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和达利珠单抗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效果.方法 根据双盲和随机原则,将60例因良性终末期肝病而进行肝移植的受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MMF+达利珠单抗;对照组为:FK506+MMF+激素.术后对受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存活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受者术后1、2年存活率分别为89.3%和90.2%,对照组为70.2%和73.3%;研究组移植物1、2年存活率分别为92.4%和91.1%,对照组为75.1%和73.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和28.5%;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者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乙型肝炎复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FK506、MMF和达利珠单抗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效果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HO-1),于供肝切取前48 h经阴茎背静脉将Ad5-HO-1注入供者体内,供肝置于4℃HTK液保存2 h,然后移植.对照组接受正常肝移植;轻度对照组接受轻度脂肪肝移植;轻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轻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对照组接受重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重度脂肪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移植肝组织中HO-1的活性以及HO-1、Bcl-2、锌指蛋白A2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重度对照组相比较,重度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5).轻度实验组和重度实验组的HO-1活性分别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重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HO-1、Bcl-2及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对照组(P<0.05),而Caspase-3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重度实验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66.7%(4/6)、50%(3/6)和50%(3/6),而重度对照组的1、7、21 d存活率分别为33.3%(2/6)、16.7%(1/6)和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血HO-1基因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后采用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采用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60例肝移植患者中,47例术后给予两剂巴利昔单抗(20 mg/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研究组),另外113例为对照组,不使用巴利昔单抗.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1年内,研究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8.5%(4/47),对照组为22.1%(25/113),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斥反应活动指数平均为4,对照组为6,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1.9 %(15/47),对照组为26.5%(30/11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及移植肝1年存活率分别为95.7%和95.7%,对照组分别为96.5%和94.7%,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采用巴利昔单抗进行诱导治疗可明显降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用原位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36例.结果 ①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患者1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77.8%和33.3%,P=0.007).②MELD评分<30分组肝移植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0分组(P=0.012).③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病人人工肝使用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进行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但MELD评分≥30组的日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30组(P=0.008).结论 MELD评分<30分肝移植预后明显好于≥30分的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索拉非尼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30例行肝移植手术的超米兰标准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口服索拉非尼400 mg,bid.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1500 mg,bid,每个疗程服用14d后休息2周.术后18个月两组未复发者均停止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者则维持原剂量直至患者不宜再继续服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减量或停药.结果 实验组1年复发率为53.3%,对照组8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8,P<0.05).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93.3%,对照组4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7,P<0.05).实验组的生存期为7~28个月,平均(24.6±1.7)个月,对照组的生存期为5~34个月,平均(16.4±2.7)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4,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大部分为Ⅰ~Ⅱ级,其中实验组发生腹泻、手足综合征的机会较对照组高.结论 超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后预防应用索拉非尼可能会减少或推迟肝癌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药物的大部分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米兰标准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应用索拉非尼防治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的超米兰标准肝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口服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1500 mg每日2次,每个疗程服用14 d后休息2周.两组中术后18个月未复发者均停止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者则维持原剂量直至患者不宜再继续服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减量或停药.结果 实验组1年复发率为53.3%,对照组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8,P<0.05).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93.3%,对照组4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7,P<0.05).实验组患者生存期7~36个月,平均(28.3±2.5)个月,对照组生存期5~41个月,平均(17.9±3.5)个月.实验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x2=5.702,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大部分为Ⅰ、Ⅱ度,其中实验组发生腹泻、手足综合征的概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超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预防应用索拉非尼可以推迟肝癌的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的效果及其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有67例肝癌患者在施行肝移植前接受了TACE治疗,其中男性52例,女性15例,年龄34~67岁,平均48岁;符合米兰标准者61例,超出米兰标准6例.