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09-1009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记录每2周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CGI,进行评定,并做实验室监测,对32例惊恐障碍(PD)患者进行10周帕罗西汀40mg/日治疗研究。结果83.9%的病人疗效显著,96.8%病人症状改善。治疗第4周起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分数即显著下降。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PD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5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入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治疗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隔周测定惊恐症状评定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每周发作次数,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6.2%,帕罗西汀组为92.3%,二药相近。两组患者在治疗10周PASS、HAMA的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快于帕罗西汀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1周、第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A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在4,6,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5.7%,有效率为88.6%,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6.7%、88.9%,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劳拉西泮结合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以帕罗西汀为对照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分。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继发的惊恐发作,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及妊娠哺乳期患者。共有60例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根据看病先后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劳拉西泮结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各30例,疗程8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惊恐障碍患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40例惊恐障碍患随机分成米氮平治疗组、帕罗西汀治疗组.并用HAMA、GAS、SERS对患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疗效方面,两组患的HAMA及GAS分在不同治疗时期无显性差异。治疗6周末.以HAMA减分率判断,米氮平组患的有效率为94.44%.治愈率为72.22%.而且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患的有效率及治愈率亦无显性差异。在副作用方面,两组患也没有显差异。结论: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患疗效及副作用与帕罗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6.
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帕罗西汀副作用。②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惊恐障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帕罗西汀20mg/d,研究组同时行认知行为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副作用。③结果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治疗后病人SAS、HAMA评分及其因子分和减分率与单用帕罗西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7.45,P〈0.05);帕罗西汀副作用轻微。④结论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对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伴有明显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度洛西汀60mg/d和帕罗西汀20mg/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结果:度洛西汀组治疗后2周、4周和6周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帕罗西汀组治疗后4周、6周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度洛西汀组VAS评分在治疗2周、4周和6周时均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2周和4周时,度洛西汀组HAMA总分和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6周时两组HAM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焦虑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0.98%和58.54%(P〉0.05),痊愈率分别为34.15%和26.83%(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伴有疼痛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帕罗西汀相当,但对焦虑和疼痛起效更快,对疼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饶世雄  谭伟  谭友果  魏庆平 《四川医学》2011,32(9):1415-14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5例和帕罗西汀组25例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分值均显著降低,在治疗第1周、第2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4、68、周时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两组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别为92%8、8%。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N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4.1%和59.2%,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9.6%和6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观察安非他酮缓释片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惊恐障碍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帕罗西汀片,疗程均为6周。采用惊恐障碍相关症状量表(PA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2、4、6周末,两组的PASS、HAMD及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第1、2、4、6周末的PASS、HAMD及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77.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性功能障碍、情感高涨、情绪易激惹、心电图异常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惊恐障碍与帕罗西汀效果相当,且起效较快、药物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每周2次,共12周,对17例惊恐障碍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的评定采用焦虑敏感性调查表(ASI),害怕问卷(FQ),惊恐障碍严重度评定量表(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惊恐发作的严重度及对惊恐发作的预期性焦虑明显下降。恐怖性回避及严重度明显下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治疗的有效率100%。结论:简短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对惊恐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焦虑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3月内外科躯体疾患伴发焦虑患者进行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用多虑平治疗,为期六周,采用HAMA、CGI量表评定临床效果,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共65例(帕罗西汀31例,多虑平组34例),临床判断帕罗西汀与多虑平的显效率分别为66.7%和69.4%,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一周,多虑平组HAMA减分率优于帕罗西汀组,治疗二周后无显著差异。副反应的发生率,帕罗西汀组为17.6%,远低于多虑平组的34.6%。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焦虑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老年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治疗组30例及帕罗西汀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病程、HAMA评分、HAMD评分、CGI—S无显著性差异。在原治疗躯体疾病药物不变的情况下,米氮平治疗组服用米氮平15~45ms/日,帕罗西汀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10~30mg/日。结果:54例患者惊恐发作时临床表现: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晕、昏厥等)37例次(68.5%),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窒息感等)21例次(38.9%),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胀、腹泻、饥饿感、食欲不振等)11例次(20.4%),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手抖、面部潮红、出汗、四肢麻木、怕冷等)42例次(77.8%);运动系症状(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41例次(75.9%),精神症状(阵发性濒死感、害怕失控、发疯、紧张恐惧等)34例次(63.0%);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觉醒时间延长、多梦、早醒等)48例次(88.9%)。治疗组和帕罗西汀对照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较入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在各个治疗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一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较入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在各个治疗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疗效肯定,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邢淑华 《吉林医学》2013,34(18):3579-3581
目的:探讨并总结帕罗西汀对惊恐发作患者心血管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安全性,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惊恐发作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进行治疗,每2周记录患者胸痛发作的次数,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4周、8周、12周胸痛发生的次数分别为(11.4±5.6)次、(8.3±5.4)次、(3.1±3.0)次、(2.2±2.1)次、(0.4±1.5)次;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4周、8周、12周胸痛发生的次数分别为(10.4±5.5)次、(9.3±5.8)次、(8.5±3.1)次、(6.5±2.4)次、(1.1±1.6)次。试验组胸痛次数下降的更快,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对惊恐发作患者的心血管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美隆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焦虑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7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的躯体疾患伴发焦虑患者进行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为期6周,采用HAMA、CGI量表评定临床效果,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共33例(瑞美隆17例,帕罗西汀组16例),临床判断瑞美隆与帕罗西汀的显效率分别为58.8%和56.2%,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瑞美隆组HAMA减分率优于帕罗西汀组,治疗2周后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瑞美隆组为11.6%,远低于帕罗西汀组的24.6%。结论:瑞美隆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起效快的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焦虑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万红  罗捷  冉江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1-342
目的:评价国产帕罗西汀(乐友)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广泛性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乐友或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乐友组有效率为83.33%,与多塞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好。结论:乐友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3.3%,文拉法辛组有效率80.0%,两组总体疗效相仿,文拉法辛起效较快。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抗焦虑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文拉法辛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焦虑抑郁共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焦虑抑郁共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单盲对照治疗6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两组HAMD、HAMA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疗效相当,安全性高,而西酞普兰不良反应更轻一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首次抑郁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首次发作,17项HAMD≥17分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组,分别在治疗第0(基线)、1、2周,2、6和12个月以HAMD、HAMA评定疗效,以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HAMA和SERS评分随治疗时间而减少(P〈0.05);两组间HAMA评分在1、2周和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SERS评分在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状疗效肯定,起效快,而帕罗西汀更适用于焦虑抑郁共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2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红  陈爱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55-2056
惊恐障碍(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数次发作后可以出现预期焦虑、场所恐怖及抑郁症状。在美国PD的终身患病率在3%左右,且女性较男性更易患PD。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我院的22例惊恐障碍患者实施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