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尘肺患者肺功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老龄尘肺患者也逐渐见增多。为探讨这一群体的肺功能特征 ,我们从住院及门诊病人中选择6 0岁以上无严重并发症者 17例 ,另择 2 4例 6 0岁以上健康老人进行肺功能对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经明确诊断的尘肺患者 71例 ,均为男性 ,其中 期 2 0例 (煤工尘 3例 ,矽肺 1例 ,水泥工尘肺 3例 ,炭黑肺 3例 ) ,平均年龄 6 7.2± 5 .49岁 ,平均身高 16 .79± 5 cm; 期 32例 (煤工炭肺 15例 ,矽肺 10例 ,水泥工尘肺 4例 ,炭黑尘肺 3例 ) ,平均 6 6 .5± 4.7岁 ,平均身高 16 5± 6 .4cm; 期 19例 (…  相似文献   

2.
收集2014—202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的电焊工尘肺(25例)、陶工尘肺(23例)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X线胸片、肺功能等特征因素。陶工尘肺患者开始接尘年龄小于电焊工尘肺[(21.8±6.4)岁vs(27.7±9.8)岁],潜伏期、诊断年龄高于电焊工尘肺[(48.1±12.5)年vs(28.4±13.5)年,(69.9±11.6)岁vs(56.1±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焊工尘肺患者X线胸片小阴影分布肺区数目少于陶工尘肺(F=1.658,P=0.032);陶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异常率高于电焊工尘肺(χ2=10.215,P=0.017),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性分析发现,肺功能与X线小阴影分布肺区数目相关(OR=3.417,P=0.005),提示尘肺患者肺功能异常与肺区受累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100例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00例尘肺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表明,Ⅰ期尘肺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Ⅱ、Ⅲ期尘肺(P〈0.05);Ⅱ期尘肺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VC、FEF25~75、FEF25、FEF50、FEF75、MVV明显高于Ⅲ期尘肺患者(P〈0.05);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5%和39%,其中混合性通气功能损害占66.67%。受检者中肺功能正常者55人,根据尘肺期别不同判断致残程度为7级的50人,4级的4人,3级的1人;轻度损害26人,判断为6级的15人,4级的10人,3级的1人;中度损害14人,判断为4级的5人,3级7人,2级的2人;重度损害5人,均评为2级。提示尘肺期别与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并无绝对的平行关系,以尘肺期别作为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依据存在明显缺陷,建议以肺功能损害程度为基本依据,结合尘肺期别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4.
电焊工肺功能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功能测定不仅可以评价肺部损害的程度,也可以反映其损害性质。为了解电焊工肺功能损害的基本特点,对我市112名电焊工的肺功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如下:1 调查对象及方法 选择我市八家企业的112名电焊工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工91人,女工21人,年龄19~52岁,工龄1~32年。选择性别、年龄、工龄相仿的不接触粉尘的120名工人为对照组,用日本HI-198肺功能仪测试,每人至少进行2次,且2次结果有较好的重  相似文献   

5.
电焊对作业工人的损害 ,除表现为电光性眼炎和电焊工尘肺外 ,还因其焊条内含有铅、锰、铬等多种有毒物质 ,根据使用的焊条成分产生相应的危害。本文对 3 10名电焊作业工人从眼、鼻、咽喉、心电图及肝脾B超征像方面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电焊作业工人 3 10名 ,其中男性 2 42人 ,女性 68人 ,年龄 18~ 60岁 ,平均年龄 (3 3 .3± 9.2 4)岁 ;工龄 1~ 3 9年 ,平均工龄 (11.85± 8.3 4 )年。选择无毒害作业工人 3 0 4名 ,其中男性 194人 ,女性 110人 ,年龄 18~ 62岁 ,平均年龄 (3 4 .83± 10 .5 3 )岁 ;工…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病伤残鉴定的实际工作中 ,对尘肺病患者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时 ,以尘肺病分期为主 ,并依据肺功能的损伤程度、呼吸困难程度及是否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进行分级 ,在实际应用中多以肺功能的损伤程度为判定依据。用肺功能这一指标时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现探讨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从事煤矿井下作业的退休工人 ,曾从事工种为采煤、掘进、混合作业 32 8人 ,其中尘肺组197人 ,平均年龄 5 9 5 1(4 1~ 77)岁 ,平均作业工龄2 4 5 (4~ 33)年 ,Ⅰ期尘肺 16 3例 ,Ⅱ期尘肺病 2 9例 ,Ⅲ期尘肺病 5例 ;无尘肺病组 131例 ,平均年龄 5…  相似文献   