肝移植术式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62例,背驮式肝移植5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或西罗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根据术后病肝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TACE的治疗效果,并比较TACE治疗效果不同者间术后1年和2年肿瘤复发率及存活率.结果 肿瘤结节坏死50%以上者有50例,其中新生肿瘤结节者2例,经TACE治疗后肿瘤结节坏死率为73.77%.肿瘤结节坏死50%以下者有17例,其中新生肿瘤结节者7例.TACE治疗效果良好和无新生肿瘤结节者48例,其移植后1年和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08%(1/48)和6.25%(3/48),存活率分别为97.92%(47/48)和95.83%(46/48);TACE治疗较差且发现新生肿瘤结节者19例,其移植后1年和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84%(7/19),和57.89%(11/19),存活率分别为73.68%(14/19)和47.37%(9/19),二组各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可以较好的局部控制肝癌,但对于术前未发现的肿瘤结节影响有限.移植前接受TACE治疗效果较好者,其预后也较好,TACE治疗的效果可以作为判断肝移植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长期疗效,筛选影响移植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单中心18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临床病理类型分别计算受者累积存活率,分析肿瘤临床病理类型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间的关系,筛选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中围手术期死亡19例,170例进入随访期,随访率为98.8 %.其中166例的原发疾病为原发性肝癌,3例为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转移癌.166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者术后1、3、5和10年的总体存活率分别为52 %、38 %、36 %和36 %,其中符合米兰标准者(49例)的存活率分别为96 %、87 %、87 %和87 %,超出米兰标准者(136例)的存活率分别为42 %、26 %、24 %和24 %(P<0.05).肿瘤复发是造成肝癌肝移植受者随访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92.5 %).3例肝门部胆管癌和1例肝转移癌肝移植受者均于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率(10.2 %)显著低于超出米兰标准者(68.4 %,P<0.05).而在超出米兰标准者中,无大血管侵犯者移植后肿瘤复发率(95.3 %)显著低于肿瘤侵犯大血管者(55.9 %,P<0.05).以他克莫司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受者的肿瘤复发率(46.2 %)低于应用环孢素A者(68.3 %,P<0.05).移植术前肝肿瘤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治疗可降低受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P=0.039,OR=0.293),而术前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04拷贝/L是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P=0.016,OR=2.294).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而言,肝移植的远期疗效较好;而合并大血管侵犯者肝移植的预后不佳.移植前RF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移植等待期应高度重视抗HBV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recipients with liver malignant tumors receiv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of tumor recurrenc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The follow-up data of th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malignant tumors during 1999-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survival rate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umor types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The tumor recurrence rate,mortality and morbidity,and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tumor recurrence were also analyzed.Results 170 recipients were followed up.The follow-up duration ranged from 8-132 months.The general 1-,3-,5-,10-year survival rate was 52 %,38 %,36 %,and 36 % respectively.The 1-,3-,5-,10-year survival rate of HCC matching Millan Criteria was 96 %,87 %,87 %,87 %,while that of HCC exceeding Millan Criteria was 42 %,26 %,24 %,24 % respectively(P<0.05).Tumor recurrence was the main course of the death during follow-up period(92.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HCC matching and exceeding Millan Criteria was 10.2 %,and 68.4 % respectively(P<0.05).Among the recipients exceeding Millan Criteria,the recurrence rate of HCC with and without blood vessel invasion was 95.3 %,55.9 % respectively(P<0.05).Radiofrequency ablation before transplantation could decrease the risk of tumor recurrence post-transplantation(P=0.039,OR=0.293),while the high HBV-DNA load (>104 copy/L)was the risk factor of tumor recurrence.Conclusio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tching Millan criteria.Blood vessel invasion is regarded as the contraindication of the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HCC.RF is an effective bridging therapy for the HCC patients,and anti-virus therapy is important during transplant waiting perio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相关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15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成人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7.4岁(18~67岁).受者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60例,原发性肝癌(包括胆管癌)7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2例,其他(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及多囊肝等)10例.