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将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KD)组(45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53例),测算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等;测量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分析测定肌肉量(MM)和体脂肪(FM)等;同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检测炎症指标,包括hs-CRP、IL-6及TNF-α水平等。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NDKD组相比,DKD组Kt/V、n PCR、Hb、TG、TC、Alb、TSF、MAMC、MAC和MM明显降低(P0.05),而FM、TACurea、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营养状况评估显示DKD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KD组(60.0%vs 15.1%,P0.05)。2根据患者的Kt/V值将98例患者分为2组,≥1.2为透析充分组;1.2为透析不充分组,结果显示DKD组透析不充分比例明显高于NDKD组(65.0%vs 26.4%,P0.05);透析不充分组患者的Hb、RBC、TG、TC、Alb、TSF、MAMC、MAC和MM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P0.05),而FM、hs-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P0.05)。3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ALB、MM呈显著负相关,而与T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cr、BUN、TG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NDKD患者相比,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肉消耗发生率高,体脂增加明显,透析充分性差,微炎症状态更明显。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蛋白质-能量消耗,有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减轻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DKD患者血液透析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D),B组采用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C组采用HD联合血液灌流(HP),各组基础治疗不变,透析1 a。透析前后,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并进行改良定量主观营养(MQSGA)评分,检测Cr、ALB、Hb,评价营养状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微炎症状态。结果 B、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TSF、MAMC、ALB、Hb均显著增加(P均<0.05),MQSGA评分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HDF、HP联合HD与单纯HD比较,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弱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IL)-6、白细胞介素-8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随机分为纤维素膜组、聚砜膜F6组和聚砜膜F60组3组,每组18例.监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蛋白水平的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纤维素膜组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上升(P<0.01),聚砜膜F6组及聚砜膜F60组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聚砜膜F60组治疗8个月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下降(P<0.01),白蛋白水平上升(P<0.05),纤维素膜组及聚砜膜F6组治疗8个月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高通量合成膜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测定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值,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C反应蛋白为(8.82±4.21)mg/L(正常值06 mg/L),其中>6 mg/L 68例;<6 mg/L 2例;高通量患者AC、AMC、BMI、SF、PA、25-(OH)Vit D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患者TSF、Hb、Scr、BUN、Alb、TC、TG、CRP、ALB、Β2-MG、AGEs、IL-6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患者Hb,Hct,Alb,BUN,Scr,TC,TG均显著高于低通量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SF二者没有区别。CRP与Hb、Hct、Alb、TSF、AC、AMC、BMI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1;r=-0.367,P<0.01;r=-0.154,P<0.05),与TC、TG不相关。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铜仿膜(CUP)组、血仿膜(HE)组、聚砜膜(F6)组,各20例。另选取尿毒症非透析患者20例作为非透析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血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非透析组及透析组透析前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UP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HE组及F6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露  刘明龙  李燕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57-759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方法.方法 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HDF组、HD+还原型谷胱甘肽组、HDF+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12例患者.各组患者均每周行HD、HDF各3次,并予控制血压、血脂,改善贫血及调整钙磷代谢紊乱等常规非透析疗法,同时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于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CSH)1200毫克/次,3次/周,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检测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HD组和HDF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IL-6、IL-8、TNF-α和AOPP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微炎症状态;治疗2个月后可见HDF组患者血浆Hs-CRP、IL-6、IL-8、TNF-α、AOP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说明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HD+还原性谷胱甘肽组与治疗前比较,HDF+还原性谷胱甘肽组与治疗前比较血浆Hs-CRP、IL-6、IL-8、TNF-α、AOP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HDF均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HDF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LFHD组12例、HFHD组12例和HDF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LB)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Hcy、CRP、IL-6及TNF一仪均高于对照组(P〈0.01),ALB低于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均不能降低Hcy、CRP、IL-6、TN-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Hcy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ALB上升(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TN-α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ALB上升(P〈0.05);透析6个月后,HDF组Hcy、CRP、IL-6、TNF-α均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微炎症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y水平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高通量透析和低通量透析,每周3次,每次4 h,观察6个月.疗程前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E),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索(iPTH)等指标变化,并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委员会(IRLSSG)制的调查问卷,评估RLS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BUN、CRE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2>-MP、iPTH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PT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L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在保证尿毒症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L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8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7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39例/组。