7.
焊接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手工焊接的主要职业性危害有电光性眼炎、氟化物及氮氧化合物引起的呼吸道损害、锰中毒,以及吸入电焊烟尘所致的尘肺。关于电焊工尘肺的问题国内外均有过报导(1)(2)(5)(6)(8)。现将我们见到的五例电焊工尘肺病例综合报告如下;并结合生产环境中劳动卫生的调查,对电焊工尘肺的性质、特点,以及诊断和处理等方面予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电焊工尘肺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某铁路工厂货车车间电焊工尘肺发病情况。现场粉尘平均浓度30.38mg/m~3,个体浓度20.58mg/m~3,其中70.42~83.70%为可吸入粉尘。在调查的660名电焊工中,电焊工尘肺患病率13.18%,发病工龄23.15年,从Ⅰ期进到Ⅱ期尘肺6.44年。病人有一定的肺功能损害,X 线表现为“P”或/和“s”。通过接尘量与尘肺发病直线回归分析,建议电焊烟尘卫生标准为6mg/m~3。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54例各种尘肺进行了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研究。受检者为已确诊的尘肺患者,包括矽肺33例、电焊工尘肺9例、硅藻土尘肺6例、云母肺3例、陶土肺2例、水泥肺1例。患者工龄除个别为5年以下外,大部分为10~15年。男性50例、女性4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27例。血清总蛋白含量用蛋白计测定;血清  相似文献   

10.
我所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对全市 2 2家厂矿的工人进行尘肺普查 ,胸透 3 5 5 2人次 ,摄胸片 5 865人次 ,检出尘肺患者 13 3例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对象 本组 13 3例 男 13 1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3 4岁 ,最大为 60岁 ,其中煤矿工尘肺 80例 ,占 60 2 % ;电焊工尘肺 5 1例 ,占 3 8 3 % ;其他尘肺 2例 ,占 1 5 %。1 2 尘肺并发症 尘肺合并结核的有Ⅰ期合并TB 2例 ,Ⅱ期合并TB 1例 ,Ⅲ期合并TB 1例。1 3 摄片方法 胸部 ,以后前位为准 ,患者上身裸体 ,前壁紧贴暗盒 ,吸足气 ,屏气后 ,曝光。1 4 投照条件 用 3 0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职业性尘肺病发病趋势以及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情况,为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2018年青浦区所有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和2018年在岗期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8年青浦区新发职业性尘肺病52例,其中矽肺21例(占40.38%),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各9例(各占17.31%),铝尘肺4例(占7.69%),煤工尘肺、滑石尘肺各1例(各占1.92%),其他尘肺7例(13.46%)。10年间,矽肺新发病例有增多趋势,而电焊工尘肺呈下降趋势,煤工尘肺已多年未发生新病例。尘肺病病例以壹期尘肺病为主。矽肺患者和电焊工尘肺患者工龄短于铸工尘肺工龄(P < 0.05)。2018年共检查粉尘作业人员1 673人,肺功能异常331例,异常率为19.78%。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肺功能异常率有升高趋势(P < 0.05)。
结论 近10年青浦区尘肺病发病数量先是逐渐减少,但2016年后尘肺病发病数量有升高趋势。接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较高。尘肺病防治仍然是青浦区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应注意年龄大人员的尘肺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尘肺对老年人心脏的影响 ,我们分别对 85例6 0~ 70岁男性老年尘肺与退休工人心电图进行了检查比较 ,为老年尘肺患者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 :矽肺患者为来院门诊的病人 ,其中Ⅰ期 5 0例 ,Ⅱ期 32例 ,Ⅲ期 3例。年龄为 6 0~ 75岁 ,平均 6 5 4±4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 5 0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予以抗矽冲剂 (抗矽冲剂主要由蚂蚁、丹参、黄芪、栝蒌、白花蛇舌草等成分组成 )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Ⅰ期男性煤工尘肺患者 5 0例 [尘肺按《尘肺X线诊断标准》(GB 5 90 6 86 )由市诊断组诊断 ],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2 5例。治疗组年龄 41~ 6 0岁 ,平均 (5 0 .2 5±5 .84)岁 ,接尘工龄 12~ 30a ,平均 (2 1.0 0± 4.2 3)a ;对照组年龄38~ 5 8岁 ,平均 (5 0 .0 0± 6 .35 )岁 ,接尘工龄 12~ 30a ,平均(2 0 .5 0± 4.2 8)a。两组患者均排除肺结核及心、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尘肺患者的肺功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中心职业病诊断的200例尘肺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及70例职业健康检查者(对照组)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200例尘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将其分为壹期(132例)、贰期(41例)、叁期(27例)。对200例尘肺患者及70例职业健康检查者均实施肺功能检查,分析比较200例尘肺患者及70例职业健康检查者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MVV、MEF25、MEF50、MEF75)检查结果。结果壹期、贰期、叁期尘肺患者和职业健康检查者比较可得,组间MEF25、MEF50、MEF75的结果存在差异,且贰期、叁期尘肺患者的FVC、FEV1、FEV1/FVC、MVV显著低于职业健康检查者和壹期尘肺患者,P0.05;但壹期尘肺患者的FVC、FEV1、FEV1/FVC、MVV和职业健康检查者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随着尘肺患者临床分期的加重,其肺功能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电焊工尘肺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焊工尘肺系工人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而引起的慢性肺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损害性疾病。近年来我局尘肺诊断组发现电焊工尘肺发病人数有上升的趋势,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尘肺病的诊断》(GB59061997)确诊的电焊工尘肺25名,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四川省区域内的铁道部所属的机车(车辆)工厂,均为男性,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43.46岁,从事电焊作业专业最短8年,最长为39年,平均工龄18.52年,对所有诊断X线胸片逐一分析。1.2 方法1.2.1 X线胸片诊断分析 所有电焊工尘肺胸片均采用高仟伏后前位…  相似文献   