肝移植术后将发生NC的受者分为NC组,将未发生NC的受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术前原发病和终末期肝病模(MELD)评分、术后肝功能、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住院期间,共有36例受者发生NC,总发病率为23.2%(36/15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C发病率为12.3%(9/73),明显低于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33.3%(20/60)和多囊肝、原发胆汁性肝硬化和肝豆状核变性等的40%(4/10)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的25%(3/12)(P<0.05).NC组受者中非肝癌和肝癌患者分别为22.9±8.2和17.1±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和13±3.4(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白蛋白及血清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NC组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1%(13/36)和30.5%(11/36),对照组分别为17.6%(21/119)和5.9%(7/1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C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原发病和术前肝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术后积极的对症治疗和防治感染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源性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抑制同种肝移植大鼠的排斥反应和延长大鼠存活时间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Lewis大鼠为供鼠,BN大鼠为受鼠,采用重建肝动脉的大鼠肝移植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术后第1、2、3、4和5天经尾静脉注射rIL-13 10μg/d,同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第7天,检测两组移植肝功能,测定移植肝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因子表达及CD8+T淋巴细胞浸润等情况,并根据Banff标准计算排斥活动指数(RAI),观察术后2周的存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术后2周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RAI为4.8±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1.2(P<0.05).结论 外源性重组rIL-13可减少促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和抑制E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移植物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大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72例,其中ERAS组92例,对照组8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营养免疫指标(ALB、PA、淋巴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等相关指标.结果 肝功能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1、7天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216.3 ±141.7) U/L、(70.1 ±29.4) U/L;(184.0± 155.8) U/L、(39.1±17.5) U/L;(22.4±8.7) μmol/L、(20.0±7.5) 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04.5±226.2) U/L、(83.9±48.5) U/L;(294.1±273.0) U/L、(49.2±33.8) U/L;(26.9±15.6) μmol/L、(24.6±10.8)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9.84,9.26,P<0.05).营养免疫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第7天ALB、PA水平分别为(35.3 ±4.4)g/L、(136.3±34.1)mg/L,对照组为(33.6±4.2) g/L、(108.0±32.5)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4.54,P<0.05);ERAS组患者术后1、7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3)×109/L、(1.5±0.5)×109/L,对照组为(0.7±0.3)×109/L、(1.3±0.5)×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P <0.05).手术并发症:ERAS组患者术后出血0例,胆漏2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对照组术后出血3例,胆漏1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ERAS组11例,对照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9,P<0.05).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指标:ERAS组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7±0.5)d、(2.3±0.6)d、(9.8±2.3)d、(4.6±0.9)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0±0.7)d、(3.4±0.8)d、(17.6±5.8)d、(6.3±2.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0.937,11.371,7.118,P<O.05).结论 ERAS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它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营养免疫状态,而且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补救性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5例肝癌肝切除术后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补救性肝移植组(19例)和超补救性肝移植组(16例)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补救性肝移植组和超补救性肝移植组患者的无肝期、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量、肝移植并发症发生率、再移植率分别为(32±9)min、(8.0±2.1)h、(7.6±1.5)h、2300ml、8 U、23 U、6/19、2/19和(34±7)min、(7.4±2.3)h、(7.4±2.0)h、2750ml、12 U、20U、4/16、1/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0.804,-0.366,Z=-0.348,-0.549,-0.149,x2=0.184,0.203,P>0.05).补救性肝移植组和超补救性肝移植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0、2/19和4/16、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3,8.426,P<0.05).补救性肝移植组和超补救性肝移植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和75%、33%、33%;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9%、89%和48%、2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19.31,P<0.05).结论 补救性肝移植是肝癌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策略,米兰标准是目前补救性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肾移植时是否同期切除多囊肾以及切肾对肾移植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3例接受肾移植治疗的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3例中,合并多囊肝者43例,胰腺囊肿者2例.对多囊肾体积较大影响手术操作、术前曾有血尿或泌尿系感染的31例患者,在肾移植的同时切除患者的多囊肾(切肾组),另32例保留多囊肾,仅行肾移植(保留组).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情况、患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等指标.结果 切肾组的手术耗时为(300±31)min,肾周引流管持续时间为(4.6±1.4)d,明显长于保留组(P<0.01,P<0.01),红细胞输注量为(4.31±1.05)U,明显多于保留组(P<0.01).切肾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0%(9/31),明显高于保留组的6.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31.2%(10/32),而切肾组只有6.5%(2/31),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因术后多囊肾感染而须再次手术切除多囊肾者占12.5%(4/32).