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86例AMI患者的CAG结果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6例中CAG正常者8例,年龄(39+11.4)(25-52)岁;多无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及家族史;以情绪波动、精神压抑、大量吸烟、饮酒史者居多。结论:冠状动脉痉挛、血栓自溶或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冠状动脉正常的AMI患者其貌似正常,实属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995年5月至2005年10月436例AM 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中青年AM I冠脉造影正常者为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该组多无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史,大量吸烟者居多。结论:在冠脉造影正常的青年AM I中,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血栓形成伴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多年[1],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和推广,冠脉造影术在我国应用日趋普及.我院自1999年开始成功开展冠脉造影术后,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发现冠脉造影正常者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随着检查的病例不断增多.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日渐增多。本文通过对冠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两组心肌梗死的比较,总结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接受CAG检查的AMI患者,探讨CAG正常的青年人患AMI的临床特点。结果:在486例中,青年AMICAG正常者13例(2.67%),分析其临床特点,本组患者多无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者较多,多在应激、超量吸烟情况下发病。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年人患AMI中,心肌梗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栓塞等因素有关,这些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诊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率、家族冠心病史、前壁心梗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优于冠心病所致心肌梗死患者,影响预后的两个独立预测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7岁,工人。因反复心前区疼痛3个月,加重29h,于2004年8月5日入院。8月3日9时突发心前区剧烈压榨样疼痛,伴气促、大汗,持续1h无缓解,院外予“度冷丁”肌注后胸痛缓解。有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最高达170/120mmHg,未服药治疗。有高血压家族史,无糖尿病史。吸烟30年,20支/d。入院查体:BP152/49mmHg,HR89次/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了2011年3月—2013年3月5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合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详细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体征、吸烟饮酒情况、基础疾病、家族史等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青年发生心肌梗死的比率约为24.0%。研究组患者的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绞痛等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吸烟人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可能与冠脉痉挛有很大关系,科学戒烟以及情绪调整是预防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38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向心前区放射伴出冷汗 38h来院就诊。急查心电图示 :Ⅱ、Ⅲ、aVF导联呈qR ,STⅡ、Ⅲ、aVF弓背向上抬高 0 .1~ 0 .2mV ,其中Ⅲ、aVF导联ST T融合。急查心肌酶 :肌酸磷酸激酶 (CPK) 2 660 5nmol·s-1·L-1( 15 96U·L-1)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SGOT) 195 0nmol·s-1·L-1( 117U·L-1) ,乳酸脱氢酶 (LDH) 15 .6μmol·s-1·L-1( 933U·L-1)。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住院。入院查体 :体温 37℃ ,脉搏80次·min-1,呼吸 18次·min-1,血…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通过对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探讨AMI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对象与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入我院AMI 240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的时间为发病后3h~14d,平  相似文献   

11.
崔艳丽  余杨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57-158,160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AMI发生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0例AMI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8-iso—PGF2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统计分析血清8-iso—PGF2a和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血清8-iso—PGF2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4.84,4.93,P〈0.01),且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6,0.39,P〈0.05),血清hs—CRP和8-iso—PGF2a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AMI的发生与发展是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联合检测血清8-iso—PGF2a和hs—CRP,对于更好地评估AMI患者体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有效地进行抗炎和抗氧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192例患者给予静滴天普洛欣(尿激酶)150万u,并辅以阿斯匹林、肝素及常规治疗,观察冠脉再通及心脏事件发生率、5周死亡率及出血倾向。结果:①冠脉再通62例,其再通率67.4%;②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6h患者,冠脉再通率达81%,>6h者仅50%(P<0.005);③冠脉再通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65%,5周死亡率为4.84%,而未通患者分别为53.33%和20%(P<0.025~0.05);④出现出血倾向10例。结论: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AMI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淑英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63-126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整体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实施等。结果:43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临床治愈31例,好转10例,未愈3例,疗程最短2天,最长58天。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体力和心里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心率变异性(HRV)的演变特点及其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时的变化。方法 对60例AMI患者和76名健康成人行24hHRV(时域、频域、散点图)分析;根据AMI后HRV检测先后和合并PVT与否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并对12例随访AMI患者的HRV行自身对比研究。结果 AMI患者HRV多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彗星型散点图比例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AMI后早期(<24h)SDNN、SDANN、SDNNindex、三角指数、ULF即显著降低,并与TP、VLF、LF一同呈现先降低后不全恢复态势,其测值以24h~7d时段或7d~21d时段为最低;其它指标呈降低趋势。HRV多数指标在4个不同检测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AMI患者HRV指标复测时绝大多数较初测时有不同程度提高,SDNN呈显著升高(P<0.01)。合并短阵室速和心肌缺血者除SDNN、SDANN外其它指标测值在分组比较中均相比为最低,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H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恢复的演变,表明AMI患者自主神经受损。AMI后同时存在PVT和心肌缺血者的HRV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脉造影为正常者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4例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结果:394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为30例,占7.6%。冠脉造影正常者的AMI患者以年龄较轻,多无心绞痛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脂紊乱,吸烟者居多及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为特点。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后发生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AG正常的AMI患者(CAG正常组)和64例CAG异常的AMI患者(CAG异常组)临床资料。结果:(1)CAG正常组共23例,占同期行急诊CAG的AMI患者总数的1.5%。(2)CAG正常组发病年龄显著性低于CAG异常组[(49.57±12.07)vs(57.70±12.50),P=0.008]。两组均以男性居多(78.26%vs 81.25%,P=0.765)。(3)CAG正常组高脂血症病史患者比例显著性低于CAG异常组(21.74%vs 59.38%,P=0.002)。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06)。结论:CAG正常的AMI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可能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服务模式以及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给予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分别为(7.02±0.22)d、(40.33±5.22)d,均优于对照组的(10.55±2.51)d、(66.53±6.2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对AMI行冠脉造影172例中,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160例)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等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两组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多为长期大量吸烟者(11/12)。比较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6个月心脏事件随访包括:再次AMI、心力衰竭、复合终点事件,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为冠脉造影正常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其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9.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以芳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28-1329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分别给予急诊或择期的冠脉造影及进一步的支架置入术,健康对照32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冠脉造影正常及异常组血浆ET、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造影正常组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比率明显少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吸烟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P〈0.01)。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与冠脉造影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同样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临床应充分重视,做好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