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夏民族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及发病规律。方法820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查。结果细菌感染仍然是临夏民族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共383例(46.7%);轮状病毒感染占重要位置,共365例(44.5%);白色念珠菌感染72例(8.78%)。结论临夏民族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肠炎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3.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也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遇有治疗不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我省发病主要以真、秋季最高。临床资料我科从1994年6月~1995年9月共收治小儿感染性腹泻1533例。其中年龄最小32天,最大4岁6个月。住院时间少则1天,最长18天。见表1、表2。表1性别年龄分布表2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方法:我院采用广州珠江医院生物高科技中心试验盒。按实验室正规操作进行检测。经检查不同病原所致的腹泻以“秋季腹泻”较多,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蔡晋 《热带医学杂志》2003,3(4):454-455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变部位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资料对316例收集病例按病变部位分为小肠性腹泻或结肠性腹泻,并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小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阴性,结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阳性,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病变部位的临床区分有助于该病的及早诊治和合理使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5.
6.
米雅是以酪酸菌为主要成分的活菌制剂,该菌为肠道正常微生物,在维护肠道正常微生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利用该制剂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规律,提高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愈率。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就诊的223例急性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23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男125例、女98例;年龄<1岁139例、1~3岁84例;临床表现有急性肠胃炎综合征,或有全身中毒表现及失水征。1·2方法将患儿粪便及时接种于SS琼脂平板,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药敏实验采用生化药敏反应板(长沙天…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在病原学方面有明显变迁,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多见,据我院儿科198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大肠艾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感染明显上升,病程长,病情重,应引起重视,本文就1989年1年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与病原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附56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会玲 《北京医学》2005,27(9):558-559
小儿腹泻病是仅次于呼吸道疾病的多发病,尤其是感染性腹泻病,目前发病率仍很高[1].为了解本地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我们对2000年至2004年的569例小儿感染性腹泻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结合临床、发病年龄、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护理经验.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非感染性腹泻患儿257例,给予相关护理配合.结果 患儿均获得康复,并能正常饮食.结论 开展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春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南京市春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2001年3-4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腹泻的病原学研究。结果:在225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细菌检出率为18.7%,轮状病毒检出率为8.4%。消化不良性腹泻占27.1%,其它无明确病因的腹泻占45.8%。结论:春季婴幼儿腹泻中除消化不良性腹泻外,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仍是较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内感染是腹泻病常见的原因,其治疗方法多为饮食疗法、加强护理,口服或静脉补液,控制感染,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等。我科自2005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84例给予黄连素小量保留灌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病,其病原体多为病毒和细菌,并认为轮状病毒(RV)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我国每年秋冬季小儿腹泻达1.2亿人次。本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大便性质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无脓血便,大便次数在十至数十次不等。大便镜检见不消化物、脂肪球,偶见少量白细胞。笔者于2001~2004年度采用微生态剂——妈咪爱与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联用治疗312例,收到较好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腹泻106例临床分析陈秀清(海南省琼海市东平农场医院)琼海571400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病症,其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92~1995年收治的106例患儿分析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的452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并结合临床、发病年龄、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中粪便检出病原体者279例,轮状病毒感染者占159例,细菌感染占120例,其中志贺菌属占100例,鼠伤寒沙门菌占8例,真菌占3例,致病性大肠杆菌占5例,其他条件致病菌4例。讨论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为细菌及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细菌感染以志贺菌属为主,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以6个月-2岁小儿多发。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改善,轮状病毒疫苗的普及,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尤其是基层医院 ,由于缺乏病原学的检查 ,对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的使用率很高 ,为避免滥用抗生素 ,我院对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 ,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做到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结果发现 88%的腹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1月我院共收治腹泻患儿 3 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 2例 ,年龄 <1岁 7例 ,~ 2岁 2 0例 ,~ 3岁 5例。2 临床表现  2 3例腹泻前 1天~ 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 ,其中 1 5例伴有呕吐 ;2 8例大便为稀水样、蛋花样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中药葛根芩连汤加味,配合西药服用,7d1个疗程,并采用治疗前后检测实验室各项指标(血常规、大便常规 细菌培养)的自身对照。结果 总有效率达96.77%。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4年8月至10月,我院治疗的符合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1]的病例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个月~3.5岁;5个月~1岁16例,1岁~2岁22例,2岁~3.5岁4例。全部病例均每日大便5~15次,为稀水蛋花汤样便,大便镜检无红细胞、脓球及吞噬细胞。1.2治疗方法常乐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本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情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腹泻病人并符合病例纳入条件者共533例,对患者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533例中,共检出病原菌368株,其中以致病性弧菌为主,占71.7%(264/368);志贺菌属次之,占14.9%(55/368)。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部分细菌敏感。大部分细菌感染的患者表现为腹痛,主要在志贺菌感染的患者中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常见。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致病性弧菌,其中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大便性状与细菌菌种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致病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氯霉素、青霉素.G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部分细菌对于喹诺酮敏感,可首选,也可选用敏感的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