉74支,胸廓内动脉16支,甲状颈干4支,锁骨下动脉2支,胸外侧动脉2支。支气管及肋间后动脉共干38例,根髓动脉显示27例。一次性栓塞后即刻止血48例(82.85%,48/70);出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1周内出血停止19例(24.29%,19/70);经2次介入手术止血3例。结论:约77%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病灶存在多支动脉供血特点,仔细寻找肺外体循环靶血管并进行规范栓塞是提高肺结核咯血介入手术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