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近10年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情况,为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及鉴定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进行统计,分析其超声特征及诊治鉴定情况.结果 近10年共有15例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飞行员在我院诊治,均为年度体检或改装体检中发现,年龄22~47岁,包括房间隔缺损13例(86.7%)、室间隔缺损1例(6.7%)、动脉导管未闭1例(6.7%),其中室间隔缺损飞行员偶有剧烈活动后气促感,余飞行员平时能耐受各种训练,活动时无不适症状.经介入封堵治疗后地面观察3~12个月,1例失访,1例因观察时间短暂时飞行不合格,1例因飞行训练中易出现突发头晕飞行不合格,余12例原机种或限双座飞行合格.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飞行员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切实可行,治疗后封堵器稳定,经航空医学鉴定不影响飞行者,可准予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6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40h,参加歼-7飞行不足10h。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就诊于我院。术前检查,凝血检查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量明显降低,多次检查均在0.22~0.26g/L之间,其他3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飞行员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飞行适应性及航空医学的鉴定原则.方法 分析1例歼轰-7飞行员双眼近视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及医学鉴定情况,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飞行员诊断为近视性屈光不正2年,保守治疗无效.本人要求手术治疗.眼科检查未见手术禁忌证,经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削术治疗,术后常规局部抗炎、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等药物治疗约1个半月,3个月后复查视功能(包括视力、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恢复正常;双眼角膜伤口愈合良好,电脑验光屈光度稳定;角膜地形图示切削区居中.经低压舱模拟航空低压缺氧环境检查,视功能稳定,给予特许飞行合格.术后正常参加双座机飞行40 h. 结论 军事飞行员近视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后,角膜伤口愈合良好,视功能恢复正常者可以考虑放飞.飞行适应性评价除常规定期视功能、屈光度、角膜等检查外,应进行对比敏感度、眩光等与飞行环境相关的特殊视功能检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解决军事飞行员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及医学鉴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2例飞行人员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其医学鉴定结论.结果 12例中:①3例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二瓣畸形,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均未作特殊处理,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②1例卵圆孔未闭,空中机械师,未作特殊处理,鉴定结论:飞行合格;1例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未作特殊处理,鉴定结论:原机种合格.③1例房间隔缺损,外科修补后,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④1例动脉导管未闭及2例房间隔缺损,均给予介入封堵治疗.其中1例动脉导管未闭及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过6~14月地面观察及严格体检后,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另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尚处于地面观察期,鉴定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 飞行人员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后,应结合临床分型、飞行机种及预后处理,进行个体化医学鉴定;封堵介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成功率高,治愈患者可考虑重新放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出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对招飞体检工作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9年间在我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现役飞行员中,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例,其中主动脉瓣畸形4例,均为二瓣畸形;房间隔缺损3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冠状静脉窦扩张2例.1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9例飞行结论 为飞行不合格,1例飞行结论 为暂时飞行不合格. 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诊断现役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的过程中具有准确、安全、快捷的特点,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因此,如条件允许,超声心动图应列为招飞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飞行因素对肾脏小结石移位的影响,探讨飞行员肾脏小结石特许飞行标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2年6月因肾结石入住空军总医院、经治疗后特许带石飞行的空军17例飞行员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平均34.4岁.左肾结石7例,右肾结石4例,双肾结石6例.单座机飞行员9人,双座机飞行员8人.平均特许飞行时间110 h(30~240 h).所有患者均为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药物排石或微创手术综合治疗后仍有残留结石;残石大小2~4 mm,经运动试验后复查CT结石无移位,尿常规红、白细胞数量正常,准予特许飞行.单座机飞行员每3个月复查,双座机飞行员每6个月复查,观察项目包括症状、泌尿系统CT扫描以及尿常规检查.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飞行过程中肾绞痛发作.3例双座机飞行员在地面排石时出现腰部不适,但无绞痛发作,复查CT结石消失;其余14例患者均无症状,定期泌尿系统CT检查提示结石大小、位置无变化,尿常规正常. 结论 肾脏小结石<4 mm,排石时一般无绞痛发作,飞行因素不影响小结石移位;对结石<3 mm的飞行员,在严密观察下特许飞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8例报告武警浙江总队医院胸心外科张锦贤徐寅富杜开齐张志豪胡瑞行施谷平(嘉兴314000)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修补术自1988年7月~1997年4月,我院对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筛选27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经TTE引导进行封堵术.结果 2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24例无残余分流,3例残余分流(〈2mm),术后1个月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在ASD介入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疾病谱,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空军总医院收集的飞行不合格的300名歼击机飞行员病例资料按疾病类别、涉及专科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计数.