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因素对AD的影响预计高达80%[3]。AD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为神经元大量减少以及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形成。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通过蛋白水解产生。SP由Aβ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杏仁核等区域,对神经元和突触具有毒性作用,可以破坏突触膜,引起神经细胞凋亡。NFTs是AD另一个重要的病理特征,多出现在皮质海马及Meynert  相似文献   

2.
许多理由认为α2-巨球蛋白基因(A2M)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候选基因。首先,它是丰富的血清胰蛋白酶抑制剂, 且像apoE一样,是脂蛋白相关受体蛋白的主要配体;其次,A2M蛋白参与在AD老年斑中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的结合、降解、清除作用。近来许多研究报道A2M与晚发性AD(LOAD)相关,但其它一些研究却不能重复这一现象。为评估A2M在AD中的作用,该文作者采用群体前瞻性研究和荟萃分析方法,分析EOAD患者100人,平均年龄57岁,23%是男性,对照组116人,平均年龄61岁,45%男性;LOAD患者  相似文献   

3.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以慢性大脑退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AD占所有痴呆的60%~80%,其临床表现为记忆力缓慢下降、言语和认知功能障碍及伴或不伴轻度的神经系统体征〔1〕。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大量的淀粉样老年斑块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及脑组织中神经元和突触丢失〔2〕,其病因考虑为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和神经元缺失。研究表明锌在A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免疫炎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 (CNS)退行性疾病[1],其病因多样、 复杂,但组织病理学特点几乎完全一致: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淀为特征的老年斑(SP),神经元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纤维缠结 (NFT),脑皮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其突触数量减少,累及的皮层动脉和小动脉出现血管淀粉样变性[2].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慢性、进行性以记忆力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理表现为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研究发现,由Aβ诱发的脑组织慢性炎症级联反应介导神经元损伤是AD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1〕;同时,临床上发现AD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2,3〕,因此IL-1β和TNF-α作为介导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细胞外出现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为核心的老年斑(senile plague,SP)和细胞内产生由tau蛋白高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引起记忆减退及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行为、学习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发病进程缓慢且不断恶化,其典型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淀粉样蛋白(Aβ)在细胞外积累为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及广泛的神经元缺失[1]。AD的发病因素很多,但大脑中大量神经元退化和丢失是最终结果。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Aβ抑制剂等抗AD药物只能改善AD 患者症状,并不能缓解AD 患者的病情发展,且都具有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皮质弥散性萎缩,神经元丢失,突触减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P)和细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是其特征性病理变化。因此,建立能够较好模拟AD患者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改变的动物模型是AD研究的重点之一,将有助于推动对AD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药物的筛选。目前,在AD的模型复制中,大多集中在模拟AD主要病理特点之一,即SP的形成为主,多采用海马注射Aβ142、Aβ142、Aβ140与Aβ淀粉样蛋白进行模型复制。在动物实验中,模型是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Senile Dementia),是一种隐匿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病因机制十分复杂,有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胆碱能系统失调、突触受损、中间神经元异常和脑网络异常等机制,本文着重阐述以上机制对AD发生发展的影响。1 AβAβ由淀粉样蛋白的前体(APP)正常代谢生成,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VE对AD大鼠海马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三氯化铝诱导建立AD模型大鼠。用VE(10mg/d/只)对AD模型大鼠进行灌胃治疗3月。采用行为测试,光镜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测大鼠海马结构淀粉样前体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VE组大鼠受电击次数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和延长(P<0.05);VE组大鼠海马结构齿状回和CA1区淀粉样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β-淀粉样前体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结论VE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降低海马结构β-淀粉样前体蛋白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1.
进行性记忆障碍、与局部炎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和选择性脑区神经元脱失是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特征。虽然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Aβ在AD的病因学中起关键作用,但究竟何种形式的APP或Aβ与AD脑内的神经元易损性有关仍不清楚。最近已经公认,作为老年人痴呆的另一种病因,脑缺血促进了AD的发病,而认知功能严重减退的患者和潜在的AD患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风险增高。此外,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ε4等位基因既是AD的危险因素,也是脑缺血和脑出血后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最近已经报道了AD模型中降低神经元死亡阈值的一些因素和分子机制,在这些神经炎症中似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D神经病理学和缺血性损伤的发展和成熟均以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上调为特征。业已证实,抗炎症策略对体内AD样神经病理学和缺血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确有益。本文对提示人APP在神经元的过度表达促使脑更易遭受缺血性损伤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增强神经元对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的一些因素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异常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脑内神经元胆固醇水平增高,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增加,而Aβ的生成和聚集在AD的发病中起核心作用[1-2]。高胆固醇血症是发生AD的危险因素[3-4]。因此,人们对外周血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3.
M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AD)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行为损害为主要表现,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丢失,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SP),神经元内微管相关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并聚集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FT)。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AD发病率日益增高,但是迄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人格及行为损害为主。AD主要的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椎体细胞丢失。研究显示90%以上的AD患者均存在血脑屏障(BBB)损伤〔1〕,Aβ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而引起BBB破坏可能是AD新的特征性病理改变〔2,3〕。1 BBB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caspase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 AD发病与遗传、环境、老龄、代谢等因素有关。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老年斑 (SP)、神经元纤维缠结 (NFT)及神经元丢失。SP主要由 β淀粉样肽 1~ 42(β- amyloid peptide,β- AP1~ 42 )沉积引起。 NFT主要由成对螺旋细丝 (PHF)构成 ,而 PHF又由高度磷酸化的神经微管相关蛋白 tau蛋白组成。 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和行为异常 ,好发于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们早已发现凋亡性死亡为 AD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生活能力减退等为主要表现,是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由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高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及神经元丢失构成AD脑组织中典型的神经病理形态改变[1].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海马区神经元减少,尤其是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为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AD的具体病因不详,且目前临床上针对AD的药物治疗并未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有关AD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以运动锻炼、饮食习惯、代谢综合征、肥胖、吸烟为研究重点。本  相似文献   

18.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和β淀粉样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性痴呆(AD)的神经病理以神经元内大量出现双殷螺旋细丝(PHF)和细胞外间隙出现以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βA4)沉积为主的老年斑。本主要介绍Aβ及其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nsor protein,APP)研究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19.
1 线粒体自噬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与阿尔茨海默病(AD) A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包括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积累、广泛的神经元脱失、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等[1-2].β淀粉样蛋白(Aβ)纤维原和磷酸化的tau蛋白缠结是AD的特征性标志...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AD)是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脑变性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及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3个基因突变(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早老素2)均能增加Aβ的产生。普遍认为不同的基因突变可引起相同的病理变化即Aβ的沉积,且Aβ1-42是引起Aβ沉积的主要成分。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表明,以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过度表达突变型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可在转基因鼠脑内产生包括Aβ沉积的AD样病理变化。目前许多研究者应用该类小鼠对AD治疗的新方法进行了探讨。Schenk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