将实施普通血液透析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时的MDA、SOD、T-AOC、CRP、TNF-α、IL-6同对照组相比均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能够使氧化应激状态和微炎症状态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70例,根据当时70例患者临床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将该70例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35)和低通量透析组(35)。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高通量透析组35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35例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透析组与低通量透析组相对比,治疗后IL-6、PTH、HOMA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和低通量透析组比较,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效果更佳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低通量透析,观察组行高通量透析,两组均透析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常规血液透析组和联合血液透析组(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另选取不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胆固醇(Ch)、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结果:(1)常规透析组中的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联合透析组中的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常规透析组(均P0.05)。(2)常规透析组中的Hb、Ch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透析组中的Hb、Ch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常规透析组(均P0.05)。(3)CRP与IL-6、Hb、Ch和Alb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联合血液透析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状况,微炎症指标与营养指标在糖尿病肾病发生过程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组2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腔在线血液透析滤过(PHF)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三种血液净化技术即PHF、在线血液滤过透析(OL-HDF)、血液透析(HD)进行治疗,同时分别测定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各组微炎症状态[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体重指数(BMI)]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HT),β2-微球蛋白(MG),并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及3个月后OL-HDF组及PHF组清除β2-MG及iPTH明显优于HD组,而PHF组对β2-MG及iPTH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OL-HDF组(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OL-HDF组(除PLB、PAB外)及PHF组ALB、PAB、血红蛋白及BMI均明显高于HD组,TNF-ɑ、IL-6明显低于HD组。结论 PHF治疗能快速有效清除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大分子尿毒症毒素,明显减轻慢性肾衰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其营养状态,并提高其生存质量,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行高通量透析且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5岁的老年组(79例)和年龄<65岁的非老年组(62例),血液透析频率为3次/w,4 h/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的住院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老年组住院例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1),年住院率较非老年组亦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呼吸道感染及血管通路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前4位原因,老年组年死亡率为164.55人次/1 000患者年。心血管事件是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老年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例数、住院率及死亡率较非老年组患者明显增高,心血管事件是老年组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富强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48-75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CRF尿毒症患者,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60例)和腹膜透析组(6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再将两组患者按有无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分别分为合并心衰组和无心衰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的CRP、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腹膜透析组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血液透析组更低(P均<0.05)。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合并心衰组患者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高于同组无心衰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降低CRF尿毒症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且腹膜透析方式更优,其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流量及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流量、常规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250~30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血流量、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300~35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800 m L/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ALB、TP、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流量与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水平及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及相关骨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使用透析器不同,分为高通量组(HF组,n=54例)、低通量组(LF组,n=37例),比较两组在维持透析时间<5年、5~10年及>10年三个时间段患者血PTH及透析前、后血钙,透析前血磷,透析后血磷下降率;同时两组各选择15例患者比较骨活检病理改变;分析造成高、低通量透析患者血PTH水平及骨病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随透析年限的延长,低通量透析患者血PTH大幅度升高,而高通量透析患者则为轻度升高.透析年限<5,5~10年及>10年三个时间段,高通量透析患者血PTH水平都非常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分别为(105.6±130.2)pg/Lvs(507.8±426.8)pg/L(P<0.01),(225.4±333.0)pg/Lvs(1035.1±928.5)pg/L(P<0.01),(238.2±333.0)pg/Lvs(1797.7±853.9)pg/L(P<0.01).骨活检病理病变(类骨质面积,破骨细胞数)也显著轻于低通量透析患者(P<0.05).高、低通量透析患者透析前血钙(2.49±0.22mmol/Lvs2.14±0.26mmol/L)、透析后血钙(2.84±0.18mmol/Lvs2.55±0.35mmol/L),及透析后血磷下降率(57.47±9.87%vs45.73±13.30%)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显著降低患者血PTH水平,改善肾性骨病,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加磷的清除,及升高患者血钙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再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以及TNF-α等微炎症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BMI、TP以及ALB等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降低(P0.05),常规血液透析后患者的BMI、TP以及ALB会继续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会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营养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老年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MHD老年患者49例随机分成2组,黄芪组25例,给予3次/w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10 ml(相当于黄芪20 g),常规组24例,未予黄芪治疗,观察时间为12 w,另设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8例.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透析患者血浆的MDA、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O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黄芪组治疗前后MDA、CRP、IL-6、SO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改善MHD老年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