16.
尘肺患者196例肺通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强  刘源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48-1950
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肺功能损伤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德国Jaeger公司的Spiro-labⅡ型肺功能测试仪对接触矽尘、煤尘作业人员进行离岗后肺功能测定,并对确诊为矽肺和煤工尘肺患者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6例尘肺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0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FEV 1.0%的正常率分别为63.8%、61.2%、58.7%;不同年龄组Ⅰ期尘肺的肺功能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别矽肺与煤工尘肺的肺功能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与煤工尘肺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病可引起患者肺功能损害,随着病程的进展和年龄的增长损害加重;同期别矽肺与煤工尘肺的肺功能损伤程度相近;矽肺与煤工尘肺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相似,且均以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主要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术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护理,以避免或减少意外损害及疾病感染的危险。1临床资料本组尘肺患者836例,其中男823例、女13例,年龄29~65岁。壹期尘肺603例、贰期尘肺210例、叁期尘肺23例,尘肺诊断依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患者实施BAL术一般5次,每次间隔1~2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梅州市474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梅州市国营煤矿尘肺病患者肺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474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调查和肺功能测定。结果474例煤工尘肺中,Ⅰ期308例(64.98%)、Ⅱ期165例(34.81%)、Ⅲ期1例(0.21%),年龄为31~81岁。接尘工龄5.5~49.6年,平均22.6年。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Ⅰ、Ⅱ、Ⅲ期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2.53%、78.79%、100%。结论梅州市煤工尘肺患者具有年龄大、病程长、肺功能损害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电焊工尘肺的影像学动态变化特征,为电焊工尘肺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就诊于贵阳市某职业病防治院的10例电焊工尘肺患者脱离电焊粉尘作业后连续5年的影像学改变进行动态观察,组织5名资深专家对患者的初诊及随访X线胸片进行集体阅片,参考尘肺病诊断标准及标准片,记录小阴影的形态、总体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尘肺期别,将专家的阅片意见汇总后整理数据。结果该组病例的最初诊断均为电焊工尘肺壹期,影像学表现以全肺弥漫分布的高密度的圆形小阴影(p)为主。随着脱离粉尘时间的延长,有8例患者出现小阴影分布的肺区数减少,其中有1例已达不到尘肺壹期表现。结论电焊烟尘导致的肺部X线小阴影在脱尘后一定时间内存在自行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扬州市集装箱企业新诊断电焊工尘肺患者、疑似患者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以2000~2006年期间确诊电焊工尘肺(24例)和疑似患者(38例)为病例组,同工种、年龄相差不过5岁、无心肺疾病者(12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为男性),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调查表收集职业卫生监测资料、职业体检资料.运用快速样本聚类提取危险因素,运用1:2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 [结果]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接尘工龄(OR=1.276,95%CI:1.080~1.507)、最常用的工作姿态(蜷缩位)(OR=1.343,95%CI:1.107-1.629)、工作后感觉(强度)(OR=1.505,95%CI:1.389~1.631)、环境粉尘监测浓度(超标)(OR=5.701,95%CI:3.872-8.394)、防护知识落实(OR=0.748,95%CI:0.624~0.897)等5项因素与电焊工尘肺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 [结论]预防电焊工尘肺首要任务是控制烟尘的产生和排出;防护时不仅考虑设备、知识,还要包括工人的个人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