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2007年,笔者对12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散刺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120例,均为本院女性门诊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年龄25~40岁;病程3个月~1年.  相似文献   

2.
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慢性喉痹,临床以咽干不适、微痛微痒、干咳少痰、异物感、堵塞感、紧胀感为特征。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年人。有病程长、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我院中医喉科研究所研制的“咽炎Ⅰ号胶囊”治疗慢性咽炎24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0例,男136例,女104例;18~35岁69例,36~60岁138例;60岁以上33例。2临床表现及病因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咽喉微痒、灼热干燥、微痛、异物感、堵塞感。咽部分泌物增多,刺激咽部常有频繁的咳嗽、恶心、干呕,以晨起较重,咽部异…  相似文献   

3.
自制"平疣口服液"治疗扁平疣1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平疣,又称青年扁平疣,青少年多见。自2002年6月至2003年3月,我院应用由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副主任中医师高志林多年临床潜心研究的“平疣口服液”治疗该病患者17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72例患者中,男76例,女96例;年龄3~60岁。曾用不同抗病毒药及中草药治疗,疗效不佳。患者皮疹主要表现在颜面,其次在手背、前臂、背部等处,为米粒大至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皮上部呈弥漫性空泡化,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2治疗方法“平疣…  相似文献   

4.
周德兴 《养生月刊》2007,28(7):608-609
人到老年,身体生理机能渐趋衰退,脏腑功能逐渐虚弱。《灵枢·天年》中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几年用止偏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35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系2002年6月至200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计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38.3岁:病程3个月~29年,平均病程6.8年.对照组33例,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10~74岁,平均年龄37.9岁;病程3个月~30年,平均病程7.1年.  相似文献   

6.
"寒热分治"法治疗克隆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8 3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 ,笔者用“寒热分治”法治疗西医诊断明确、应用西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克隆病患者 4 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 0例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6个月 ,平均 3 2年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1 2岁 ,平均 2 3岁 ,男性 2 1例 ,女性 1 8例。均为做全结肠镜和病理确诊者。本组 4 0例中 ,腹痛者 38例 ,腹泻者 37例 ,腹块者 1 7例 ,有瘘管形成者 1 2例 ,伴发肛门直肠周围病变者 9例 ,伴发热者 8例 ,伴贫血、营养障碍者 1 1例 ,伴关节、皮肤、口、眼等肠外损害者 3例。结肠镜检查 :见肠粘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7.
面颤症是以面部肌肉颤抖而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笔者采用点刺“三才穴”放血和药敷耳穴的方法治疗该病60例,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0~65岁;病程2~5年;其中左侧面颤34例;右侧面颤26例。治疗方法取太阳穴、人中穴、地仓穴和?脉穴用三棱针点刺,以见血为度。用毫针针刺对侧跗阳穴和照海穴,待留针至15min左右时,再分别点刺人中穴、地仓穴、太阳穴,以出血为度,最后留针30min时出针;于地仓穴、人中穴、太阳穴及其?脉穴点刺放血。3天刺1次,然后用冰片、羚羊角、白僵蚕各等份,研为极细粉末,以…  相似文献   

8.
“K粉”(氯胺酮)是新型毒品中的一种,吸食可引起中毒。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吸食K粉中毒者1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收治10例均吸食过量K粉中毒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40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幻觉和谵妄,或伴有异常行为,甚至有濒死感,头昏,眼胀,胸闷,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精神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心身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精神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DHI评分和HADS评分。 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23/30);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20/30)。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前后和2组治疗后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1、24.39、8.42,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前后和2组治疗后HA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9.98、8.42,P均<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精神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 1 992年以来 ,采用自拟养血伸筋汤治疗产后关节痛 38例 ,疗效比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者 34岁 ,最小者 2 2岁 ;病程最长者 4个月 ,最短者半个月 ;初产妇36例 ,经产妇 2例。2 治疗方法养血伸筋汤组成 :炙黄芪 30 g,当归 1 0 g,甘杞子 2 0 g,丹参 30 g,伸筋草 1 5 g,桂枝 1 0 g,桑寄生 1 5 g,白芍 30 g,杜仲 1 5 g,牛膝 1 0 g,秦艽 1 5 g,延胡索 1 0 g,木香 1 0 g,甘草 5 g。水煎服 ,每日 1剂。若形寒恶风者加防风 1 0 g,肉桂 5 g(后下 ) ;上肢酸痛明显者加片姜黄 1 0 g、桑枝 1 5 g;腰痛明显或伴有足…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为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的优势,笔者从1994年开始至今,通过研究古今配方,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自拟“排阻汤”,治疗经X光检查确诊的肠梗阻病人97例,取得了显著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62例,女35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9岁;腹部手术史者83例(胃切除术者13例、胆囊切除术者21例、阑尾切除术者49例),肿瘤所致者5例(结肠癌者3例,直肠癌者2例),蛔虫所致者1例,习惯性便秘所致者5例,乙状结肠畸形(过长)所致者3例。其中机械性肠梗阻94例,…  相似文献   

