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对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健康雄性SD大鼠(200~250 g)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液制备骨癌痛(BCP)模型后进行鞘内置管,将45只成功诱导BCP大鼠模型随机分组(n=15):高剂量DEX(DEX-H)组、低剂量DEX(DEX-L)组及生理盐水(NS)组,DEX-H与DEX-L组分别于鞘内注入6μg·kg-1·d-1或3μg·kg-1·d-1(注射体积均为10μl),同时选取15只同周龄大鼠作对照(C),其余两组鞘内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鞘内注射前后对4组进行行为学检测来分析DEX对BCP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缩足热潜伏期(WTL)的影响,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鞘内注射7 d后的脊髓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OX-42)的荧光积分光密度(IO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水平,免疫印迹检测脊髓Toll样受体(TLR)4及TLR2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NS组鞘内注射0~7d的NMT和WTL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的IOD、脊髓TNF-α和IL-1β水平及Toll样受体表达均升高(P0.05);给予DEX鞘内注射可改善BCP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但与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DEX-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DEX-L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DEX对BCP大鼠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抑制了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与其缓解炎症反应及降低Toll样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世栋  田首元  王杰  赵丹 《山东医药》2013,53(20):39-42,105
目的应用大鼠胫骨骨癌疼痛模型,探索右美托咪啶(Dex)鞘内注射对骨癌疼痛的作用以及对同侧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骨癌组、Dex鞘内注射组(30μg/kg及60μg/kg)。通过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运动功能评价大鼠行为学,免疫组化法测定同侧腰膨大脊髓背角组织中PKCγ的改变。结果复制胫骨骨癌模型成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运动功能影响明显。鞘内给予Dex可以明显抑制骨癌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同时使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明显减少同侧脊髓背角中PKCγ的表达,且高剂量比低剂量更有效。结论 Dex鞘内应用能在脊髓水平对胫骨骨癌疼痛模型具有减痛作用,对临床治疗骨癌疼痛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伟东  张文东 《山东医药》1999,39(24):27-28
应用^153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治疗28例转移性骨癌骨痛患者,总有效率82.14%,认为,^132Sm-EDTMP为一安全,有效的放射性核素,可用于转移性骨癌骨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内脏疼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FIT1对小鼠巨噬细胞系趋化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致病机制.方法 电转染法在RAW264.7细胞系中瞬时转染IFIT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IFIT1过表达对该细胞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RANTES、CCL9、CX-CL2和IP-10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NZB/NZW F1小鼠肾组织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瞬时转染musIFIT1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细胞明显增高,LPS刺激后4 h及24 h表达进一步增高.与正常对照BALB/c小鼠相比,NZB/NZW F1小鼠肾组织中上述趋化因子表达增高.结论 狼疮易感摹因IFIT1可促进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IP-1α、RANTES、CCL9、CXCL2和IP-10的表达,从而可能参与了SLE局部脏器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6.
卒中相关性感染是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可使增高患者的感染易感性.卒中后免疫系统呈现双相变化.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驻留细胞(主要是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缺血性损伤;随后出现的系统性免疫抑制虽可增高患者感染易感性,但也促进神经发生.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免疫抑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神经性疼痛(DNP)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和糖尿病(DM)组20只.DM组腹腔单次注射STZ(80 mg/kg),N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周后眼眶内眦取血测定血糖值,血糖>16.7 mmol/L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4周后测定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时间作为痛阈指标,选取DM组痛阈最低的10只作为DNP模型组.取DNP组大鼠脊髓腰段组织切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面积(Area)μm2和灰度值(Gray Scale). 结果 DM组痛阈(18.41±6.25)较NC组(37.40±7.35)降低(P<0.01),DNP组GFAP染色阳性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面积(1377.37±271.83)μm2和灰度值(8638.21±1861.90)水平较NC组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神经性疼痛时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增生,表达水平升高,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成为治疗DNP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电针联合癌痛贴对骨癌痛(BCP)大鼠脊髓Toll样受体(TLR) 9及TLR9 mRN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镇痛贴组和电针联合镇痛贴组,每组20只。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痛阈值及后肢抓力均明显降低(P0. 05),脊髓背角TLR9、TLR9 mRNA、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镇痛贴组和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痛阈值及后肢抓力明显增高(P0. 05),脊髓背角TLR9、TLR9 mRNA、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与镇痛贴组比较,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痛阈值及后肢抓力明显增高(P0. 05),脊髓背角TLR9、TLR9 mRNA、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结论与单纯使用癌痛贴比,电针联用癌痛贴用于大鼠BCP的镇痛作用明显,镇痛的可能机制与降低脊髓背角TLR9及TLR9 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类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恶化或不可逆损伤的慢性疾病,研究发现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参与CKD的发生发展,靶向CCL2/CCR2信号通路已逐渐成为CKD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CCL2/CCR2信号通路在CKD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CKD的发病机制,为以CCL2/CCR2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促进糖尿病足(DF)创面愈合的研究成为热点。趋化因子家族多个成员可能参与DF创面愈合过程,尤其是CC类趋化因子配体(CCL)家族可能是介导DF创面愈合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CCL参与DF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趋化因子CCL21是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一个配体。它在次级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中组成性高表达。CCL2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CCL21通过诱导内皮引导T细胞进入炎症和感染部位,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形成淋巴样结构,从而促进自身免疫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曲马多对坐骨神经痛大鼠脊髓组织中Jun原癌基因蛋白(c-jun)、fos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及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腰椎间孔外口植入髓核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痛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曲马多低(10 mg/kg)、中(20 mg/kg)、高(30 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吲哚美辛,7.5 mg/kg),每组10只,另设置假手术组10只(自体髓核不植入神经部位),于造模后3 d开始给药,1次/d。给药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活动;检测机械缩足痛敏阈值(PWT)及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W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疼痛标志物前列腺素(PG)E2、P物质(SP)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c-fos、c-jun、活化蛋白(A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活动量降低并出现易激惹行为,神经纤维紊...  相似文献   

13.
