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收养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了解患者对健康的需求程度.方法将我院2005年至2006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实验组严格执行新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延续既往的看管式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分别进行NOSIE评定.结果两组训练前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实验组NOSIE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收养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在病区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争取医护人员制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魏秀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76-776,789,808
目的:探讨收养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了解患者对健康的需求程度。方法:将我院2005年至2006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实验组严格执行新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延续既往的看管式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分别进行NOSIE评定。结果:两组训练前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实验组NOSIE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收养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在病区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争取医护人员制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元化康复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安宁医院九病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本院其他科室同类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在训练前后分别用自制的行为评定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6个月后,研究组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自制的行为评定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分值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衰退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 =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 =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 =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 =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3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病人同时进行12个月的康复训练,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分别于研究前、研究后6月、12月末运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2月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太极拳组患者每周三次太极拳学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用NOSIE、SAN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太极拳组患者的NOSIE量表评分和病情总估计等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由康复护士带领去康复中心参加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对照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IPRO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较对照组低(P〈o.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岗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加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1年的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训练前、训练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的SAN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情况均优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2组PANSS、SDSS、NOSIE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研究组PAN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41.3±7.8)分,训练后(36.4±6.2)分,t=2.039]、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NOSIE量表的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训练前(32.60±12.51)分,训练后(20.88±13.47)分,t=2.134]明显降低(P<0.05),SDSS量表的总分[训练前(18.9±6.1)分,训练后(11.5±6.2)分,t=4.695]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训练前(5.7±1.5)分,训练后(6.3±1.4)分,t=2.287]明显升高(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只做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三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在实施干预前NOSIE,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确实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院内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于符合CCMD 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别选择40例作为实验组(分在康复病区,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分在治疗病区,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传统医疗护理).采用住院病人护士用观察量表,在实验前后分别观察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SIE评分值有显著差异,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动、精神病表现、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等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了传统治疗护理方法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结论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伴互助学习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治疗的同时开展日常自理能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同伴互助学习法开展干预,6个月后,采用NOSIE、SANS、ADL、SSP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SANS、ADL、SSPI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SAN、ADL、SSP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互助学习法有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根据BPRS总分、NOSIE各项因子分别在康复护理前、后的变化,对心理护理做出评定.结果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显著下降(P<0.01),NOSIE的各项因子分都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件差异(P<0.01).结论 心理护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明显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彩娥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08-2910
目的: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开放式管理训练,以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和生活技能。方法:将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实行开放式管理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用NOSIE-30、ADL作为评定依据。结果:研究组经1年的开放式管理训练后,NOSIE中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特别是社会兴趣、生活能力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中,研究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开放式管理对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起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病人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病人影响. 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于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组SANS各因子及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估计、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迟滞,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生活能力有助于病人康复,重返社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例患者,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组(联合组)各8例.观察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疗效评定.结果PANSS及IPROS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前两组评定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社会工作者介入后8周经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和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8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根据NOSIE的总积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消极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工娱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经CCMD-3标准诊断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1),分别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工娱疗法进行治疗,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症状存在与否及存在的频度与强度进行评定。结果:经NOSIE评定,治疗前患者得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4周后,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总积极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精神病表现和总消极因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总估计两组患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社会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工娱治疗,以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将9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由治疗师带领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只参加一般性的娱乐活动.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患者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个因子有较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缩和抑郁两个因子有差异(P<0.01),激惹、精神病性症状也有差异(P<0.05).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病情转归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病人影响。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于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组SANS各因子及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估计、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迟滞,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生活能力有助于病人康复,重返社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