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褥疮的护理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组织溃烂坏死。昏迷、瘫痪、年老体弱等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再加上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刺激皮肤,使局部皮肤抵抗力降低而发生褥疮,因此,预防和治疗褥疮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预防褥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五勤1·1勤翻身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减少局部受压时间,1~2 h翻身1次。协助患者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的动作,防止擦破皮肤。1·2勤擦洗每天用热水毛…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因此褥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正确防治和护理脑卒中并发褥疮的病人,是减少患者致炎率,加速其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卧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现就个人临床预防与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脑卒中病人由于肢体正常功能丧失,导致躯体局部长期受压,血运不畅,是褥疮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卧床病人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粗暴生硬动作,以减少摩擦力及剪切力对皮肤的损伤。被褥保持清洁干燥。每日可用滑石粉在病人背…  相似文献   

3.
褥疮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褥疮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经常对危重病员和长期卧床病员认真细致地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严格交接班,以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杜绝褥疮的发生。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ICU病人大多为长期卧床病人,患病率较高,因此对这类病人我们在及时抢救病人的同时,更要作好预防工作,避免的主要并发症褥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活动困难和身体一部分感觉丧失等,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该部组织供血不足,抵抗力下降,产生皮肤破溃,而形成褥疮。1褥疮的皮肤护理1.1注意察看皮肤:褥疮可发生在腿、手臂的任何地方,尤其多发生在受压部位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及骨隆突处。我们应首先教会病人或家属怎样察看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如果发现一处皮肤发红,变暗,并长期时间不能消失,此时避免再受压。1.2避免擦伤皮肤:病人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必要时在病人骨隆突处垫以棉圈或海棉垫。床铺保护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等,以保护皮肤…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1].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或关节隆起部位容易受压,使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极易发生褥疮.  相似文献   

6.
朱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79-180
压疮又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摩擦,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溃烂,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长期卧床不能自行变换体位的患者出现褥疮,护理人员每2 h要帮助患者翻身1次,以解除局部皮肤软组织所受压迫,改善血液循环[1]。但髋部骨折患者如果采用传统的翻身方法有引起骨折移位或假体脱位的风险[2]。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  相似文献   

8.
褥疮是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所引起的皮肤溃疡。我科对人院时伴发Ⅱ期、Ⅲ期褥疮的长期卧床病人采用自制褥疮液清洗、自配中药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褥疮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六神丸用于褥疮的护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病人不能自行翻身者 ;或大小便失禁、多汗、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的刺激 ,使皮肤抵抗力降低者 ;或年老体弱 ;或全身营养不良、恶液质等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 ,中医学又名“席疮”。治疗不及时 ,常常引起继发性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5人均系长期卧床病人 ,其中住院期间发生 4人 ,家中发生 11生。男 9人 ,女 6人 ;骶尾部 8例 ,髋部 5例 ,肩胛部、外踝各 1例。褥疮分期按《护…  相似文献   

10.
红外线照射加用思密达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摩擦,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的缺血、坏死、溃烂。常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的骨突部位,如臀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肩胛部及足跟等处。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采用红外线照射加用思密达治疗褥疮患者1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病重患者.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突出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枕后部等.现将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病重患者。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突出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扰后部等。现将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褥疮好发生于病情危重和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以及骨折、高位截瘫等病人,为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治疗各期褥疮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威胁性较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匮乏,渐致局部组织形成溃烂、坏死并失去正常机能。笔者自1998年1月~2005年6月,采用生肌散治疗和护理褥疮60例,疗效满意,并与常规西药治疗与护理的6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老年人、长期卧床的偏瘫、  相似文献   

16.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院外带入,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65~92岁。部位:骶部、骨隆突、踝跟部。溃疡面积4~10cm2。病人身体状况:4例低蛋白血症,6例消瘦病人。治疗及护理1.建立床头翻身卡,2h翻身按摩1次。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3天更换1次。3.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4.4天一个治疗计划:第一天50%的葡萄糖10ml  相似文献   

17.
酷暑天里,挥汗如雨,正常人尚且感到时光难挨,更不用说一些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了。资料显示,长期卧床者多死于由褥疮继发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另外,卧床病人由于体质较弱、免疫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减退,还易患坠积性肺炎。勤翻身,两个小时翻一次身褥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褥疮的通用法则是"两小时翻身法",即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至少每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 ,且需长期卧床。除做好临床和心理护理外 ,还要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5~ 1999年共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6 0例 ,年龄最小 5 9岁 ,最大 93岁 ;男 38例 ,女 2 2例。治愈率达 98%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2 并发症的预防2 .1 褥疮的预防2 .1.1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 ,加上患者怕痛不愿翻身 ,体表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长 ,因此易发生褥疮 ,尤以臀部、骶尾部易发。应每 1~ 2小时翻身 1次 ,协助患者抬高臀部并按摩受压皮肤 ;帮助其进行自主锻炼 ,支撑双肘和健侧下肢进行抬臀训练。并做好晨晚间护理 ,…  相似文献   

19.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也发生于坐位病人。也叫压迫性溃疡或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将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0.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使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面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褥疮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从褥疮的产生因素、预防及护理注意事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