CCL20是一种CC亚族趋化因子,在与受体CCR6结合后直接参与树突状细胞、T细胞的定向迁移,在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备受重视,本文就CCL20和CCR6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可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 参与卒中后炎症和组织修复。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是一种在小胶质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 在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元存活和神经修复方面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持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 阐明脑缺血后TREM2对小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 对于探索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或并发症,其免疫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炎性介质可能为其中的重要环节,CC趋化因子(CCL)22和17为细胞源性趋化介质,通过受体-配体途径动员表达相应趋化因子受体(CCR)的免疫细胞迁移,到达病变局部以发挥免疫效应.我们对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CL22和CCL17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胸腔积液发生中的免疫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LN)患者趋化因子MCP-1、CCL19、CXCL9、CXCL10和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7、CXCR3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①同步收集12例弥漫增生型LN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趋化因子基因MCP-1、CCL19、CXCL9、CXCL10和趋化因子受体基因CCR2、CCR7、CXCR3的表达水平.②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患者肾组织趋化因子MCP-1、CCL19、CXCL9和CXCL10的表达.结果 弥漫增生型LN患者趋化因子基因MCP-1、CCL19、CXCL9和CXCL10 mRNA在肾脏组织和外周血的表达呈同步增高趋势,4种趋化因子蛋白在肾小球的表达显著增高.趋化因子受体CCR2和CXCR3在LN患者外周血高表达.结论 趋化因子MCP-1、CCL19、CXCL9和CXCL10外周血表达水平可能做为评估狼疮患者肾脏病变的生物学标记.阻断趋化因子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将可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尸检脑标本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病例(AD组)海马标本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石蜡切片中的小胶质细胞。对照组患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白质,铁蛋白阳性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灰质。老年组患者星形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小胶质细胞出现增生、活化,部分出现老年斑的正常老龄脑皮质中可见活化小胶质细胞聚集成团。个别病例小血管内外均见到活化小胶质细胞。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是脑老化的重要形态学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参与了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中一组结构相似、以趋化多种白细胞为主要功能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被分为CCL、CXCL、CL及CX3CL4个亚家族,绝大多数趋化因子受体都含有与G蛋白耦联的7次跨膜结构,受体通过与G蛋白耦联进行信号传导。趋化因子通过引发炎性细胞粘附、趋化、局部浸润及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参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气道炎性损伤及气道重塑。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哮喘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19.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群能使白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CC趋化因子为其中的一类,CCL20是活性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属于CC家族中的一员,与炎症及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吸烟可以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发生不完全可逆的呼气性气流受限和肺功能下降.然而吸烟停止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的慢性炎症仍持续发展,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本文主要探讨CCL20与COPD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观察直肠扩张刺激对IBS大鼠痛行为学以及大鼠骶髓后连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探讨IBS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分组:正常大鼠6只为空白对照组;感染旋毛虫的IBS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7组:直肠放置气囊对照组、0.6ml组、0.8ml组、1.0ml组、1.2ml组、1.4ml组和1.5ml组。应用疼痛行为学的观察方法,观察1h各组动物的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DCN中神经元被激活的标志c-fos及胶质细胞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ien,GFAP)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补体OX42的表达情况,空白对照组是在疼痛高峰点(1.2m1)处死取材。结果正常大鼠痛行为学积分在1.2ml组最为高,实验组IBS大鼠在0.8ml组的痛行为学最为明显,基本上达到痛行为学反应的高峰,可见IBS大鼠的痛阈值低于正常大鼠。对照组(1.2m1)中正常大鼠DCN中的c-fos、GFAP表达水平只相当于IBS中的0.8ml组的表达水平,低于1.0ml、1.2ml、1.4ml组;0X42的活化程度也较低只相当于IBS中的1.2ml组,并且明显低于1.4ml、1.5ml组。结论直肠扩张刺激明显引起IBS鼠痛行为的变化不但与骶髓中神经元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而且与神经胶质的活化可能也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