结果①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常见疾病为空中晕厥、加速度耐力不良、地面晕厥、航空性中耳炎、飞行错觉、眩晕、颈椎病、屈光不正、神经衰弱和血管性头痛等.②与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最相关的专科有神经科、耳鼻咽喉科和骨科等.③飞行不合格的飞行员多集中在25~34岁间.结论与航空环境相关的一些疾病是空军总医院收集的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歼击机飞行员的日常训练,同时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飞行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长径12~36mm,全麻下经右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入胸,在经食管超声心电图监测下,经右房放置封堵推送器,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放封堵器将其封闭。结果14例全部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封堵操作时间为25~45min,术后随访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中,4例缺损大于30mm、3例年龄大于50岁封堵后肺动脉压下降,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大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操控性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当前歼击机飞行员身体状况,进一步搞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方法 对55名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全面的临床体检和离心机 Gz耐力检查,确定飞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①飞行合格者45人,占总人数的81.8%;飞行不合格者10人,占总人数的18.2%,其中加速度耐力不良7人,外科疾病2人,耳鼻喉科疾病1人.②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及脊柱疾患的检出率较高.有21.8%的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低下.结论 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员各级体检工作,在招飞体检中加强脊柱疾患的检查,杜绝患有活动性疾病飞行员在队飞行,重点防治心血管疾病.要制定高 Gz抗荷训练方案,以提高歼击机飞行员 Gz耐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飞行员肾结石的诊断治疗及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08年3月12名患肾结石飞行员诊治过程及医学鉴定结论 .结果 5名肾结石飞行员经治疗结石排出,飞行合格;2名长期治疗无效,予以停飞;3名肾钙化灶飞行员飞行合格.结论 歼击机飞行员及教练机飞行教员患肾结石影响飞行安全,应在结石排出后方可恢复飞行,远离集合系统的肾钙化灶可予以放飞,并应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13.
零高度弹射救生一直是各国航空工程和航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一起某型双座歼击机两名飞行员零高度弹射救生成功报告如下。 1 事故经过 某型歼击机飞行员甲,前座,男,37岁,体重72kg,飞行总时间1500h,现机种飞行时间110h;飞行员乙,后座,男,36岁,体重80kg,飞行总时间1400h,现机种飞行时间110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在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术后的飞行适应性,并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情况,为日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放飞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全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20例),统计分析其治疗、鉴定及长期随访数据.结果 20例中,初诊年龄22~47岁,平均(2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歼(强)击机飞行员医学停飞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飞行员高发疾病提供依据,为部队日常航卫保障提供方向.方法 统计2015年1月—2019年12月31例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航空医学鉴定为飞行不合格歼(强)击机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情况、涉及专科、年龄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与2006—2012年歼击机飞行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ASD封堵术中行DSA检查。最终入组52例,其中37例为缺损后下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 2 91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 91例均为 18~ 6 2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 ,其中 17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11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补片法修补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有 2 9例 ,均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 :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复查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结论 :成人房缺应该手术治疗 ,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正确地手术治疗及不断改进的心肌保护方法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患病率,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民航飞行员眼科检查资料,分析白内障患病特点和4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的随访资料.不同年龄组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民航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为0.28%,患病年龄21~67岁,不同年龄组之间白内障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7.737,P<0.01),40岁以上飞行员白内障检出率随年龄逐渐升高.晶状体混浊部位以皮质性混浊为主.4例特许飞行合格飞行员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良好,特许合格以来已累计安全飞行1300~4000 h,无空中不适及事故征候. 结论 我国民航飞行员目前白内障检出率较低,但患病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白内障飞行员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功能受损时应临时停飞治疗,术后观察3个月,进行航空医学鉴定时若视功能良好,无影响飞行安全的并发症,可考虑特许飞行合格;特许飞行随访3~4年,若视功能稳定,特许飞行安全,无事故征候,可考虑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4例飞行人员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及鉴定过程,提出飞行人员自发性气胸的鉴定建议.方法 回顾我中心收治的4例自发性气胸飞行人员的诊治、鉴定过程,提出自发性气胸飞行人员的航空医学鉴定建议.结果 例1,手术去除肺大疱后给予飞行合格结论.例2,给予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主要因为其发病后观察时间尚不够长,将来有望恢复飞行.例3,空中战勤人员,经过复查,肺功能良好,考虑其为空中战勤人员,给予双座飞行合格出院.例4,陆航直升机飞行员,双上肺肺大疱暂不需处理,结论飞行合格.结论 自发性气胸在飞行结论鉴定时应综合发作次数、肺大疱位置、飞行机种及飞行人员个人意愿等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