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针刺麻醉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针麻对某些手术可作为常规麻醉手段之一,也有大量实验研究说明针刺的镇痛、调整作用的机理。但有关针麻原理的人体实验研究为数较少。在国外,多数人看到针刺确有镇痛作用,并认为,有中枢内啡素等物质参与。但有少数人认为针刺麻醉主要是催眠麻醉的一种,或主要是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有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进行研究,或则证明针刺确有镇痛作用,或则认为针刺镇痛主要只是心理性的报痛标准的提高。我国也有工作用此方法分析针刺镇痛效应,观察到针刺能降低痛分辨力,和佯针有明显的区别。在肺切除的临床实践中看到手捻针刺三  相似文献   

2.
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个体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镇痛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不论在针麻临床实践中,在正常人体测痛中,或实验动物中均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用简便的方法加以预测?一直是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和针麻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近年来镇痛原理研究的大量工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内源性的镇痛系统,各种镇痛措施如针刺、吗啡等虽然作用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 1931年Von Euler和Gaddum从马脑和小肠中提取出P物质(SP),半个世纪以来,对其生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核中,P物质可能是初级神经元传递“疼痛信息”的物质,但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同部位作用的特异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意义,尚未见系统报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针麻原理的研究,为探讨经络实质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工作表明,针刺有一定的镇痛效应,它的机理可能是针刺的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与痛觉信号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后者受到抑制,产生消除或缓解疼痛的结果。鉴于内脏神经是腹腔脏器痛觉的主要传入途径,本文拟以刺激内脏神经在脊髓背角引起的单位放电为指标,研究针刺对内脏痛的镇痛效应,为临床针刺解除内脏痛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针麻和硬膜外麻醉胃手术后,腹直肌肌电、血压、脉率同步连续观察,发现针麻手术后,针刺的镇痛效应还继续保持并参与术后镇痛过程,提出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应看作两个部分:一是针刺产生的镇痛效应;二是起针后还存在的针刺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镇痛原理研究的大量工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各种镇痛措施如脑刺激镇痛、针刺镇痛、吗啡镇痛等作用方式和途径虽不相同,但本质上可能都是激活了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发挥镇痛效应的。我们研究室以往的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脑脊液内去甲肾上腺等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许多实验支特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硷(Ach)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多数认为中枢5-HT 是加强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 NE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拮抗还是协同尚难定论。本文工作研究颅脑针麻手术病人脑脊液内 NE系统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便进一步观察中枢 NE 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深入针麻临床的实践中,观察到某些心理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实验,以探讨某些心理因素对痛觉、针刺镇痛和针麻效果的作用。现把我们的部分研究结果报告于下。方法和结果我们使用的测痛仪器是弹簧压力测痛器。最大压力为500克。当测痛器压在皮肤上后,  相似文献   

9.
人的痛觉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且各级中枢神经都有"痛觉调节系统"的调控,所有的调控均抑制了痛觉与神经中枢的传递。针刺或阻滞星状神经节类似于人为模拟一个假性疼痛信号传递给中枢系统,继而激发脊髓、脑干、大脑等各层次的神经元活动,使人体本身原有的镇痛系统被激活,分泌产生5-羟色胺、乙酰胆碱、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此类物质直接或间接的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刺镇痛作用为祖国医学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所证明,更为近十几年来针麻手术实践所证实。而组织胺在体内分布很广,并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与痛觉生理有关。组织在损伤、炎症时可以释放出许多化学物质,组织胺亦是其中之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兴奋痛感受器,传到中枢而产生疼痛。在脑中的组织胺,可能是一种神经介质,且有人认为参与吗啡的药理作用。既然组织胺在外周和中枢都与痛觉有关,那么是否也和针刺镇痛有关呢?一、针麻肺叶切除病员血中组织胺含量  相似文献   

11.
<正> 针麻的特点之一是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近年来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多在急性实验条件下进行,并获得一些可贵资料,阐明了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针刺镇痛。我们认为在清醒的不麻醉状态下进行慢性动物实验研究也可能是研究针麻原理的另一个方面,条件反射即为其中的方法之一。最早,条件反  相似文献   

12.
<正> 祖国医学认为针刺的镇痛和治疗作用,在于通经脉,调气血.在针麻过程中,有人用血管反应和容积脉搏波作为针麻导引正气,疏导气血的指标,看到针麻诱导后出现外周血管舒张,容积脉搏波加大等变化.针麻对外周血流的影响,启示我们考虑到针刺对脑中枢内与镇痛和调整作用有关核团的微循环是否也有影响,它与吗啡的作用有无不同,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3.
<正> 应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针刺镇痛过程中常伴随着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变化,而改变中枢的介质水平可影响针刺镇痛的效果,说明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延脑网状结构巨细胞核是痛觉传递的一个驿站,并参与针刺镇痛作用。我们应用多管微电极电泳的方法,试图观察某些神经介质对这一核团神经元痛反应的影响,并与针刺的作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研究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作用原理的文献作简要综述。针刺麻醉是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及针刺疗法的丰富实践,尤其是镇痛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针麻手术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完成的。因此,这一课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从临床和实验室,生理和生物化学等方面总结了针刺对大脑皮层功能活动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大脑皮层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当然,近年来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是不够的。进一步的研究将会对阐明针刺镇痛原理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约70篇。  相似文献   

15.
试析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传变与针灸作用及经络现象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林真 《中国针灸》1996,16(1):43-45
试析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传变与针灸作用及经络现象的关系林真(北京积水潭医院,100035)六十年代末期,大量的针麻手术和针刺镇痛病例使我对针刺镇痛的效果印象颇深,但对其机理并不甚明了。只是根据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神经说,认为可能与针感传入神经中枢后对痛觉或...  相似文献   

16.
在机体调节机能中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占有重要地位。机体对各种强烈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它来实现的,针刺对这个系统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地位,对阐明针麻原理,可能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此,我们观察了摘除垂体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溶菌酶,前者是消化糖类物质的一个酶,其分泌过程受付交感神经所控制,后者是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一部分,是唾液的抗菌酶。本工作企图通过观察针麻病人唾液淀粉酶与溶菌酶的活性变化与针麻效果的关系,探讨付交感神经在针麻过程中的调整作用和针刺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针麻中,针刺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外因条件,但不是根据的东西。作为针麻主要根据的,是机体的“抗痛能力”。针刺所以能焕发起镇痛抗病能力,不是偶然的,是顺乎生命运动的规律而起作用的,它是以有文摘  相似文献   

19.
针麻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针刺作用和个体机能反应性之间的矛盾斗争来实现的,其中个体机能反应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针刺穴位引起感受装置的活动发出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各级水平一系列复杂活动,通过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这一基本过程的矛盾斗争,起到了积极的调整作用,从而改变了整个机体的原  相似文献   

20.
<正> 大量研究资料反复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系统在针刺镇痛中有着重要作用。激活或加强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提高;相反,破坏或减弱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则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我们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氨茶碱在提高脑内5-HT含量的同时,可明显提高大白鼠的针刺镇痛效应。为了验证上述动物实验结果,并探索提高临床针麻效果的可能途径,我们用双盲法观察了胰岛素和氨茶碱对临床针麻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