12.
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夏枯草、白花蛇舌草为主组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6例,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男72例,女54例;其中年龄在20~29岁者17例,30~40岁者46例,40岁以上者63例;病程最短3 a,最长达25 a。临床表现主要有胃脘胀痛、痞满,时兼有剧痛,或见纳呆、恶心,面色苍白或萎黄,消化不良等。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组织学检查确诊。诊断标准依据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重庆会议关于"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相似文献   

13.
中医"拔伸牵引,折顶侧按"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属于常见病,通过中医的整骨手法,并用夹板外固定大多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几乎不必要进行手术治疗。我们运用中医“拔伸牵引,折顶侧按”法对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逐一加以随访,通过骨折的分型,手腕关节功能的测定,观察其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左侧47例,右侧73例;年龄5~77岁,平均51.4岁;跌伤88例,工伤15例,车祸伤17例。骨折固定方法均为小夹板或加中立板外固定。固定时间:儿童3~4周,成人4~6周,随访时间2年~3年半,平均2年8个月。1.2骨折分型根据X线片结果…  相似文献   

14.
谢亮  谢庆湘 《光明中医》2005,20(5):36-36
患者马和,男,就诊时76岁,本单位原党委书记。自述:1997年曾患面瘫,治愈。2003年又患面瘫,在某市人民医药住院7天,针灸20余次,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病况依然。2003年5月20日,患者因口眼歪斜,面部不适;右脸壅肿,眼睑遮睛;进食留滞,饮水外流;语言不利,自咬嘴唇;双目流泪,口中流涎;精神萎靡,心烦失眠等症久治不愈,由老伴扶持,返而求治于单位医务室。经检查询问得知,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其面瘫另有二个特点,即左右脸病情相反,其右脸瘫软,表现为上眼睑、口角均下垂,面部松软浮肿,大迎穴处有壅肿松散的下垂块状。左脸痉挛,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跳动,左…  相似文献   

15.
何红让  罗国栋 《河南中医》2006,26(10):42-43
我院骨科从1996年开始选用弹性绷带横“8”字形固定配合中药丹七合剂治疗儿童锁骨骨折127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7例患儿中,男78例,女49例;年龄最大9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6.1岁。中外1/3处骨折94例,中内1/3处骨折33例;横断型骨折76例,短斜型骨折50  相似文献   

16.
王微 《四川中医》2006,24(8):89-90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确立“通乳散”对促进产妇通乳下乳、减缓产后乳房胀痛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设试验组100例,使用“通乳散”;对照组60例为空白对照,观察两组在通乳时间、乳汁量、乳房胀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乳散”能显著提早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减少乳房胀痛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程度。结论:“通乳散”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减少和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7.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仅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丹芪偏瘫胶囊"。结果治疗组近期、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叶灵”颗粒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化疗期间同时服用“七叶灵”颗粒)和对照组(单纯化疗),各60例,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0.05),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叶灵”颗粒配合化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冯毅  裴音  盖建青 《北京中医药》2005,24(6):365-367
目的观察针刺"通窍聪耳法"治疗病程在60 d以上的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方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针刺治疗前后不同病程的患者听力损失及临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初诊时听力曲线及病情等级对疗效的影响以及不同中医证型听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88.46%,愈显率43.00%;病程在3年以内者与3年以上者比较,P<0.05;风邪外犯、肝火上炎、肝阳上亢3型与气血亏虚、肾精亏损2型比较,P<0.05;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比较,P<0.05;平坦型、上升型、其它型与全聋型下降型比较,P<0.01.结论针刺治疗病程在60 d以上的神经性耳聋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灵活使用荆防汤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入选标准: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确诊的过敏性皮炎患者,年龄≥13岁,男女不限;病程1~15d。(2)排除标准:并发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