切肾组和保留组术前各有24例血压偏高,切肾组术后8例(33.3%)血压恢复正常,而保留组只有2例(8.3%)血压恢复正常,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DGF发生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1年和5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操作细致,多囊肾患者接受肾移植时同期切除多囊肾是安全的,但切肾与否与人/肾存活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治疗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卫生经济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依据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肠内外营养组(治疗组)与单独肠外营养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性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 (1)符合纳入标准治疗组207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术前NRS评分、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类型及术前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总胆红素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快(△TB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和第10天前白蛋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快(△PA7.1,△PA1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并发症(胰瘘、出血、腹腔感染及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8±11)d和(32±18)d,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6 d、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方法比较,肠内外营养治疗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但在改善术后营养状态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Conventional criteria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re single HCC ≤ 5 cm or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ree HCCs ≤ 3 cm. W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possibility of slightly extending these criteria in a down‐staging protocol, which included patients initially outside conventional criteria: single HCC 5–6 cm or two HCCs ≤ 5 cm or less than six HCCs ≤ 4 cm and sum diameter ≤ 12 cm, but within Milan criteria in the active tumors after the down‐staging procedures.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down‐staged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Milan criteria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since the first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an intention‐to‐treat principle. From 2003 to 2006, 177 patients with HCC were considered for transplantation: the transplantation rate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he Milan and down‐staging groups: 88/129 cases (68%) versus 32/48 cases (67%), respectively.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5 year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1 and 3 years'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were comparable: 80% and 71% in the Milan group versus 78% and 71% in the down‐staging. The actuarial intention‐to‐treat survival was 27/48 patients (56.3%) in the down‐staging and 81/129 cases (62.8%) in the Milan group, p = n.s. The proposed down‐staging criteria provide a comparable outcome to the conventional criter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问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96)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60.0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54.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在高致敏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比较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与环孢素A(C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将147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其中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50%的首次肾移植受者59例,2次肾移植受者88例)分为FK506组(53例)和CsA组(94例),两组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为FK506(或CsA)+霉酚酸酯+泼尼松.观察并分析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存活率、血肌酐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FK506组术后1、3和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86.8%、82.3%和75.3%)略高于CsA组(81.9%、75.4%和6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506组术后1年时血肌酐水平为(100.72±15.88)μmol/L,CsA组为(117.29±11.7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K506组与CsA组相比,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肝功能损害、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K506与CsA相比,能有效降低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甘氨酸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中对移植后大鼠生存率、脏器损伤及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 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00~230 g)分为甘氨酸组和对照组.甘氨酸组:术前经静脉给予供体甘氨酸1.5 ml(300 mmol/L),对照组给予1.5 ml的林格氏液.50%大鼠肝脏在HTK液经过2 h的冷保存后行原位肝移植术.肝移植术后观察大鼠生存率、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学及肝脏再生情况.结果大鼠减体积肝移植(50%)术后,甘氨酸显著延长大鼠生存率.减体积肝移植术后8 h对照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分别升至(4045.4 ±614.5)、(1972.3±338.2)、(13 079.8±2608.4)U/L,而甘氨酸可降低血清转氨酶40%~50%(P<0.05).肝脏组织学也证明了甘氨酸的保护作用(P<0.05).移植术后8 h和24 h,肝脏的再生率和肝组织中的Ki-67表达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氨酸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可以延长生存率,减轻肝脏损伤,并且不阻碍肝脏的再生.Kuffer细胞的失活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